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命运,80%在他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怎么改命?

大家好,我是鹏君,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人生框架」。

如果你读过我之前的文章,应该知道我曾提出过一个「社会基因」观点:


意思指,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套基因,一套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基因,你长得像你的父母,和他们一样有着类似的瞳孔颜色和耳垂形状,这是生理基因。
另一套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基因,你的做事方式很像你父母,思考方式也很像他们。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变故,你大概率就是父母的翻版,这就叫社会基因。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在我们出生时已经是80%注定的,往后余生都是在博那20%的可能。

如何博取20%的可能性?如何逆转过去,摆脱当下的困境呢?

其实都在「人生框架」里,这也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话题。


一个人的命运,80%在他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怎么改命?


01决定你命运的是人生框架


站在产品开发的角度来说,一件产品的价值,80%在它设计时就已经注定下来了,以后所有的改进无非是修修补补。

因此,这个东西值钱与否,其实在它诞生一刻就已经注定。

从人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你出生北上广的家庭里,站在起点就已身价百万。你有富足的资金,良好的教育,优良的视野......这会让你有更长远的规划,更高层次的打算。


如果你出生贫穷的山沟里,站在起点上则是落后一大截。无论是教育,视野,成长,都会被你所处的成长环境限制住,甚至连生存都是一个难题。


这点有多残酷呢,让我们来看一张图:


一个人的命运,80%在他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怎么改命?


仅从教育这个环节来说,如果一个农村的孩子想要考上全日制本科大学,机会只有城市孩子的八分之一,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付出近10倍的努力,才能得到站在同一社会教育起跑线上的机会。

而且,就算考上了全日制本科大学,两者的距离就拉近了吗?并没有!

在人脉、认知、抗风险能力、资源等好些方面,两者还是天差地别。

现实很沮丧,但并不是说这件事就无解了,毕竟人的本质并不同于产品的,你会存在20%的可能性。

作为普通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抓住那20%的可能性,用后天框架,去重塑自己的先天框架。

那么,该怎么做呢?

一个关键点就是重塑自身的局限性,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强化自己的支撑性。


一个人的命运,80%在他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怎么改命?


02重塑自己的局限性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意思是说,我们的性格都是被环境塑造出来的。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茹毛饮血的环境里,你肯定也是茹毛饮血;如果你出生在书香门第,自然饱读诗书;如果你在商贾世家,自会懂得筹算得失,计较利益.....


这些都是原生环境,原生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局限性和优势。

想要超越这种原生环境,改变自身的局限性,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迁徙。

正确的迁移,你可以从没有机会的城市到有机会的城市,没有机会的公司到有机会的公司,没有机会的职业到有机会的职业。

这都能有效的破除当下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新的环境,还会对你的思维和认知做重塑。

关于这点,每个人身边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例子:

考上一个好大学,学到新东西,接触到更优秀的人;去到一个好公司,跟随优秀的领导,都在此类。

至于像李斯溷鼠、孟母三迁的这样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再赘述。

最后,关于局限性,我们还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

决定你上升的,不是你本职工作的勤奋程度。而是你的框架模式。

譬如一个枪法出众的神枪手,和一个枪法巨烂的陆军学校士官生,后者更容易升营长。

向上的过程,一定是更迭自己局限性的过程。

衡量你是否能够更近一步的过程,不是看你当下的努力和能力,而是你的努力和能力模型是否能够匹配上一阶层的要求。

以职业晋升为例,一张图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人的命运,80%在他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怎么改命?


如果你总在低层次的框架里一位强化专业技能,你肯定是难以跨越阶层的。


一个人的命运,80%在他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怎么改命?


03强化支撑性


当然,去到大城市的人很多,去到好公司的人也很多,考上好大学的人也不少。

但现实因为他们的迁徙发生改变了吗?依旧有很多人在原地打转,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支撑性。

一个好的框架,他的局限性要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还必须要有东西支撑起这个框架,否则这个框架是不成立的,美丽易碎。

前面我们提到,为什么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都不会混的很差,认知不会很差?

原因就是在于有东西去支撑着他,譬如资源、譬如家庭关系等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他的试错成本是很低,他的规划是长远的,很容易就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但普通人则不同,没有东西支撑你,就算你能看到自己的局限性,尝试去改变,也容易陷入人穷志短的困境,因为你必须先考虑吃饭这件事。

饭都吃不起,扯其他东西没有卵用。

到这里就陷入了一个死局:你要生存,就必须短视;因为你短视,你会长期处于生存的状态。


一个人的命运,80%在他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怎么改命?


在这样一个莫比乌斯环,无论你怎么努力,其实都是徒劳的。

有解吗?没有理想的方案,比较好的途径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避免无意义的消费,同时你还要克服自己心理上的稀缺性。

前者很好理解,从生存诉求来说,维持正常生存的资金是很少,你是可以,也能够攒下钱,投资自己和人脉,重塑自己的支撑性的。

唯一的缺陷就是你不能指望快速见效,你得日复一日的熬,这个过程会很难受的。

后者就很难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中国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这话实用且受用,但对穷人来说,因为长期的稀缺,他会恐慌性囤积,最后还是困守在这个恶劣的困境里——这并非他缺乏,而是内心不安。

举个简单例子:


你在一家糟糕的公司,从事一份糟糕的工作,收入尚可,但毫无前途。你觉得自己应该尝试作出改变,也看到了一些机会。


但问题是,你要忍受1-2年的时间里,你的收入比过往还低,你会很焦虑,很没有安全感。


你会告诉自己,应该继续屯点钱,时机还不成熟。然后拖着拖着,你始终下不了决定,最后与机会失之交臂。


任何稀缺性的困境,付出努力都能暂时缓解,但稀缺的心理,永远都是欲壑难填的,没有尽头。



04写在最后


我不太喜欢宿命,因为它是件很讨厌的事情,但逃避宿命又很可悲。

很多时候,现实摆在那里,一个人的命运,80%在他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不管我或者你是否认可。

大多数时候,想做的事很多,能做的事很少。人人都想”先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挣它一个亿“。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只能从小小小目标做起。

别人的人生羡慕不过来,你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有限的筹码里,不断超越自己的先天框架,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蹩脚乌鸦,与你分享有价值的洞见。同名公号,蹩脚乌鸦。

你有多久没好好读书了?为回馈读者,我特地准备了一份大礼包:精心搜集价值3000元的个人成长好书,私信回复“我要福利”免费获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