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物品價格上漲 涉大量醫械原料、耗材

藥械行業在這次戰疫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我們口罩之外,諸如維生素、一次性耗材原料、包裝紙箱等都上漲數倍。


別慌,價格上漲只是暫時


疫情之下,企業從停工到目前逐步復工,各行各業為了保證應急物資和生活必須品的供應,加班加點為防疫一線提供物資保障,向所有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作者致敬!


受經濟規律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疫情期間日常需要商品以及疫情期間特殊需要增加使用的商品,會因為持續的需求或者是暴漲的需求而顯得短缺,所以當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物價會上漲。


同時,部分物流停運,運力不足,這會導致運輸費的上升,也是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疫情結束後,各地復工,商品能夠自由的流通,生產能力能夠恢復,緊缺的商品會因為生產增加了而導致價格的回落。按照市場規律,疫情過後,物價將下降至恢復到正常。


藥械行業在這次戰疫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我們口罩之外,諸如維生素、一次性原料、包裝紙箱等都上漲數倍。


器械元件上漲之“電池價格翻倍”


醫療器械由電子元件組成,部分器械需要電池填入。


石油焦是電池電極的主要原料,石油焦價格上漲,電池電極價格必然上漲,電池的價格也會同步上漲。疫情期間,所有的石油煉化廠都停工,有些廠甚至在年前就已經停工檢修,這就導致石油焦價格暴漲。


年前石油焦的價格僅為850元/噸,2月21日的價格就漲到了1650元/噸,接近翻倍。


很多消費者反映電池價格上漲,代理商也表示拿不到貨。電池廠現在拿貨有多難?有區域代理商表示,1月份打款很久都沒有交貨週期,因為沒工人,沒物料,物流也不行。


受疫情影響,這一個月以來,電池廠商基本殘廢,產能十去八九。第一是沒有工人,第二是材料緊缺,同時物流也缺失。在此情況下,想要廠商及時供貨已經是不可能,至少現在看來,很多區域代理都很難拿到貨。


而疫情下,想要在短期內迅速恢復產能還要等些時日。


一位同樣無奈的表示,就算廠商不漲,代理也必然會漲價,畢竟現在供貨如此緊張,現在大部分代理手上的還都是去年的囤貨,正好吃一波利潤。


器械元件之“芯片電阻上漲80%”


疫情期間,部分芯片電阻產品漲價七至八成。


業界人士分析,電阻自去年第4季開始,隨著終端需求升溫,快速去化庫存,不過當時仍在安全水位,原先預期農曆年後各廠商可以提升產能利用率,因應客戶需求。


但隨後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國巨等業者大陸生產受阻。


電阻漲幅約在五成左右,不過實際報價平均漲幅落在七至八成。同時,測溫設備需求劇增,相關的傳感器、電阻、電容等元器件的需求出現結構性變化。


由於需求突然加大,很多企業不惜加價儲備,有的甚至在10多天就消耗了2019年全年的儲備。如此一來,傳感器、電阻、電容等元器件的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上漲,漲幅在20%-30%之間。


口罩原材料漲價27萬


據澎湃新聞報道,醫用口罩核心原料熔噴布價格暴漲10倍,仍供不應求。口罩原料熔噴布每噸單價已經由2萬漲到了20多萬,有中間商甚至加價到29萬。熔噴布是口罩的核心,全國熔噴布缺貨缺,企業都轉產口罩,沒有這麼多熔噴布供應市場


有紡織業分析師稱,此前國內熔噴無紡布較為小眾,年產能為5.35萬噸,佔無紡布產能的1%,主要用於生產口罩、環保材料、服裝、電池隔膜等產品。目前由於國內口罩尤其醫用口罩需求仍較為旺盛,熔噴無紡布短期內存在供給缺口。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最新報道,熔噴布的國內產能規模相對有限,新增產能設備需要向國外機構訂製,到廠週期需要三到六個月。


一個業內交流群直接貼出通知——“無紡布不止是稀缺,熔噴布廠家已經排到了3月份,甚至有些廠商4月都排了,可以說熔噴無紡布已經沒有了。”


而且據一貿易商表示,生產熔噴布的熔噴設備需要訂製,到貨週期最少三個月,加上投產成本高、生產難度大,並非短期能夠迅速釋放產能,國內也有相關設備廠商,只是裝置產能規模太小,無法與進口設備相比。


