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自己丟資源,我還是第一次見

在湘西南的邊陲小鎮,貧困村落的寧靜被哀樂四起給打破,一場葬禮正在進行,哀嘆、啜泣、痛哭的聲音此起彼伏,被抬起的棺材裡躺著的,是一位才剛過完50歲生日的

晚期塵肺病患者

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飽受折磨,順暢的呼吸竟成了一種難得的奢求,連爬幾層樓梯都會氣喘吁吁,更別說稍重的體力活了,最終他沒能逃過一劫,獨留一兒一女與智力障礙的妻子便撒手人間。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他叫趙品鳳,是一名從事了二十餘年採礦工作的礦工,在這個經濟貧乏的小村莊,興起了非法採礦的營生,不少人加入其中為謀生計,但只知開採不知防護的觀念在每個礦民身上都有所體現,文化程度不高,加之防護意識缺陷,使得很多人陷入塵肺病的夢魘中。

獨立電影人蔣能傑與他的團隊花費了近十年的週期(2010-2018),把鏡頭對準了這樣一群鮮被關注的群體,用最直觀最真實的故事,給觀眾呈現了一個難以得見的現實哀歌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礦民、馬伕、塵肺病(2019)

導演/編劇: 蔣能傑

主演: 趙品鳳 / 蔣美林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上映日期: 2019-12(中國大陸)

片長: 83分鐘

又名: Miners, Groom, Pneumoconiosis / Kuang Min · Ma Fu · Chen Fei Bing

豆瓣:8.7分

只不過令蔣能傑想不到的是,這樣一部現實題材的紀錄片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交到觀眾手中,導演以“最笨拙”的方式把影片資源用百度雲鏈接的方式分享出來,在豆瓣、微信、微博等社交圈子內,蔣能傑無償提供了這部紀錄片的完整版片源。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於是,那條“獨立電影人太慘了”的爆款微博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豆瓣上導演蔣能傑發出的私信,又成了傳播升級的引線,《礦民、馬伕、塵肺病》一度被頂上了豆瓣實時熱門影音第一的位置,豆瓣評分也一度飆到9.0,截至到現在,這部紀錄片的評分定格在8.7分。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笨拙的方式帶來了意外的效應,特別是在國產獨立紀錄片缺乏關注的當下,這樣的盛況從某種程度上也為獨立電影人重振信心,至少

一部用了心的作品,值得觀眾的褒讚,個體的命運同樣會引起大眾共鳴

塵肺病晚期的趙品鳳所經歷的苦難,千千萬萬個塵肺病患者也同樣在經歷著,他們大多是因職業原因致病,在肺部逐漸纖維化之後,變得孱弱無比,發燒、胸痛、呼吸短促甚至呼吸衰竭,小小的症狀就可以奪走他們的生命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跟隨蔣能傑

的鏡頭來到2010年的下旬,在湖南的某個村落,微光的凌晨馬伕運送礦物、礦工開採黑礦儼然成了慣例,馬伕蔣美林正是導演的父親,而礦上的那些礦工們也是鄰村叔伯,大家彼此熟識,只是為了謀生才聚在一起。

採礦所用的炸藥是假炸藥,因為真炸藥成本太高買不起,爆破效果差異不大,但假炸藥會釋放有毒的氣體,有不少礦工因此喪命,但依然嚇不退其他的礦工。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礦工們唯一畏懼的就是上面派人來整頓檢查,一整頓就要停工,停工意味著顆粒無收,“整頓”得好相當於招待好了上面的人,等人走了可以繼續開工;“整頓”得不好可就麻煩了,很多人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便因此切斷。

非法採礦與炸藥有毒都是大家眼裡的共識,知道不好但還要去做,這就是一種現實困境,不得已而為之存在於社會底層的縫隙中。

何以解憂?在山上呆久了的礦民們,只能以彼此逗樂來排解無聊,打打牌、聊聊女人、說說黃色笑話,基本的生理慾望同樣在鏡頭面前迸發。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礦民與馬伕的故事終結在物價上漲的年代中,2012年,礦價暴跌加上政府徹底整頓,非法採礦已滿足不了生存需求,很多人只能另謀出路,要麼在家務農,要麼南下務工,而患上了塵肺病的礦民們,他們的不幸之路也隨之開啟。

那些連爬樓都會要了半條命的人到處都有,數十年的採礦經歷給他們的肺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灰塵,鏡頭下的趙品鳳是患者之一,也是生活經歷最曲折的那個。

他喪失了勞動能力,只能用製氧機來維持生命,兩個還在讀書的孩子也面臨著學費的窘迫,他自覺自己是個負擔,但無力去改變這一切。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符合農村低保戶所有條件的

趙品鳳卻申請不到低保名額,程序的繁瑣、冗雜的規定讓他無奈搖頭,他的生活來源大都由親戚們資助,採礦所致的蝴蝶效應改變了他的命運,困苦且不忿的現狀一成不變,趙品鳳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

2018年5月11日的晚上,趙品鳳的呼吸愈加薄弱,由於停電氧氣機無法使用,趙品鳳嚥下最後一口氣死去,消失在蔣能傑跟拍了兩年的鏡頭中,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又或許是一種解脫,因為他再也不用這麼艱難地呼吸了。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紀錄片結尾的哭喪,是中國農村最常見的白事禮儀,哭成淚人的家屬親人送別逝者,嗩吶聲起、鞭炮轟隆,送葬隊伍莊嚴肅穆,卻沒多少人瞭解逝者的過往,趙品鳳是塵肺病群體的一個微小縮影,那些沒出現在鏡頭面前的,正散落在各個角落。

據統計,飽受塵肺病折磨的人群在中國高達900萬,每年塵肺病給國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80億元,這些都已演變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數字背後是一個又一個悲慘的家庭。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同樣的,在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第3集中,“塵肺病患者”成了鏡頭的主角,無錫人民醫院肺移植中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他們曾是煤礦工、石棉工、金礦工、電焊工,攝製組在醫院蹲守200多天,見證了痛苦也見證了希望,肺移植成了嚴重塵肺病患者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但每年成功接受肺移植的病人不過幾十人而已。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紀錄片《人間世》

身體的侵害給了患者最直接的反饋,精神的折磨更是對患者最致命的打擊蔣能傑用他的鏡頭為觀眾記錄了身邊那些正在發生的故事,我們普通人能做的不多,伸出手、記住它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蔣能傑說他作為創作者的使命基本完成,“希望更多去關注塵肺病群體,得這病太難受,喪失勞動能力,因病致貧,希望多重視職業病預防。”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紀錄片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應該只是觸動而已,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塵肺病患者,他們不應默默死去。

· THE END ·

這是“不散” 第1177 期 原創文章,櫻花盛開的季節

导演自己丢资源,我还是第一次见

相聚有時 / 電影不散

添加微信busanfenzhuli或418947138

往期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