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瑾:綻放在抗疫前線的鏗鏘玫瑰

戰疫重醫人 | 童瑾:綻放在抗疫前線的鏗鏘玫瑰



在抗疫一線的市級專家組成員裡,有這樣一位集才情、智慧與堅毅於一身的女專家,從大年初二開始,她的工作和生活都轉移到了重慶三峽中心醫院。


一個多月來,她到過最遠的地方是醫院對面的小超市,回覆家人的信息最快也得3個小時左右。繁忙的工作讓她溫柔的臉龐上寫滿了疲憊,可是在勝利到來之前,她不願放鬆分毫。


她就是重慶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重醫附二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主任醫師童瑾


忙起來就忘了回家

自疫情發生以來,童瑾已經離家50多天了。一個多月來,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她和醫護團隊總算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時候,一批又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童瑾是市級專家組成員、重醫附二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主任醫師。大年初二一早,她就火速趕往位於萬州的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投入到新冠肺炎醫療救治中。

戰疫重醫人 | 童瑾:綻放在抗疫前線的鏗鏘玫瑰

工作中的童瑾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童瑾接到通知,她將作為市級專家組組員前往三峽中心醫院支援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並囑咐她帶好三天的衣服。


  童瑾平時工作很忙,兩三個月才見父母一次。女兒念大一,她忙起來也沒時間聽孩子彙報學校的情況。她原本打算利用假期好好陪陪家人,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命令來了就服從!”童瑾想,好在三天過後就可以回來,“時間也不算太長。”


  然而,讓童瑾沒想到的是,到了萬州後,三峽中心醫院接收的病人一直在持續增加。隨後,三峽中心醫院被確定為渝東北片區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周邊10多個區縣的重症病例將送到這裡接受醫療救治。


“根本就走不開。”到1月底,送到三峽中心醫院的患者越來越多,發展勢頭非常迅猛,有時一天多達20多人。


童瑾白天查房、會診,時常參與病人搶救,晚上回到房間整理一天的工作,再深入研究這個“最新的敵人”。童瑾坦言,一忙碌起來,其實就忘了回家的事兒。


放棄輪休,堅守一線

2月5日,沈某在三峽中心醫院治癒出院。他是一名危重症患者,到醫院時病情比較危重,出現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變化快,治療難度大。


  在介紹沈某的治療情況時,童瑾稱,隨著這名危重症病人治癒出院,大家對治療方案和步驟更加堅定,已經逐步探索出一種治療經驗。


  初戰告捷,童瑾已在一線奮戰了11天,帶來的衣服已經反覆穿了好幾遍。有人提議設立AB組,讓大家輪流休息,也可以回家拿取換洗的衣服。


“初步探索出了救治經驗,臨陣換人不利於病人救治。”童瑾與專家們認為,兩批專家輪換容易造成工作脫節,新的專家到來又要重新認識病人、熟悉病情。而醫院收治的病人卻越來越多。


大家表示,“能夠堅持,還是繼續堅持。”就這樣,童瑾繼續留在了一線,她列了一個衣物、日用品清單,讓女兒先後兩次快遞到了萬州。

戰疫重醫人 | 童瑾:綻放在抗疫前線的鏗鏘玫瑰

童瑾工作現場


2月12日是童瑾45歲生日,專家組成員為她定製了一個蛋糕。因為地址是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店家特地在蛋糕上寫下“向白衣戰士致敬,你們辛苦了”的話語,同時贈送了大包的餅乾。


“這給了我家的溫暖。”童瑾說,市級專家組的成員彼此精誠團結,他們與三峽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也合作愉快,大家精神上都是快樂的,生活上又相互關心,充滿了幹勁兒,繁重的救治工作能承受、生活的困難也能克服。


哪裡有需要 ,戰場就在哪裡

“監護室江某病情突然加重,需要專家指導工作!”2月20日晚8點,原本負責普通組的童瑾臨危受命,要求即日起接管危重症組的患者江某。


隨著通知而來的是沉甸甸的責任。一晚上,童瑾電話不離手,指導監護室開展救治工作,直到凌晨2點才稍微停歇。6點剛過,鬧鐘還沒響,她又打開信息,瞭解情況,然後匆忙洗漱後奔向病房,整理醫囑、穿戴防護品,一心想早點到隔離病房裡看看患者的情況。

戰疫重醫人 | 童瑾:綻放在抗疫前線的鏗鏘玫瑰

“閉式引流管有血塊堵塞。通一通,再看看引流管是否在胸腔?”一上午,童瑾防護服下的頭套溼了又溼,護目鏡的視野也越來越模糊,兩層口罩下的她憋紅著臉,堅持完成了最後一項操作,

“救人的念頭凌駕一切,那麼危險的動作,完全沒想過個人安危。”同組成員有些敬佩地說。


簡單吃過午餐,童瑾又投入患者的病情討論,時不時掏出手機,關注危重症群裡的最新動態。晚上8點,MDT討論結束,童瑾回到自己的房間,埋頭整理一天的工作。深夜12點,小小的單間裡,燈火通明……

戰疫重醫人 | 童瑾:綻放在抗疫前線的鏗鏘玫瑰

“第一天接手危重症組,忙碌的戰役已經打響。”從負責最初的普通組,再到目前的危重症組,童瑾表示,儘管累,但只要哪裡需要她,她的戰場就在哪裡。


童瑾常參與專家組的病例討論,每次都是持續幾個小時,面對疫情,她奉獻著自己所有的力量,仍然每天都掛著甜美的笑容。


做好每一步,防範於未然

“童醫生,我是新冠肺炎康復者,想來獻血漿,要怎麼做?”早上6:30,童瑾接通電話,耐心地為諮詢者講解捐獻過程。一小時後,她又撥通了血站的電話,聯繫他們做好準備工作。


自血漿療法開啟以來,童瑾前後聯繫了100來位康復者,作為一個市級專家,她總是充當血漿管理工作的聯絡員,毫無怨言。儘管接收了危重症組工作,但童瑾還時常經顧著血漿管理的事兒。現在,她得隨時看手機,因為既要關注危重症群裡的最新動態,又要接聽關於血漿工作的電話。


童瑾說,血漿工作瑣碎複雜,要與院長、血站、管床醫生、病人等多方面聯繫,實際上就是個聯絡員。儘管血漿工作暫時交出去了,但遇到主動聯繫的病人,她還是一一協助辦理。

戰疫重醫人 | 童瑾:綻放在抗疫前線的鏗鏘玫瑰

童瑾為患者檢查


因為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還處於不斷加深的過程,童瑾每天總會給自己留點時間學習最新的知識,跟蹤病情的發展與走勢,挑燈夜讀到凌晨12點是日常標配。她說,只有不斷更新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才能做好每一階段的防控、救治,應對每一個未知的到來。


童瑾的手記中有這樣一段話:“面對這個‘魔鬼’,我們沒有怕!面前的道路雖艱苦,但這條路上也閃爍著星星點點的溫暖之光……” 童瑾說,只有醫生離家戰鬥在一線,患者才會早日治癒回家團聚,她一定會堅持到最後。


在舉國上下全民抗疫的攻堅階段,童瑾始終一以貫之,把醫者的初心烙在“疫”線上,鉚足幹勁與生命賽跑、與病毒搏鬥,這朵鏗鏘玫瑰始終綻放在抗疫前線,堅持到最後勝利的一刻!


“我沒有逆行,只是前行在原本的道路上,那條我們一直都在行走的道路。”

正如童瑾所感嘆的那樣,病房的正常運轉,需要領軍人物,也需要許多埋頭苦幹、腳踏實地的無名英雄。


排版:塗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