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記憶中的鎮巴殺年豬


冬月,記憶中的鎮巴殺年豬


冬月,記憶中的鎮巴殺年豬


---以下為正文---

今天父親打來電話說了兩件事,一是新農合又漲了,每人250元,要我把錢寄回去;二是準備冬月份把年豬殺了。不知是不是因為今年是肖豬年,“豬”這個字都變成敏感詞彙了。豬肉價格漲上天,很多人調侃三月不知肉味,這話真不誇張。勤勞好強的父母今年又養了兩頭大肥豬,母親總說:“富要讀書,窮要餵豬”。今年這行情,多養豬就不窮了。

按我的意思,殺一條自己吃,趁價格好賣一條。但母親一向堅持自己,兩頭都要殺了。因為我家親戚多,有時來看望老人家,往往母親都會用臘肉當回禮,母親不願欠人情。要放在以往,殺兩頭年豬,高齡的父母一定操持不下來了,好在現如今只管把豬交給屠宰場,殺完了也送貨上門。

我們那裡的風俗,家家戶戶都得殺年豬,醃臘肉。冬臘月份,天麻麻亮的時候,壩子四周的瓦房上就炊煙裊裊,大鐵鍋裡霧氣騰騰,都早早起來燒水殺豬,整個早晨,豬的哀嚎聲就此起彼伏響成一片。父親頭天就開始準備了,吩咐我放學後去山坡上砍棕樹葉,還要割一根葛藤。把燙豬的扁桶抬出來,倒上水看是否漏水,如果漏水就會找來鋸木屑放在漏水的地方,用尖頭的木棍紮緊。晚上在火塘邊把棕樹葉烤軟,搓成一條條的繩圈,葛藤也搓成大號的繩圈,葛藤掛豬頭,粽葉繩掛豬肉條。母親去趕集,買好吃袍湯的菜蔬、香菸、酒水。提前洗好一口生鐵毛邊鍋,灌滿水,準備好燒水的柴禾。那時沒有手機,完了還得跑一趟,請好幫忙的人,邀請吃刨湯的人。

冬月,記憶中的鎮巴殺年豬


刀兒匠穿著油膩膩的皮圍裙,挎著竹籃,嘴裡歪咬著香菸,踏著白霜趕來。幫忙的人也陸續趕來了。其中,一般都有一個善於翻洗內臟的人,一個孔武有力的人。父親和他們寒暄著,遞煙泡茶。水開了,刀兒匠喊一聲:“駕勢”,提了黑森森的連環勾來到豬圈,一下子伸進豬嘴裡勾住,兩個人提耳朵,一個人提尾巴,前拉後拽的從豬圈裡弄出來,慘叫聲中其他的豬崽嚇得在圈裡狂躥亂跳。幾個人一鼓作氣把豬扳倒在寬的火板凳上,一個人手腳並用向下死死拉住豬尾巴,中間的兩人用膝蓋頂住豬的脊背,手牢牢摳住肚囊皮,刀兒匠用腳踩住連環勾,按住豬頭。人都在豬的背後往一個方向使力,這樣豬的首尾不能動彈,四腿離地,蹬碰不到任何東西,無處著力。刀兒匠一手按著豬嘴筒,將七寸長的柳葉型條刀快速捅入豬脖子直至刀柄,抽刀出來用嘴含住,雙手按住豬頭,豬到了最是吃痛的時候,垂死掙扎,刺耳慘叫,鮮血噴湧。刀兒匠暴鼓著雙眼,口中利刀鮮血淋漓,示意我把接血的洋瓷盆擺好,我緊張得心裡砰砰直跳。空氣從殺開的刀口進入豬的胸腔,鮮血泛著泡沫越流越少,豬蹬了幾下冷蹄,刀兒匠說. :“敞氣了”。然後查看盆裡的豬血,說:“明年諸事順遂”。瀰漫的血腥味引來了好幾只家犬,舔著舌頭遠遠的徘徊觀望,趴在房簷上的肥貓也連連饞叫。

