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清遠市是一個年輕又充滿活動的城市,也是廣東省目前最具吸引力的旅遊地之一。清遠市作為一個具有深遠歷史的古城,有眾多的古建築到現在依然保留完好。其中,在陽山縣有一古建築,在省內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它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古建築:“文昌閣”。

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航拍三和洞村

文昌閣位於清遠市陽山縣太平鎮三和洞村,並坐落於三和洞村的西側,於民國五年(1916)重修,現為磚瓦木樓混合結構。據《馮氏族譜》及陽山縣誌記載,文昌閣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曆史了。

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文昌閣正面圖

文昌閣前有一池塘,閣高兩層,木質樓梯,二樓供奉“九天開化文昌帝君之神位”,此神是傳統社會中主管文化教育的神靈。

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文昌閣側內的圓窗

村民們說,文昌閣象一支筆,而河對岸方形的白竹山似一個墨盤,筆墨相配,因有文昌神庇佑,馮姓文運,代代綿延。據 《馮氏族譜》記載,三和洞馮姓一族在歷代取得秀才以上功名者共有五十九人,其中明朝十一人,清朝四十八人。現在,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後人通過求學,成為醫生、教師、公務員、工程師等等,人才得以輩出。

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文昌閣側內的圓窗

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誕辰。屆時,村裡的學生、文人都會匯聚於此,鐘鼓喧天,慶祝神誕。眾人在古榕樹下談詩論賦、切磋文藝,十分熱鬧。解放後,因教學需要,文昌閣曾改為學生課室。現在,經常有鄉民攜帶書包、紙筆、香燭,來此求神,期望自家孩子讀書進步,學業有成,甚至一些珠三角的虔誠信眾也被吸引而來。

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文昌閣側面圖

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遠眺三和洞村文昌閣

由於文昌閣在省內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因而吸引了各地歷史愛好者前來探究,其中,在2005年7月31日,廣東韶關大學教授曾漢祥深入三和洞村瞭解、研究文昌閣的歷史,併為三和洞村親筆題字“三和洞村人傑地靈”。

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韶關大學曾漢祥教授題字

同年8月1日,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譚偉倫教授也親臨三和洞村,分別研究了文昌閣、張候祠、馮氏祠堂等古建築,在離開三和洞村時,譚教授也親筆題寫了一句題詞:“保存地方文化,建設文化大省”。

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香港中文大這譚偉倫教授題字

古代,一般在縣城及州級以上的地方才有文昌閣(或殿、祠),在鄉村是少見的,清遠市域內也只有三和洞村有這樣一座保留完整的文昌閣,可見此村文風蔚然。在2012年,陽山縣人民政府已把“文昌閣”列為不可移動文物。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三和洞村來領略文昌閣的歷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