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的“人样儿”“规矩”教育

因为一场疫情,很多节日的味道都被冲淡到了微不可闻,而清明却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带着浓浓温馨的追思、带着淡淡悲伤的回忆,纵使春风仍有寒意,纵使冰雪未尽消融,曾经的那些美好瞬间仍像一部部微缩电影一样,在眼前闪,在梦里闪,在记忆中闪。爷爷,奶奶,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爷爷叫崔致清,奶奶叫张兴月,在他们那个年代,他们的名字已经很时尚了。有着那么时尚名字的两个人,对晚辈的教育却是极其传统,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极多,具体表达方式就是活着得“有人样儿”“有规矩”。这两个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那简直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每天24小时无处不在啊!

我四个月大时就开始跟爷爷奶奶生活,从小受到各种“行为教育”,听的最多的两个词是“没人样儿”“没规矩”。吃饭时,吧唧嘴、筷子敲碗、在盘子里找肉、夹菜不夹自己跟前的去夹别人跟前的、喝汤出声音等等等等,全是“没人样儿”;走路时,低头耷脑、左摇右晃、连跑带跳、鞋底蹭地,也是“没人样儿”;甚至晚上看电视在炕上坐着,如今著名的“葛优躺”还是爷爷奶奶眼里的“没人样儿”;该自己做的事情没做好,比如作业没写好、东西没放好,更是“没人样儿”……每每这些时候,基本上都是爷爷叹一口气:“唉,这孩子……”爷爷叹气的余音还在,奶奶可能一句大嗓门就响起了:“你能不能有个人样儿?”我便也立即纠正为老崔家能容许的“有人样儿”状态,不然可能是一筷子或者一苍蝇拍就过来了。

而“有规矩”更是渗透在我成长的每一寸光阴,刻骨铭心。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态度要热情、声音要响亮,这样才是“有规矩”;去别人家串门让在哪里坐着就在哪里坐着,不许随意走动、不许东张西望、不许打断大人说话、更不许眼馋别人家的好东西,搞得我每次跟奶奶去串门,都获得一个“真懂事”的好评,其实别人给我拿好吃的我很想吃,但一定要等奶奶推辞一番同意了我才能接过,还得接受一句不那么真实的指责“真没出息”,然后就可以暗喜中大快朵颐,如果不等大人同意就开吃,不仅是“没规矩”,回家肯定还要面临深刻的思想教育。在家里吃东西也是分批次进行的:好东西爷爷奶奶先吃,我和哥哥再吃,而爸爸妈妈经常是因为心疼老的小的而自己吃不到。我就记得自己小时候几乎没吃到过鸡腿,因为最好的部分要给长辈吃,小孩子先吃是“没规矩”。

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不知不觉也在用“有人样儿”和“有规矩”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才理解了当初爷爷奶奶对我和哥哥的诸多要求原来不是“事儿多”,确实是爷爷奶奶从吃饭、走路、站姿、坐姿、说话各个方面的规范,才给我们养成了这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好习惯。

如今,爷爷奶奶已逝世二十多年,梦到过他们很多次,梦里的他们每次都如现实一样清晰。感谢你们,在我成长的路上做了我最好的老师,给了我最好的“人样儿”教育和“规矩”教育,让我每一次面临困境都拒绝“没人样儿”,从而努力让自己无比坚强,每一次面对生活细节都愿意让自己“有规矩”,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我会带着你们给我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又是清明,又临春风,愿你们在世界的另一边,一切安好!

作者:阿荣旗兴安镇纪委书记、监察办公室主任 崔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