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八世紀 白玉螺形洗


清十八世紀 白玉螺形洗

海螺為佛教八吉祥之一,象徵佛法音聞四方,也即象徵著佛法迴盪不息的聲音,與藏傳佛教有著密切關係。清代康熙、乾隆二帝俱篤信藏傳佛教,故海螺亦成為宮廷重要供器。

精雕海螺的製作於十八世紀最為鼎盛。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十件白色海螺,其中二例載於《皇權與佛法:藏傳佛教法器特展圖錄》,頁154-5,圖65(臺北:1999)。

清十八世紀 白玉螺形洗


清代期間,浮現了各式用珍貴材質仿製海螺的器物,但此類作品極為罕見。香港佳士得曾於2008年5月拍出一件清乾隆掐絲琺琅金屬胎海螺(拍品編號1870)。此外,臺北故宮亦珍藏一件十八世紀青金石海螺,圖見前述著作《皇權與佛法:藏傳佛教法器特展圖錄》,頁154-5,編號65。Spinks亦於1993年前拍出一件小巧的十八世紀黑白玉海螺雕。但無可否認,海螺形玉雕確實極為稀少。這可能是因為良玉(尤其是上等白玉)是琢制此類器物的理想材質,但美玉千金難求,而此類器形卻要耗費大量石材,否則根本無法制成如本拍品般逼真傳神的作品。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香港2018 年5 月30 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