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嘉之治”到“元嘉草草”,看譭譽參半的宋文帝(中)

前言

如果說宋文帝劉義隆登上帝位有很大偶然性的話,那麼他所以能夠坐穩帝位,卻完全依賴於自己的隱忍和審時度勢。在突然的以雷霆萬鈞之勢除掉權臣,掌握政治自主權以後,劉義隆開始了對於國家的治理。參考:

劉義隆的執政時間比較長,共29年。這29年間,劉宋王朝並非一直處於大治之世,而是經歷了繁榮-內耗-衰敗的過程。雖然如此,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這幾十年的繁榮穩定也非常的難能可貴。


從“元嘉之治”到“元嘉草草”,看譭譽參半的宋文帝(中)


青年皇帝與朝氣蓬勃的新王朝

劉裕出身於草莽,發跡於行徵,天然的親近執刀拿槍的武人和出身低微的“市井之徒”。而劉義隆自幼養尊處優,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在經史與書法上都有相當高的造詣。所以他所交往的大多是豪門氏族的文人清流。

元嘉初年,對劉義隆的施政比較有影響力的親信重臣有琅琊王氏的王弘、王曇首、王華;陳郡殷氏的殷景仁和劉湛等人。在那段日子裡,這些人也確實與劉義隆同心同德,親密無間。劉義隆曾經與王華、王曇首、劉湛、殷景仁四人飲酒,酒宴過後,劉義隆目送四人離去,良久後嘆道:“這四位賢士都是一時之秀,同時做我的喉舌,後世恐怕難得再有了。”

這一時期,劉義隆和他的臣子們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整頓吏治,減輕人民負擔上。比如

  • 文帝派散騎常侍袁渝等16人到各地視察地方行政;
  • 規定每年三次親自審理案件,以示對刑獄的重視;
  • 提高男丁服役年齡,由過去13歲服半役,16歲服全役,改為了15歲服半役,17歲服全役;
  • 鼓勵推廣農桑,對優秀的農戶施行嘉獎;
  • 減免農民欠政府的債務,鼓勵開墾荒地;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引導下,劉宋王朝經濟得到大力提升,人口也迅速增長。至少從元嘉初年到元嘉9年,在劉義隆與他的親信重臣們的傾力合作下,劉宋王朝是充滿朝氣,蒸蒸日上的。


從“元嘉之治”到“元嘉草草”,看譭譽參半的宋文帝(中)


政治上的內耗

前面說過,劉義隆有幾個最信任的臣子,這其中琅琊三王在元嘉初期便相繼去世。王華死於元嘉4年,王曇首死於元嘉7年,王弘最晚,也不過活到了元嘉9年。而在王弘去世後,朝政便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個事情要從元嘉5年說起,當時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學者叫範泰,他的父親很有名,便是東晉的著名學者範寧。這位範泰找到了當時大權在握的王弘,對他說:“你們兄弟掌權日久,應該考慮功成身退了。彭城王是天子的兄弟,應該請他入朝,共參朝政。”這裡提到的彭城王名叫劉義康,是劉裕的第四個兒子,只比劉義隆小兩歲。

這一翻話猶如醍醐灌頂,王弘幡然醒悟,立刻上表推舉劉義康入朝主政,自己找個藉口提出辭職。劉義隆拒絕了王弘的辭呈,但是同意劉義康入朝協助王弘理政。雖說王弘為正,劉義康為輔。但王弘存著激流勇退的念頭,國家大事還是都交給劉義康來做。直到元嘉9年,王弘去世,劉義康便完全的大權獨攬了。

元嘉初期劉義隆所信任的重臣中,除了三王相繼去世,還有兩個人繼續在政壇活躍著,那就是殷景仁和劉湛。本來這兩人的關係是很友善的,曾經有一段時間劉湛擔任外官,在殷景仁的極力推薦下才被調回了朝堂。回到京城,劉湛發現,無論是地位,還是在皇帝面前的受寵程度,殷景仁都要比自己高的多。爐火中燒的劉湛立時把殷景仁當成了眼中釘。但他知道,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扳倒殷景仁的。於是他投靠了劉義康,並屢屢向劉義康進殷景仁的讒言。劉義康大概也對宋文帝寵信殷景仁很不爽,就向宋文帝說殷景仁的壞話,但是宋文帝劉義隆不聽,依然信任殷景仁。

