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菊:回鄉的路有多遠(散文)


文字:紅菊

遠離家鄉的人誰沒有過鄉愁?奔波在他鄉的路上,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隨時會喚起對故鄉草木的記憶。

離開家鄉很久了,每到臨近假期,關於回家的種種設想便不由地瀰漫開來。

紅菊:回鄉的路有多遠(散文)


老家那邊的親人們,每次快到假期了,也總會問今年回家不?現在不知道,到時候看工作安排吧,矯情一番之後,細想那些在嘴邊冒著泡泡的酸詞,連自己都感到生澀無比。在邊疆地區生活多年,按理說早應該適應了這裡的生活節奏,但是一想起故鄉,老家的山山水水依然令人神往,那麼清晰,那麼親切。

故鄉是個美麗的地方,依山傍水,村子後面的紅崖山是我們小時候的樂園。山上有很多不知名的野果果,不知名的野花。野兔出沒是常有的事,甚至還有松鼠在灌木叢中跑來跑去。有些人家的籠子裡養著的松鼠就是在山上逮來的。看著可憐的松鼠在小小的籠子裡委屈的竄上竄下,有一次我竟然趁主人不注意偷偷放跑了它。今天說出來,不怕主人責怪我,相反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至少給那段童真的歲月增添了一段豐富的內容。

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丁香花散發出陣陣香氣,成群的蜜蜂蝴蝶翩翩起舞,讓整個村子氤氳在一片花的海洋中。夏收時節我們跟著大人上山收割莊稼,那時山屲上的地莓子熟了,紅的黃的都有,我們會趁著大人不注意,攀上各個山屲去尋找那誘人的香甜。地莓子吃完了,順手採一些瑪瑙果帶回去。瑪瑙果沒有地莓子甜,但是長在瑪瑙刺上那一串串豔豔的紅,看的直教人流口水,忍不住就想採摘。秋冬季節我們很少上山,地裡還有農活都是大人去。我們開學了,心思該收回來放在學習上了。

紅菊:回鄉的路有多遠(散文)


山上去得少了,去河灣的次數卻不減。家鄉的村子前面有條河,名叫龍川河,一年四季奔流不息。

星期天我們約上幾個小夥伴常常去河邊洗衣服,順便帶上幾個罐頭瓶準備抓魚。洗完衣服,順手晾在河邊的柳樹上,便開始抓魚。在龍川河淺灘有很多小魚游來游去,閃著金光的我們叫他金魚,嘴巴上有鬍子的我們叫他狗魚。我抓魚不要太多,三條剛好,狗魚自然是不要的,要抓就抓小金魚。也不要大的,罐頭瓶就那麼大,魚太大了遊不開。所謂養魚也就那麼一陣子的興致,過幾天不想養了放回河裡是常有的事。抓完魚我們又開始在河灘裡撿石頭。有時候撿到12生肖圖案,有時候撿到英文字母,不管撿到什麼,都是自己想象自己命名,帶回家擺放到花園圍牆上,滿滿的成就感。如果衣服還沒有晾乾,我們又開始想著怎樣弄點吃的。悶洋芋是我們很拿手的活。挖個土坑,壘個小土窯,撿來麥稈樹枝架大火狠勁燒,然後就近在誰家的地裡揣幾個洋芋放進去,敲碎小窯土疙瘩,用燒熱的細土燜一會兒,聞到洋芋的香味我們就刨開土搶著吃了。那種快樂到今天回想起來還是甜絲絲的。每次下鄉入戶結親,看到村子裡小朋友臉上的灰土,就會想起我們搶吃悶洋芋的情景,感覺非常親切。

如今兒時的夥伴們已各奔東西,為了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打拼著。還好現在有了微信,讓很多失聯多年的友人重新有了音訊,只是歲月已將我們這一代人熬到了中年,我們已不是當年的我們。

紅菊:回鄉的路有多遠(散文)


這些年村裡變化很大,道路硬化了,並且安裝了路燈。小洋樓逐年遞增,私家車更是不少。一年當中,臘月是個熱鬧的月份。在外打拼的遊子陸陸續續回到了家鄉,按老規矩祭拜祖先,看望長輩儘儘孝道,三五好友聚聚敘敘。一過完年,年輕人又要外出拼生活,老人們有的帶上小孩去進城唸書,剩下留在村子裡的沒多少人。安靜的村落偶有幾聲雞鳴,才顯出一點活力來。

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從我來到南疆這些年,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從以前的道路坑坑窪窪,窄小的街道兩邊低矮破爛的平房,垃圾隨處可見,到現在寬闊的柏油馬路四通八達,火車也通到了縣城,排隊幾個小時買一張票的場景早已成了歷史。無論大商場還是小商店,掃碼支付已經習以為常。尤其在內地援疆省市的大力幫助下,我們邊疆小縣城的發展在短短几年間飛速前進。白山湖滿眼的荷塘,讓你感覺置身於江南美景中,生態園的遊廊,是個休閒的好去處。乾淨整齊的街道、高聳的樓群、方便的公交車等很多很多的變化,讓人彷彿置身於繁華都市。

那時候雖然交通不便,每年回家卻是必須的事情。排隊買票,轉車倒車,下了班車趕火車,下了火車擠三輪車,甚至連架子車也不錯過。那時年輕,有力氣擠,對路上輾轉的艱辛無所畏懼,為了回家,真是拼了。現如今交通便利,飛機、火車、高鐵等,任由你來選擇,網上訂票省了很多時間精力,可是回家的腳步咋就那麼沉呢?

紅菊:回鄉的路有多遠(散文)


今天,我們國家發展日新月異。感謝科學家,讓我們切實享受著這些祖國發展帶來的紅利。條件是越來越好,可是自打父母離世之後回鄉的腳步便越來越慢,離開的越久,越是邁不動。在這裡我不是本地人,常常有一種寄居他鄉的惆悵,可是回到家鄉又怎樣呢?那些出於關心問東問西的阿嫂阿婆,有時候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讓我心裡陣陣發怵。我討好般的逗人家小孩換來一副驚悚的眼神加上嚎啕大哭,讓我在大人跟前滿臉尷尬,大人友善的一句:這娃膽小,看見外頭來的人就害怕。他們又從家裡拿來各種好吃的來關心我,我發現自己成了家鄉的客人。

時代在發展,我們也在變。我那一個字不認識的三媽,以前她常常看新疆臺的節目,用她的話說是希望在那個電視框框上能找到我。這些至純至善的親情在今天難能可貴!三媽守寡多年,一手拉扯大的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她在新疆臺尋我的事情,曾一段時間成了別人的笑談,但我笑不出來,卻常常忍不住鼻子發酸。聽說三媽現在學會了用手機,這是讓人欣慰的好事。現代化讓相隔千里的人們感覺近在咫尺,只是我那辛勞一生的父母卻過早的走了……我的腳步越是邁不動了。

回鄉的路有多遠?似乎越來越遠,又似乎越來越近……

紅菊:回鄉的路有多遠(散文)

感謝您的賞讀!

願友被歲月溫柔相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