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沒有可能陷入經濟危機?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看看美國在未來,有沒有可能陷入經濟危機或者經濟大蕭條:

1、對疫情的控制。這是核心,對疫情的控制以及解決速度,將會直接決定美國是否可能在未來,陷入經濟危機或者經濟大蕭條,或者說陷入危機或大蕭條的幾率有多大。

為什麼說疫情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呢?因為這場危機就是因為疫情而起。

由於疫情造成了社會的恐慌,減少了人們出行消費的幾率,導致整個社會消費降低,因此也導致生產端出現過剩,並進而需要減少生產。而生產一旦減少,則僱傭的工人將會需要減少,企業需要裁員,導致部分人群收入減少,消費能力減弱。而這些人員消費能力的減弱,則進一步導致整個社會消費減少,生產端繼續被迫減少生產,並導致企業繼續裁員,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並讓整個社會經濟進入停滯。

我看有的朋友對此可能還不是完全明白,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再說明一下。

假設你樓下有個文具店,平時你經常會去買文具,可是最近由於疫情,你不出門了,也不去買文具了。於是,這個文具店就可能倒閉了。文具店倒閉後,員工率先被裁員,失去收入,導致消費減少或者無力消費。同時,文具店背後的文具生產廠家,也將失去一個生意,被迫減少文具生產。而文具生產減少後,它的工人就變多了,需要裁員。於是,一環扣一環,惡性循環就出現了。

當然,在疫情之下,你不買文具還有個原因,即由於孩子沒開學,在家上網課或者沒課上,對鉛筆、橡皮的需求減少。所以,只要學校一天沒開學,疫情一天沒過去,這個文具店倒閉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

所以我們看到,在美國率先裁員的,是超市和航空公司。由於超市沒有顧客,航空公司的飛機沒有人乘坐,這些公司率先受到消費減少的衝擊。只要公司運營一天,他們就賠本一天。於是,資本家紛紛裁員,以保住手中的剩餘資金,然後,這一波率先失業的人員,將成為拖垮美國經濟的領頭羊。

因此,什麼時候解決疫情,則是美國經濟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重新啟動或者步入正軌的時間起點。如果疫情遲遲得不到解決,時間戰線拉的很長,第一波率先失業的領頭羊,將會逐漸開始拉動第二波失業人群,然後第二波拉動第三波,直至整個社會大多數人都失業。這時,可怕的經濟大蕭條便來臨了。

而且,當疫情遲遲無法得到解決時,由於醫療資源被擠爆,整個社會將會加劇恐慌,消費和生產的能力和意願都將大大降低,將加劇經濟危機甚至大蕭條的到來。換言之,由於大家都擔心得病,人們無心生產,也無心消費,導致經濟危機提前到來。

從目前來看,美國整個社會控制疫情的能力,十分不樂觀。截止目前,確診人數已經超過24萬,這還只是官方曝出的數據,不排除民間有些未得到檢測或者未來得及檢測就去世的。這個24萬的數據,已經是我們迄今累計數據的3倍。而我們的總人口是他們的四倍多。也就是說,美國的人均得病率,已經是我們的12倍。

我在之前的文章說過,由於美國的分權式+兩黨內鬥式體制,我完全看不到他們的體制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因此,對於疫情控制的這個因素,我十分不看好,除非天氣轉暖後,病毒自然消失。

2、與中國的合作。與中國合作的因素,從大的方向可以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與中國在抗疫方面的合作。雖然G20峰會後,中美兩國似乎關係和緩,兩國開始在抗疫方面展開合作,但是美國由於內部權力分散且複雜,不同利益團體有不同立場和觀點,導致在實施過程中,產生很多阻礙,這些阻礙因素,都超出了川普能夠控制的範圍。比如,美國食藥監局禁止了中國KN95口罩的進口。雖然後來好像放開了,但這都給疫情的控制造成了拖延。