朝堂中的爭權奪利本不足為奇,有心計的帝王們還善於藉此來操控臣子。可是凡事總得有個底線,皇帝的逆鱗萬萬碰不得,劉義康和劉湛卻在取死的道路上不知疲倦的狂奔著。

  • 劉義康的赫赫權勢,自然引來眾多溜鬚拍馬之徒。各地向皇帝進獻的貢品,第一等的都送到了劉義康的王府,次一等的才送進皇宮。有一次宋文帝劉義隆抱怨柑子不好吃,劉義康說我府上的柑子很好呀,便命人去府裡取來柑子。劉義隆一見,果然比宮裡的又大又好。在劉義康來說,可能覺得自家兄弟不分彼此,但宋文帝劉義隆怎會心無芥蒂。
  • 劉湛實在囂張,見進讒言無法扳倒殷景仁,竟然採用下三流的手段,密謀派人假扮強盜去殺殷景仁。誰知謀事不密,被劉義隆事先知道了,把殷景仁保護了起來。從此殷景仁便不再上朝,有事情劉義隆秘密派人與殷景仁聯繫,有時候旨意,密件往來一天能有十幾次,劉湛竟然毫不知情。應該就在這個時候,劉義隆對劉湛生出了殺心。
  • 劉義隆體弱多病,經常會病的很厲害,給人一種感覺就是馬上就要嚥氣了。有一次劉義隆病的很重,劉湛對劉義康說:“如果宮車一日晏駕(指皇帝死了),道濟不可複製。”遂假傳皇帝的詔書殺了檀道濟,檀道濟一死,當年劉裕北伐時的功勳將領便一個不剩了。檀道濟被捕時大呼:“乃壞汝萬里長城。”不久之後,當拓跋燾大舉南征,胡馬窺江之時,劉義隆感嘆道:“檀道濟若在,怎會讓胡馬到此。”
  • 劉湛見劉義隆體弱多病,便與親信謀劃,打算在文帝病故後擁立劉義康為帝。這下算是徹底觸了劉義隆的逆鱗,他不想再忍了。元嘉17年這天,久不上朝的殷景仁突然衣冠楚楚的出現在了宮裡,隨即宣旨逮捕劉湛及其黨羽,並被處死。可憐劉義康自始至終都不知道這件事,莫名其妙的被貶為江州刺史,實際是被軟禁了。後來又有人打算擁立劉義康反對劉義隆,導致劉義康被殺。

這個時期的劉宋王朝,主要以政治鬥爭為主線。雖然不至於傷及國力,但也再難見到君臣同心,共創治世的勝景了。


從“元嘉之治”到“元嘉草草”,看譭譽參半的宋文帝(中)


元嘉之政衰矣

“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治衰矣”

這是史書對元嘉27年到元嘉28年這場南北大戰後,劉宋王朝國家衰落,民生凋敝的評價。這場大戰的具體經過我們將放在下一集重點來講。當時為了充實兵員,百姓家每三個男丁就要有一人服兵役,每五個男丁要有兩人服役。對於達到一定資產的富戶,朝廷強行“借”走資產的四分之一。而在北伐失敗後,北魏大舉來攻,導致長江以北地區遭受極大的破壞,百姓死傷無數。

總之這一戰使得元嘉之治所積累的家底消耗殆盡,百姓又重新的過上了民不聊生的日子。而其後劉家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元嘉之治”如亂世中的一顆流星,轉瞬間劃過黑夜,給人以轉瞬的希望,隨後又是滿眼夜色。此時距離歷史的黎明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個飽受磨難的民族仍需浴火,以待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