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今天,清明。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清明與寒食節有什麼關係呢?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

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中國過往的春節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起源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習俗

01. 禁火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02. 拜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

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

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03. 飲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

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

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04. 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05. 踏青

踏春,盛興於唐宋。

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

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06. 鞦韆

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項目。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07. 蹴球

盛行於唐,《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

《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勳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

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08.淨腸

寒食節去野外採集野菜,不僅鍛鍊身體,而且也滿足了人體所必須,一舉兩得。

在寒食節期間出來散散心,賞春踏青,能夠預防精神上的疾病,對肝的調理也是相當有好處的。

經過了五千年的文化滋潤,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成為緬懷故人,激勵生人的節日。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09.詠詩

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

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


寒食節丨一個思故人的中國傳統節日


寒食詩詞

寒食詩二首

宋·蘇軾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壬辰寒食

宋·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寒 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寒食江州滿塘驛

唐·宋之問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遙憐鞏樹花應滿,復見吳洲草新綠。

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

驛騎明朝發何處?猿聲今夜斷君腸。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寒食日作

唐·溫庭筠

紅深綠暗徑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彩索平時牆婉娩,輕球落處晚寥梢。

窗中草色妬雞卵,盤上芹泥憎燕巢。

自有玉樓春意在,不能騎馬度煙郊。

寒食書事

宋·趙鼎

寂寞柴門村落裡 ,也教插柳紀年華。

禁菸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