冬月,記憶中的鎮巴殺年豬


幾個人輪番提滾開水往扁桶裡倒,刀兒匠用尖刀在豬鼻孔裡捅開一個口子,用葛藤套住。一邊試水溫,一邊指揮眾人添加冷水的份量,要把湯兌好,否則除毛不淨。豬橫放在板凳上,兩個人各抬板凳一頭,一人提豬頭,一人提豬尾,把豬溜進扁桶裡面。刀兒匠一手拽住葛藤,一手拽住豬尾巴,提拉擺動,其他的人手持槓棒子隨著殺豬匠的節奏不停的杵點著,目地是要讓水湯浸泡到每個地方。刀兒匠在豬身上抓了幾把,說:“來了”。於是將木梯子伸入扁桶裡,利用槓桿原理把豬撈將起來。豬的鬃毛是要回收的,不用提說,大家把拔下的鬃毛都放到刀兒匠的竹籃裡。有的用刨子刨,有的用刀子剃刮,豬頭最不好除毛,一般用刀兒匠帶來的麻爪石撞打。兩根菸的工夫,一具白花花的赤條豬就給辦出來了。

冬月,記憶中的鎮巴殺年豬


接下來就是開膛破肚了。這個時候母親會來問刀兒匠,豬有幾指膘,都說有五指膘,母親也很高興,辛苦勞動一年的收穫,被人認可,當然值得高興。先用連環勾勾住豬腿,掛在梯環上,然後把梯子立起來靠牆上,豬身就垂掛起來了。先砍下豬頭,取出豬舌,將豬頭泡在冷水桶裡。取豬心的時候,刀兒匠會把手伸進去掏出凝塊的膛血,有些彪悍的刀兒匠會生吃幾塊冒著熱氣的膛血。取出消化臟器的時候,有一個人用鋪了塑料紙的竹篩接住,端到一邊去用溫水洗灌。待所有的內臟取完,刀兒匠就用砍刀從豬的脊骨處下手,砍成兩扇,再抬到案板上,按瘦肉、排骨、五花肉、肥肉的分類肢解成小塊。我在旁邊用牛耳尖刀把每塊豬肉刺開一道小口,用粽葉繩套起,提到竹蓆上面鋪好,還要提防貓狗偷吃。刀兒匠會挑一塊最好的肉送到廚房辦袍湯宴用。整個過程,手腳麻利的刀兒匠只需要一頓飯時候。

冬月,記憶中的鎮巴殺年豬


來吃袍湯宴的都是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大家在寒冷的冬天裡吃著熱氣騰騰的新鮮豬肉,喝著燒酒,歡顏笑語,家常話裡。誇刀兒匠的手藝好,誇主人家勤勞豬喂得好,讚歎社會越來越好。在忙碌而熱鬧的冬臘月,殺年豬迎接新年的到來。

冬月,記憶中的鎮巴殺年豬


最後就是製作臘肉,在一個密封的容器裡,放上花椒、八角、桂皮、鹽,與豬肉醃製十天左右後,把肉取出來掛在火塘上方,砍來柏樹丫連續燻烤幾個禮拜,脫水後再掛到通風的房樑上儲存。一年四季都有臘肉吃了。渣豆腐熱麵皮,樹花菜燉臘豬蹄,是我們那裡著名的美食。臘味醇厚,肥而不膩,瘦不塞牙,是我這樣漂泊在外的遊子,永遠牽掛的味道。

冬月,記憶中的鎮巴殺年豬


如今農村散養豬的人越來越少,青壯年嚴重流失。我還是贊同老母親的那句話:“富要讀書,窮要餵豬”。年關將近,在夢裡又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地方,見到了那些久遠而又模糊的場景,在一片熱霧裡,聽到刀兒匠說:“明年諸事順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