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保險+區塊鏈”是一樁好姻緣?

自從10月24日區塊鏈獲得“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的國家級首肯,因“傳銷幣”、“炒幣”等騙局而名聲不佳的區塊鏈概念迎來了逆風翻盤。

一時間,資本圈、創投圈、普通股民、上市公司等各方紛紛躁動起來,講區塊鏈故事,繪區塊鏈藍圖。

拋卻概念和資本的浮躁,迴歸區塊鏈技術本身,其具有的去中心化、可溯源、安全隱秘等特性與保險業性質極為貼合,區塊鏈與保險的唯一性、時間性和效率性也有著天然的緣分。業界普遍認為,保險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典型場景,區塊鏈是保險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國最有可能在保險行業普及和推廣的未來技術。 基於區塊鏈的開放性、可拓展性、成本最低且執行效率提升以及計算服務範圍提升等特點,區塊鏈技術可在保險行業的產品開發、風險防範、流程優化以及相互保險等領域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價值。

保險界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追溯到2016年。當年,英國勞合社承保了由某公司運用區塊鏈技術對Uber的實時保險服務;歐洲保險巨頭安聯集團將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運用於處理巨災互換和巨災債券交易,讓此類業務的結算時間從原先的數月縮短到了數小時。我國保險業界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方面的實力也不容小覷。2019全球區塊鏈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Top 100)統計顯示,3家中國知名險企進入了該榜單的TOP30。

為什麼“保險+區塊鏈”是一樁好姻緣?

智能合約KO傳統保險“理賠難”

“理賠難”是傳統保險業的老大難問題,根源在於保險公司和投保人雙方的互不信任。在傳統的保險生態下,一旦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風險事件,投保人的舉證和保險公司的核查程序必不可少。理賠調查員需要對理賠案件的真實性和賠償金額做出評估,而當投保人和調查員之間就某些條款的理解出現分歧時,雙方就會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此外,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往往都因潛在的騙保、拒賠等問題而彼此不信任。只要發生了這些情況,保險公司將不得不承擔額外的運營費用,而這些費用經常會以保費上升的形式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業內人士認為,建立在區塊鏈底層技術上的智能合約將為這一問題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即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實現基於事件觸發的自動賠付,免去了人工干預的中間流程,較大地提升理賠流程效率,實現理賠資金及時到賬,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投保人,彰顯保險“雪中送炭”的初衷。

保險合同智能合約化的邏輯建立在對基本保險合同用“如果-那麼”的語句進行數字化改造,並且編製成一套代碼,整個合同狀態的處理都由區塊鏈底層內置的智能合約系統自動執行,全程透明、不可篡改。這種改造與保險合同的“經合同雙方同意,如果某一獨立事件發生,保險公司將支付一筆費用”的內在因果相吻合。它的運用可以幫助保險公司降低運營成本,同時也有利於解決盤亙在消費者和保險公司之間已久的互相信任問題。基於此,保險業界認為智能合約可被運用於開發巨災保險、天氣保險、航空延誤保險、個人壽險等符合“如果-那麼”句型的保險產品。

以個人壽險為例,它是典型的“如果-那麼”型保險產品。壽險合同的償付是以被保險人的死亡為觸發條件的。儘管這種保險的理賠處理起來比較簡單,但是也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被保險人可能擁有多份壽險保單,而受益人卻不知道;或者受益人丟失了保單原文件。在這些情況下,儘管投保方沒有惡意,保險公司也沒有主觀上拖延理賠,但是雙方仍要經歷舉證、核查的流程,造成理賠效率降低,額外費用增加,對於雙方都是一次糟糕的體驗。

在智能合約的生態下,保險合同都是電子化的,並被保存在區塊鏈賬本之中,無法被人篡改。相比於投保人自己管理紙質保單要面臨的保單丟失、意外銷燬等風險,智能合約保險合同免除了投保人自行保存保單的麻煩,而且不論是保險公司,還是投保人或受益人,他們隨時都可以通過區塊鏈來了解保單中的詳細內容。相比於讓受益人通知保險公司,智能合約可以通過預言機(oracle)對特定信息源進行監控,在自動獲得被保險人死亡的信息後,及時通知保險公司。智能合約的高度透明化和自動化的運作模式,讓投保方可以更加省心,而保險公司的運營費用也將得到有效控制。

數據安全仍是區塊鏈的痛點

在智能合約保險合同的實踐中,歐洲某保險巨頭已開發出一款為航空旅客提供航班延遲自動賠償的保險產品——如果航班延遲超過2小時,該產品將會向乘客進行自動的費用償還。該公司將區塊鏈用於記錄保險產品購買,並且使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來觸發自動支付。整個過程都獨立於保險公司的判斷,對於投保人來說更加公平。

當前,智能合約保險合同只是保險業依託區塊鏈技術進行創新應用的眾多嘗試之一。除了智能合約,通過電子存證、智能合約等方式,保險公司可將區塊鏈技術貫穿至動態定價、保險簽約、數據運營和保險資金運用等方面,從而實現降低產業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目標。此外,區塊鏈技術還可以幫助保險業的營銷方式突破傳統營銷空間,通過精準化營銷搭配特定的情景模式獲取客戶。其次,對於互聯網保險飽受詬病的信用和安全兩大問題,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保護保險消費者隱私和權益,降低互聯網保險成本並提高網上交易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從而推動行業轉型發展。

經過近5年的發展,當前業界普遍認為,我國保險業進行區塊鏈創新應用的過程中,“概念導向”的問題較為突出,一些項目並不是針對和解決行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而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少數項目甚至只是為了炒作概念,導致項目的生命力不強,結果往往是無疾而終,不了了之。另外,數據和信息安全問題也是區塊鏈技術難以言說的痛。據一家從事智能合約審查的安全公司稱,在他們所審查過的智能合約區塊鏈項目中,約有60%的項目至少存在一個安全問題。

對此,某知名互聯網保險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儘管區塊鏈可在保險業發展過程中充當重要角色,但對於業務創新,要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引導和規範,積極探索其發展規律,加強對區塊鏈安全風險挑戰的應對能力。

【本文參考了中商產業研究院、區塊一點通、中國證券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Odaily星球日報、互聯網保觀,36氪,光明日報等發表的相關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