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談茶》175: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剛需嗎?

感覺最近有一個詞出現的頻率特別高,那就是所謂的“剛需”。剛需就是剛性需求,這在房地產行業出現的頻率尤其的高。復工之後可以看到無論是朋友圈、頭條還是微博等自媒體相對比較集中的平臺上,凡是涉及房地產的廣告、評論、軟文等文章基本上都是少不了剛需這個詞。我所理解的“剛需”就是不可或缺的需求,更進一步說就是沒有彈性的需求,比如說空氣、水、糧食等,這些東西是維持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需求的彈性是很低的。房子需求的彈性就高很多了,一套房、二套房、三套房,基本上不影響我們的生存,注意了這裡我說的是生存。既然都可以把“剛需”這個詞用到房地產上,那茶葉是不也是一種剛性需求的產品呢?

《老徐談茶》175: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剛需嗎?

中國有句俗話叫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就排在開門必須的七件事當中,從這個意義上說,茶相對於房子來說更應該是一種剛需的消耗品,那實際情況究竟是不是呢?從歷史上看,我們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開始了種植茶葉,證據就是現在還存活在臨滄鳳慶縣香竹箐的那棵樹齡在3200年的過渡型古茶樹,它的品種是本山茶。

《老徐談茶》175: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剛需嗎?

在這裡先簡單的解釋一下什麼是過渡型茶,它就是人們將野生茶馴化成人工栽培型茶中間的一個過渡品種,通俗講就是半野生半人工種植茶。再往前推,距今5000多年,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可見茶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中是很悠久的。並且隨著文明的進步,它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也就是茶文化。無論歷史上有多少次戰亂,有多少次的朝代更迭,茶及它所有的文化一直就沒有中斷過,一直在發揚光大之中,可以說茶在我們的文化史中佔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老徐談茶》175: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剛需嗎?

在現代生活中茶同樣佔據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世界範圍內,有中國人在的地方必然有茶。隨著我們國家的崛起,我們的茶及茶文化在這世界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不同國家的人也在逐漸的認識、接受、喜愛我們的茶,以及它所有的文化內涵。我們國家的茶葉出口量越來越大就是最好的說明,韓國人、日本人、 歐美人以及非洲人等越來越多的到雲南來採購普洱茶就很能說明問題。

《老徐談茶》175: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剛需嗎?

國內的情況就更加令人樂觀,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週邊的熟人、朋友,凡是年齡超過30歲的人,十之八九都有飲茶的習慣,一天不喝茶就感到不舒服的大有人在。並且喝茶的群體也有向年輕人擴展的趨勢,十年前20多歲的年輕人常喝茶的並不多見,茶葉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個調味劑,偶爾喝一下,而現在天天喝茶的這些年輕人已經很常見了。可見茶在我們生活當中,茶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是真正意義上的剛需產品,或者應該叫剛需消費品。

希望通過我們不斷努力將茶推廣到全世界,變成一個世界性的剛需消費品,這就是我們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