作為女孩,那些年我們放棄的,是“懂事”還是“無奈”?

“所以你失去了什麼?”

“啊?”

“你不是說我不要老是隻想著失去嗎?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

這是韓國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裡面的一段對話。小說中的女主金智英和自己丈夫的一段對話。兩個人結婚以後,家裡的長輩一直催著要孩子。兩個人在車裡討論起要小孩之後的生活,作為職場人的金智英有很多的憂慮和擔心。他的丈夫上班經常加班,家裡的老人也沒有辦法幫忙帶孩子,自己無法同時兼顧職場和育兒。當她把她的憂慮告訴丈夫的時候,丈夫的回答是:“我會幫你的,別擔心。我會幫孩子換尿布、泡奶粉、用開水煮紗布殺菌的。”


我想很多男生的立場和想法和金智英的丈夫是一樣的。男生覺得自己為家庭盡了自己應盡的義務,自己也會失去部分的自由,可能下班以後不能見朋友,要在家做家務,要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壓力會非常大。

男人在這件事情上也有犧牲。覺得女人不應當把目光集中在失去的東西上,有失去的也會有得到。


作為女孩,那些年我們放棄的,是“懂事”還是“無奈”?

這是我在整部小說裡面,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對話。女生該不該有自己的野心?是女人,迴歸家庭,養育和教育孩子就是我們的“本分”,而工作只是在這之外的“錦上添花”嗎?


我承認,作為女人,因為身體結構,孩子只能由我們來生。那麼僅僅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在忍受十月懷胎,痛不欲生的產痛以後,現實還要潑我們一盆冷水,告訴我們這就是你要走的路,你認命吧。


“女人掙那麼多錢幹嘛?掙錢的事是男人的,安安穩穩的過生活多好?”

這是我最近在和一個老闆聊天的時候,對方的觀點。在他看來,女孩子搞金融,掙大錢,生活並不一定幸福,掙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呢?對於一個女孩子體面的工作是有穩定,剛剛好可以養活自己的收入,然後有時間可以照顧家庭才好。


前兩天在和男朋友談到未來的時候,我說我今後有想法繼續深造,去再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也比較前沿的東西。男朋友並沒有直接的反對。但是加了很多的附加條件。一是兩個人不能分開(也就是我不能去留學),二是我要學的東西沒有問題,但是要考慮到時間的分配。在學習東西的同時,還能有多少時間分給家庭和兩個人。


作為一個女生,我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我當然也清楚他在說的東西。但是為此,我就要放棄我的追求嗎?一個女生難道就應該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然後就帶孩子,就這樣平庸的過一生?“折騰”會出問題嗎?一個男人,選擇掙錢,不深造,完全ok,你是要養家餬口。也許你也不喜歡學習,那麼你也要要求你的伴侶也要如此嗎?


作為女孩,那些年我們放棄的,是“懂事”還是“無奈”?

《82年生的金智英》這本書裡,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縮影。是呀,一個女孩要經歷多少看不見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長大成人。關鍵是,當你長大成人了以後,嫁人生子是你唯一的歸宿。當你生完子,回到公司,面對你的可能是你的位子已經被人取代。即使沒有被人取代,你每天上下班還要照看孩子,生活弄得你是心裡較粗。一個女人,老的最快的幾年就是這個時候吧。


我也很感慨,覺得女人不應該活的如此。所以自己在經濟上一直很獨立。

但那又能怎樣呢?現實和社會還是會讓你躁動的心屈服。


我很佩服那些在抗爭著的女性。也非常感謝他們為我們整個群體在發生。我希望整個社會能對女性多一些包容、理解和關愛,這句話尤其是對男性說的。當我們選擇放棄很多,去成就你們的時候,你們應該感恩。因為女人真的是放棄了她的理想、青春去愛一個人,去實現她的諾言。如果有一天,這個女人開始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你要明白,她是有權利去追求的。希望你們能夠支持。


但是我也相信,那麼喜歡“折騰”的女生,是不甘於平凡的。我的閨蜜有一個人就是,我真的非常羨慕和敬佩她。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以後,原本的夢想是當一名記者。但是當時的時局讓她心灰意冷,她跟著老公去了美國陪讀。過了渾渾噩噩的一年,沒有方向。後來決定要孩子。


在和老同學的一次聊天裡面,她決定繼續深造讀書。在她懷孕8個月挺著孕肚的時候,她在學雅思準備英語考試。在她臨盆以後,睜開眼睛的第一時間,她向護士要了她的筆記本,剛在deadline之前,提交了自己的入學申請。


最後她不僅別紐約大學錄取,還得了70%的獎學金。現在畢業,在硅谷有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

她最終還是沒有放棄。前幾天見到她,這個孩子媽媽的眼睛裡還是放著光芒,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我羨慕她,她有一個好的家庭和財力支持她這麼做。我沒有。但同時,她的精神和信念我也真的是佩服。我想這也是她今天活出了自己的最根本的原因吧。我相信以後的她,也會越走越好。


作為女孩,那些年我們放棄的,是“懂事”還是“無奈”?

文章的最後,我想引用《請回答1988》電視劇裡我很喜歡的一個片段。

記得當初在看《請回答1988》時,有一個片段帶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被稱為“趙部長”的娃娃魚媽媽是大韓民國保險王,在退休後,她無法適應終日帶孫子的生活,心情鬱悶,留了張字條就去了姐姐家。當問及原因時,她說道,“我的人生一直被叫做大龍媽媽,東龍媽媽,我不高興這樣,我的名字叫趙秀香。”


希望每個女人,能在取捨中,多多的留下一些“自我”。我也堅信,我們的伴侶也好,整個社會也好,會對女性的包容、理解和支持越來越多。“懂事”沒有什麼不好,“無奈”也會一直存在。但終有一天,我們會選擇一條合適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