還有比如,雖然中國的抗疫經驗早已經顯示,民眾出門戴口罩,可以有效阻隔病毒,但是美國民眾到現在還沒有對此達成共識,大家還在為是否應該出門戴口罩而爭論不休。

另外,由於兩黨競爭制,民主黨人不排除有齷齪的心理,即希望川普抗疫失敗,以顯示他執政無能,進而在半年後的總統競選中領先。這也造成了與中國合作抗疫的阻礙和拖延。

第二個層面:與中國在經濟方面的合作。經濟衰退,本質上是由於整個社會消費非正常減少,導致生存端短時間突遭損害,並進而形成惡性循環。解決方法之一,便是在消費端注入動力,拉昇消費,並進而拉動生產。中美剛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在未來兩年要購買不少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因此,如果中國在此時出手,可以增加美國市場的消費動力。

但是,這個方法能否實施,存在很多變數,因為雙方可能存在一些分歧。

可能的分歧主要在於,中國大概率希望購買一些戰略性物資,比如石油、礦、能源方面的物資等。在可能的經濟危機甚至大蕭條來臨時,只有戰略性物資才可以躲過全球通脹所帶來的貶值,甚至在打仗時還可以派上用場。但是,美國可能只希望賣你一點土豆。

如果我們花2000億美元,買2000億噸土豆回來,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當然,有可能連土豆都不賣給中國,因為土豆屬於糧食,而現在有些國家已經禁止糧食出口了。所以,搞不好美國政府希望中國買美國國債。如果我們在這種時候買美國國債,就屬於腦子進水了。因為買國債本質上就是借錢,就是美國政府給中國打一堆欠條,然後把它的美元就拿回去了。如果我們花了2000億美元出去,物資也沒拿回來,土豆也沒拿回來,就拿了一堆欠條回來,那不是傻嗎?

3、美國政府強勢介入經濟,通過投資給全社會注入消費動力。

這件事情,其實川普一直想做。川普最近說,由於現在美元利率很低,正是美國啟動基建大工程的最佳時機。如果國會批了這件事情,幾萬億美元的基建工程啟動起來的話,美國人民將馬上進入熱火朝天的工作狀態,經濟頹廢將馬上得到有效制止。可問題是,國會批嗎?

我無法預測美國的國會是否會批准這個項目,主要看他們的腦筋是否能快速轉過彎來。在我看來,留給他們的時間不是很多。他們應該馬上轉過彎來,並從中國進口幾十億個口罩,給所有幹活的工人戴上,然後把美國本土的機場、高速公路、高速列車等,全都修好建好。但是,如果美國這樣做的話,還是美國嗎?可能就成中國的翻版了。我不確定美國的政治精英人物,是否可以馬上接受這種模式。

4、通過給全民印鈔發錢,增加民眾的消費能力。

這個事情,美國政府已經在做了。可問題是,民眾的消費需求全是零散的個人消費品。如果你在北美生活過便會發現,這些民眾個人所用的零散消費品,基本全是中國製造,美國本土沒有太多生產個人消費品的生產企業。因此,美國政府將多印的鈔票發給民眾後,這筆錢中的大部分,可能最終會流向中國,變成從中國購買個人消費品。

因此,最後的結局可能是,美國政府給美國民眾印了很多鈔票,然後美國民眾拿這筆錢購買中國商品,給中國帶來了消費,刺激了中國的生產,並給中國帶來了通脹。然而,這筆多印出來的錢,並沒有刺激到美國本土的生產。然後,等這筆錢全都花完後,美國本土的生產仍然不可避免的日漸凋零,工人持續失業,經濟衰退並沒有停止,除非美國政府接著印鈔票,不然社會就可能會亂。

從上面這些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初步傾向性的結論,即美國在未來,發生經濟危機或者經濟大蕭條的幾率,要大於不發生的幾率,並且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寄生於中國的國家。一是因為,美國政府大概率無力迅速控制疫情,並且與中國的合作由於各種原因,將一直處於磕磕絆絆的狀態,無力快速解決疫情和經濟問題;二是因為,美國政府快速強勢介入經濟的可能性,將小於不能介入的可能性;三是因為,美國政府為了避免民眾捱餓,在危機沒有解決前,大概率會無限印鈔票,給民眾發錢,供民眾購買個人消費品。這些消費行為,最終可能大部分都會變成對中國商品的購買。因此,危機持續時間越長,美國變成寄生於中國的國家的可能性越大。

這可能就是中美關係未來的底層邏輯。當然,會不會因此發生戰爭衝突,以後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