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聯網時代,書籍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嗎?

伯廷


感謝你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書籍當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紙質閱讀和電子書兩種閱讀方式哪個好呢?

互聯網的到來改變了以前信息閉塞、傳播慢的局面,電子書興起

互聯網的到來使我們可以更加及時的獲取相應的信息,改變了信息閉塞、傳播慢的局面,在互聯網支持的情況下,電子書的興起使紙質圖書行業受到了較大的衝擊,但是無論如何閱讀依然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網絡閱讀碎片化嚴重

紙質圖書的整體性很強,而網絡閱讀的碎片化非常嚴重,閱讀模式不完整導致了許多問題的出現。因此,紙質圖書仍然還是不錯的選擇。

綜上來看,紙質圖書雖然在電子書的興起下受到衝擊,但是其仍然是閱讀的首選,因為它給人類帶來的體驗和享受是無可替代的。


小白數據


必須是,而且依然絕對不可少!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源自高爾基的名言。在那個時代,絕大部分知識都是靠書籍傳播和傳承。

如今,在互聯網時代,每天接觸很多信息,知識傳播的載體和渠道也更多更散了。但是我們捫心自問,每天在網上接觸到的信息有多少真正可以算作是知識呢?與其說那是知識,倒不如說那是資訊,各行各業的古今中外的。

真正能夠使能我們進步的知識,必然是成體系的,有概括有詳述的,而不是碎片化的跳躍式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依然需要書籍這種載體來將知識和思想進行統籌佈局,系統表達,對讀者循循善導,進行更合理更容易被吸收的傳承。

此外,最簡單的一點是,互聯網上快餐化的知識輸入,時間短,信息量大,讀者內心不容易沉靜和引發思考,注意力也容易發散。相反,捧著一本帶著淡淡書香的讀物,暖陽之下細細品讀,不僅讓人享受這份安靜,也能陶冶情操更容易啟迪智慧引人深思。




長安木小智


無論什麼樣的時代,書籍依然是人類獲取進步重要的途徑之一。

這裡的書籍需要包括過去、當下、未來。過去的經驗、當下的思考、未來的預測與想象。除非有一天,人類的技術可以實現對任何一個人完成所有知識的複製與同步,同時每個人的神經系統都有能力承受那麼強的知識量。那這樣就意味著所有的神經系統是可以在線化的,這個顯然太驚世駭俗,可預見的未來基本看不到可能。

我們對知識的獲取,只有書籍的成本是最低的,且可以根據我們自身的需求完成選擇。無論是大學、家庭、社會都無法滿足這個需求。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分為主動與被動兩個方式的話,只有書籍完成了主動式學習的體驗。

從這些方面來說,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的重要必不可少,且一直沒有替代品。

互聯網時代,人們閱讀的方式是發生了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各位別忘了:書籍的形式也在變化,有紙質書,也有電子書等等,電子書只是形式的不一樣,但本質上還是書。甚至,互聯網出現後,圖書的閱讀量反而提高了,因為閱讀的成本降低了,閱讀的途徑更多,今天無論是手機,還是讀書設備都大大豐富了我們獲取圖書的渠道。


以上,謝謝。


一頁無言


感謝作者給出這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書籍的作用在於引發讀者思考,而且給人以仔細反覆揣摩的時間。一本書的內容也許給讀者的作用也許就是一句話,而且這個作用來自於讀者眼見、手觸,甚至於來自印墨的香臭氣。然而,網絡時代不乏有真知灼見的內容,但是多數是現成的結果和答案。這期間缺少了讀者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缺少了讀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如度娘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直接給予。殊不知,饅頭細嚼和生吞的效果有著天壤之別。互聯網提供了獲取的便利,喪失了人們希求後的珍惜。如此人們的進步止於知道,失去了思考後的內化昇華。所以,書籍閱讀給人們帶來的進步是網絡無可代替的作用。我的回答僅代表個人感受,不妥之處希望作者給予指正。



良語悅讀


當然,書籍不一定由紙來承載而已。


大鳩嶗野


是,無論是從知識的完整性還是結構性,書籍帶給我們的都是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而不比互聯網上那些零碎的快閱讀,所以書籍仍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阿越先生i


網絡時代,書籍只是換了一個馬甲而已,電子書,為知識獲取增加了一種新途徑。知識的碎片化,是網絡的弊病之一,系統化的學習對知識的增長,個人進步更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