包裝紙箱價格漲幅20%


近日,多家紙業企業宣佈廢紙、箱板紙、黃板紙等紙類收購價格上調30~50元/噸。此後一週時間內,宣佈上調廢紙收購價格的紙業企業超過100家,多家龍頭企業甚至多次上調廢紙收購價,上漲幅度達150元/噸。


據網易新聞消息,2月17日至今,短短一週時間內,國內就有超過50家紙企宣佈上調紙箱價格,上漲幅度多在8~10%之間,但也有部分原料緊缺,漲幅較大的地區上漲15%以上,甚至接近20%。即便如此,仍有多家紙企宣佈暫停接單。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廢紙庫存就只有那麼多,紙廠為了搶購原材料,於是紙廠開始提高廢紙採購價,基本上是每天每噸漲50元。年後至目前瓦楞紙每噸漲幅500元左右,最高漲幅達16%,箱板紙每噸漲幅250元左右,最高漲幅達8%。”


薄膜原料上漲500元/噸


鈦白粉作為一種重要的白色顏料和瓷器釉料,廣泛應用於塑料、橡膠等工業中,其中超細二氧化鈦具有優異紫外光屏蔽性和透明性。被廣泛用在化妝品、木器保護、包裝塑料、耐久性家用薄膜、人造纖維和天然纖維中。


在醫療器械領域也應用廣泛。


據財聯社消息,隨著工廠陸續復工,鈦白粉採購潮迎來了上浮。行業內的某兩家公司分別於春節前後調價:


上調500元/噸,國外客戶出口價格上調100美元/噸。亞太以及美洲地區將於3月1日以後提價120美元/噸。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將在4月1日以後提價100歐元/噸或120美元/噸。


在調價的原因上,主要是受生產力不足所影響,工廠停工所致,在需求量上漲的條件下,存貨量有限,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漲,以及原材料鈦精礦成本增加,致使價格不得不上漲。


據業內分析師認為,今年上半年鈦白粉會先漲後跌,現在下游逐漸開工,進入需求旺季,到夏季可能會有一波價格下跌,因為夏季天熱使下游開工受限;下半年應該還會有一波漲價。


聚乙烯醇上漲200元/噸


聚乙烯醇作為一種有機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於製造聚乙烯醇縮醛、耐汽油管道和維尼綸合成纖維、織物處理劑、乳化劑、紙張塗層、粘合劑、膠水等。


醫藥級聚乙烯醇,不同於化工級別聚乙烯醇,它是一種極安全的高分子有機物,對人體無毒,無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尤其在醫療中的如其水性凝膠在眼科、傷口敷料和人工關節方面的有廣泛應用,同時在聚乙烯醇薄膜在藥用膜,人工腎膜等方面也有使用。


據業內消息,大部分的片狀系列品種都價格上調200元/噸。


消殺泵頭、噴頭漲價200-400%


朋友圈裡充斥著行業人士求購塑料瓶、泵頭、噴霧、軟管等消殺產品包材的信息。


開年以來,疫情催生大部分企業做起了消殺產品生意,而因供應鏈短缺問題一時間,一“泵”難求。


行業從業者指出, 壓泵與噴霧漲價最厲害,壓泵從平時0.4元漲到0.9元,噴霧頭平時才3毛錢,現在炒到了1.6元,以前一個100ml的PET瓶+噴頭整體價格約3元,現在可能一個噴頭就要3元。


藥材漲價高達100%


市場上對中藥材的需求也不斷增大,加上近期交通管控趨嚴,物流受阻,部分中藥材的價格明顯走高。


從中藥材天地網綜合200月漲幅榜來看,廣藿香的價格漲幅高達兩倍,板藍根、山銀花、蘆根、連翹、金銀花的價格漲幅也較明顯。


上述人士認為,目前中藥材市場價格的波動,應該只是暫時的,由於疫情特殊時期,有的品種供不應求或者短缺,導致價格短期波動較大,待疫情結束後,價格會逐漸恢復正常。


至於中藥材價格的短期上漲,中成藥會不會漲價。該人士表示,短期內中成藥價格應該不會受影響。


因為藥企會提前採購大量原料,所以藥企的定價具有滯後性,不可能原料一漲價,中成藥就馬上提價。

一批“神藥”將徹底從醫保市場消失

未來10年,醫保改革將立足基金承受能力,適應群眾基本醫療需求、臨床技術進步,調整優化醫保目錄,將臨床價值高、經濟性評價優良的藥品、診療項目、醫用耗材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各地區不得自行制定目錄或調整醫保用藥限定支付範圍,逐步實現全國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


