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裡,今日清明節有祭掃和吃雞蛋的習俗,在你們那裡有什麼習俗呢?

破繭成蝶0517


1.踏青

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

2.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

3.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

4.盪鞦韆

盪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5.掃墓祭祖

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


鄉村故事小錢


清明節謂祭掃先人,即為“墓祭”,我們那邊還有插柳之說。有一種說法是,插柳的風俗意謂可祛疫鬼。 民諺說:“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在鬢角插上青柳,也有“留青”之意,希望能留住年輕的容顏與青澀的回憶。還有就是祭掃時在墳墓上插紙條,所謂是“路過墳邊兒女缺,望望墳上便可知”,白紙條代表兒子,紅紙條代表兒媳,綠紙條代表孫子,黃紙條代表外甥。各地風俗不同,表現不同,但清明節更多的還是寄託了對親人的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