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遊園驚夢》十二花神的由來


《牡丹亭 遊園驚夢》十二花神的由來

青春版牡丹亭

在《牡丹亭·驚夢》原著中,本來只有一段“末扮花神”的科白。清代雍正年間,江浙總督李衛看了昆班演出《驚夢》後,為劇情所感,便在杭州西湖邊建造了一座花神廟。廟的兩旁塑有十二個花神,象徵十二個月。男代表陽月,女代表陰月。他們手裡都拿著自己代表的那個月份所開的花。花神或坐或站,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牡丹亭·驚夢》原來只出現一個花神,自建花神廟以後,每演到《驚夢》一出,便改為十二個花神同時出場散花。這個熱鬧場面,一直延續到今天。按:事見《書隱曲說》。又據高步雲記錄昆班老藝人傳述,這六男六女的花神裝扮都有名號,現列表如下:

《牡丹亭 遊園驚夢》十二花神的由來

十二花神


其中“寒雅郎”指水仙花,“裴臘女”指臘梅花。如遇閏月,則由醜扮男花神,外號“莫莢門主”,花名“瑞草靈芝”。此外,由末扮大花神,副扮睡魔神則是常規。現代簡化程序,往往是十二花神一律女扮,並取消繁瑣的稱號,甚或簡化為八個或六個女花神。

另:在演出《牡丹亭‧驚夢》的堆花一場時,或演出《驚鴻記‧吟詩脫靴》一出時,常會於內加唱一支【大紅袍】的曲牌,其源即出於清乾隆葉堂《納書楹曲譜》裡的散曲《詠花》,【大紅袍】梅佔百花魁,春到須先放。想當初夢引羅浮,怎得似林家常傍,到二月,春光暢,沾衣杏雨,映垂楊飄蕩,映垂楊飄蕩,小夭桃三月如浪。賺劉郎,賺阮郎,彷佛仙鄉,總不似牡丹富貴,端合號花王。多子石榴,做作端陽相,蒲艾同歡賞。噯,羨荷花在清漣之上,好似洛水神悠揚。過七夕氣候新涼,近水芙蓉,淡抹濃妝金風爽。個個要折得蟾宮丹桂香,滿城風雨近重陽,把黃菊,開停當。冬月蕭疎,難算花開帳,雪滿寒江,還讓蠟梅時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