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懂得了魯迅先生當年的選擇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最近幾天,魯迅先生寫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段話不停地在我腦海中出現,看到大家在頭條上就關於留學生是否回國的話題爭論不休,突然間就明白了魯迅先生當年的選擇—棄醫從文!魯迅先生當年去日本留學時本來是學習醫學的,但當他意識到:利用所學醫學知識來救治病人身體,遠沒有先從救治人的思想更有意義時,他毅然決然地拿起了手中的筆,也因此有了後來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從而喚醒了許多沉睡的靈魂。

這裡,我想說的是:當我們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能不能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是否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會怎麼樣去做?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藉此發洩自己的情緒。

還有,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們的黨更是偉大的黨,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樣《黨啊,黨啊,親愛的媽媽》,說到底: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都是祖國的孩子!因此,我們都要熱愛祖國、熱愛黨,任何時候都不能給國家添亂。如果國家有難時我們幫不上什麼大忙,那麼管好我們自己的身心“聽黨的話,跟黨走”也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