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寫在全國哀悼日


劉曉林:寫在全國哀悼日

2020年4月4日,我在故鄉。

清明,天清氣明,人間卻是悲痛之日。念故人,思萬物。父母離去,別人的父母離去。親眷離去,別人的親眷離去。別人離去,自己離去……

日復一日,所有的存在都詮釋著榮枯之變。一代一代,來來往往。哪有什麼凝固的流光?唯有急逝的過客。

“希望本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魯迅先生寫得很含蓄卻充滿了令人浮想聯翩的空間,一切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我心即宇宙”,陽明先生早已意識到了自我的重要性。面對同樣的事物、同樣的景象,有人看到了希望,有人則會悲痛欲絕。

我們常在珍惜自己生命時,忽視甚至踐踏了 其他的生命。我們在強調個人獨一無二時,忘記甚至侵犯了別人獨一無二。

樂己樂人,容己容人,利己利人。關聯是宇宙的根本原則,當發展到特定狀態時,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妄言。從未有過一花之春,即使有,也會剎那凋零。

2020年4月4日,清明成為了全國哀悼日。這裡面有太多的偶然,更有太多的必然。物極必反,道不欺人。樂極生悲,佛不遠人。

真正的哀悼離不開反思,生命個體和社會群體都需要反思。人人都不是神仙,但能否做到人人都是人?讓平視成為社會的常態,抨擊俯視與仰視的主奴。無數的人已非人,有病而不知,茫然一片。

秩序遭到了破壞,人文成為了空談。表面的哀悼不會令你我剖開自己的心,來認識到真正的黑白。我們習慣了默認適者生存,於是,人間的冤鬼比地獄還多;於是,人間的冷暖比想像還多!

好了傷疤,忘了疼。這是人類的自我麻痺,更是人類的劣根。人生既是經歷苦難的過程,更是化解苦難的過程。全國哀悼日哪能僅是一天?理應時時刻刻都是。祭奠逝者,懺悔自己。

前赴後繼,無數的先人成為了後人的梯子。今之視昔,猶後之視今。有的巍峨會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有的巍峨則轟然而倒。有的善良會被誤解,有的兇惡會被稱頌。可以深信的是,只要有足夠時空,便會有最大限度的揭示真相。

生老病死,人這樣,一切皆這樣。有情感者,當會體悟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既能看到海雨天風,也能在山窮水盡後坐看雲起。

哀悼逝者,苟延殘喘的人力爭好好活著。只有不曾迷失的人才會在有知時坦然接受無知,在無懼時清醒面對有懼。

窗外世界,心中洞天。咫尺天涯與天涯咫尺都是現實,更是境界。寫在全國哀悼日,希望我們不是短暫的痛哭涕零,希望我們可以直視、剖析靈魂深處的“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