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記者 孫樂怡

中國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是一所建在大學校園中的中學。這裡的學生自信大方、教師教育個性鮮明。建校九十年,已培養學生逾千名,其中許多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家,亦有不少成為當今文化藝術界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附中也在不斷地擴大其辦學規模。國美附中在人才培養方面究竟做出了哪些成績和特色?附中未來的路該如何走?從一名附中學生,到成為一名專業課教師,再到成為一名學校的管理者,一路走來,中國美術學院附中擔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長張俊深有體會。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人物名片

張俊,1971年生於福建,1992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附中,199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200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生班,2011年獲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附中,為副校長(主持工作)、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藝術典藏:當初出於什麼原因您選擇走上藝術這條路?您是福建人,又是何種原因讓您選擇來到中國美院學習?是否受到家庭的影響?

張俊:應該主要還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從小對於繪畫、圖像等比較有興趣,後面有機會接觸到專業的學習,慢慢走上了藝術這條道路吧。

當時,中國美院還是叫浙江美院,浙美在80年代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有一系列藝術方面的先鋒事件發生在浙美,所以知道這所學校,也知道它有附中,於是把浙美附中作為了自己高中階段求學的一個目標。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藝術典藏:在美院附中任教期間,是否遇到過什麼特別棘手的問題?能否談談您的應對方式和教學理念?

張俊:從大的時間跨度來講,附中有一段時間受到考學制度改革、社會培訓機構發展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與制約。面對高等院校對於人才選拔方式的改革,以及適應文化課教改的需要,附中學制一度由四年制改為三年制,雖然三年制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但是總體來講,受制於學時的壓縮,很多有關於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內容被壓縮甚至取消,這種改變我覺得對於人才培養的長遠發展有侷限性。所以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呼籲恢復四年制,在學院領導的關懷下,以及前任校長陳寧教授以及眾多老師的努力下,我們學校於2018年恢復了四年學制,我想這對於藝術人才的培養是一件有利的事情,我們回到了人才培養這個“初心”。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國美附中教學巡查

藝術典藏:2019年是中國美院附中建校九十週年。九十年來,國美附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英才,在教學上也碩果累累,成為國內培養基礎美術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在您看來,美院附中的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有哪些?

張俊:通過這次校慶的梳理,我們進一步明確了附中的辦學定位,我們學校從1929年建校之初就明確提出了“藝術學校所能給予學子的,是藝術的基本方法及經驗,使之成為未來的藝術家或大藝術家”的辦學理念,這一理念在我校辦學歷程中一直堅守,一以貫之。

圍繞這樣的目標,我們開設了文化與專業兩個方面的相應課程。其中,文化課則按照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中的綱要精神,開設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體育等課程,以期培養學生全面的文化素養。專業課程是我們的優勢與特色,在總結九十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我們現在形成了基礎核心課程、素質提升課程及大學先修課程三個層次的專業教學。基礎核心課程包括素描(含解剖、透視)、色彩、速寫,素質提升課程包括書法、構圖、美術鑑賞、社會實踐等,大學先修課程包括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攝影、影視、動畫、設計等。三個方面的課程構成了立體的素質教育培養模式:其中基礎核心課程是根基,素質提升課程是拓展,而大學先修課程則是昇華。此外,我們還經常邀請教授、專家、藝術家來舉辦講座,多次舉辦各類展覽及研討會,定期開展對外學術訪問交流,通過講座、展覽、學術交流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學生赴安徽歙縣採風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國美附中90週年校慶特展

藝術典藏:國美附中在防控疫情方面有哪些舉措?

張俊:面對肺炎疫情,附中積極響應上級防疫“不輕心”,學習“不停步”的號召,實行“互聯網+教學”的模式開展在線教學。利用各類優質在線課程資源,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同時,創新性開展有效的線上教學活動,有規劃地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特別是畢業班,最先開設網絡課程,組織建群、直播授課、監督作業、家校互動,使得正在衝刺階段的藝考生能不受疫情影響,專心備戰。專業、文化教研室組織開展線上學習活動,用高尚的師德、專業的技能詮釋師者責任的含義。

此外,國美附中學生以大愛之心、大美之藝,紮根時代生活,發揮專業優勢,以丹青只為家國染的情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我校師生積極參與到萬眾“藝”心戰“疫”情主題創作活動中,通過書法繪畫創作,謳歌阻擊疫情一線的感人事蹟,表達對戰勝病毒的美好祝願。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疫情期間,附中開展在線教學。

藝術典藏:對美院附中未來的想法及規劃,您有什麼打算?

張俊:對於未來,我想首先進一步推進附中四年制教改。現在的教育大環境與我們以前讀書時有很大不同,四年制下怎麼更好地做好課程的設計及教學內容的規劃是我們接下來要著重研究的。其次,積極構建附中與大學部的聯絡機制。附中與大學同根同源,與學院始終相伴相隨,附中將充分建立與大學部的聯絡機制,將大學部優質的師資資源、教學資源、學術資源引進附中。最後,推動人才選拔機制的優化與發展。附中將聯合學院招生、教務等職能部門,就人才選拔機制展開調研,就成績評定、學分制度、招生辦法等問題展開研討,推動人才選拔機制的改革,確保優秀的藝術人才能夠輸送到上端學院繼續深造,為美院的高端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國畫花鳥先修課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版畫先修課

藝術典藏:對於未來報考美院附中的同學們,能否談談您的建議及看法?

張俊:我想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希望同學們對於藝術這件事情不要操之過急。一方面,要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現在美院招生對於文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設計類的新興學科,它更需要特別紮實的文化基礎,以及寬厚的知識背景與跨學科思維,這些新興藝術領域都對同學們提出了更高的文化素養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對於專業的學習我不建議過早地進行一些專業化的課程,因為專業化的課程是需要一定的理解力與專注力才能學習好的,不適宜年齡的學習反而會破壞了興趣度與想象力等,所以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保護好孩子們與生俱來的興趣度、敏感性、想象力等。等到了初中適宜的年紀再開始系統專業化課程的學習。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2013年列賓美院訪問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2017年 土耳其中土希望之星訪華團訪問


藝術人生|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 ——訪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副校長張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