建立醫保藥品、診療項目、醫用耗材評價規則和指標體系,健全退出機制。


202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印發。


近日,國家醫保局局長鬍靜林在《求是》雜誌發文《奮力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後顧之憂》,對落實中央近日印發的《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進行部署。


因為文章指出:長期以來,醫保藥品目錄內安全無效的“神藥”盛行,“只進不出”,影響群眾獲得優質藥品服務,有媒體轉載時用了一個新標題:


醫保局長:醫保目錄長期“神藥盛行”將有4大改革。


也因此,將一個一直以來並沒有明確定義的“神藥”概念又一次提起,也預示著醫保將對“神藥”再出手。


1.什麼是“神藥”?


一般的神藥,是指神奇的藥。也特指長生不老的仙藥。而實際上這種所謂的“神藥”本來就不存在。


而當下人們常說的“神藥”,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確具體的概念。但從大多數人對“神藥”的理解,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臨床銷量巨大,排名比較靠前;二是適應症廣泛,通常是啥病都能治,但啥病都治不了,老少皆宜,適合的患者眾多;三是療效不確切,但價格很確切。也就是治療效果不肯定不明確,但價格很高;四是廣告宣傳多,各種虛假廣告狂轟亂炸,過度吹噓。


用胡局長的話,就是“安全無效”的藥。


2.安全無效的藥就是“神藥”嗎?


按照胡局長文章所言:長期以來,醫保藥品目錄內安全無效的“神藥”盛行,“只進不出”,影響群眾獲得優質藥品服務。


由此可見,在胡局長認識裡,安全無效的藥就是神藥。實際上,人們通常所說的“神藥”與胡局長的理解還是有一點兒出入。無效是肯定的,當然這裡的無效包括療效不確切,針對性不強,適應性太廣,準確地講,是沒有確切的療效。而安全卻不一定,實際上大部分“神藥”是既沒有療效也沒啥壞處,就如同澱粉,但還有一些被人們公認的啥病都治的“神藥”可能還有“激素”等對人有害的添加劑,經常過量食用並不安全,可能有害。


3.2019年醫保目錄調整出了哪些“神藥”?


胡局長撰文指出:2019年,國家醫療保障局啟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藥品目錄調整,將大量“神藥”調出目錄的同時把不少好藥納入醫保,實現了結構優化。


那麼,2019年醫保目錄調整出了多少“神藥”?


據2019年4月19日,國家醫保局對《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的解讀,有一些藥品是不能納入目錄範圍的:比如主要起滋補作用的藥品,含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藥材的藥品,預防性的疫苗和避孕藥品等公共衛生用藥,用於減肥、美容、戒菸等的藥品。這些有的是改善生活品質的,有的是起預防作用的,有的屬於公共衛生保障範圍,均不納入目錄調整的範圍內。對於非處方藥品(OTC),國際上普遍不予報銷,此次調整原則上不再新增。


這只是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的常規。


2019年8月20日,國家醫保局發佈常規醫保目錄和談判目錄,歷時半年的醫保目錄調整工作接近尾聲,基本定調。


據瞭解,在調出的藥品方面,主要是被國家藥監部門撤銷文號的藥品以及臨床價值不高、濫用明顯、有更好替代的藥品,共調出150個品種,除被國家藥監部門撤銷文號的藥品外,共調出79個品種。專家重點參考了6月份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經專項論證,一致決定將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的重點監控藥品全部調出。


那麼,6月份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又是怎麼來的呢?據正式文件,這個目錄,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和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做好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中醫藥局在各地報送的省級推薦目錄基礎上,形成了《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


目錄下發後,各省制定本省目錄並公佈、報備。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省級目錄基礎上,形成本機構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各醫療機構要建立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管理制度,加強目錄內藥品臨床應用的全程管理。


對於未納入目錄的藥品,通知專門列出一節,要求加強目錄外藥品的處方管理。通知指出,對未納入目錄的化藥、生物製品,醫師要嚴格落實《處方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按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適應證、疾病診療規範指南和相應處方權限,合理選擇藥品品種、給藥途徑和給藥劑量並開具處方。


對於中藥,中醫類別醫師應當按照《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範》等,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開具中藥處方。其他類別的醫師,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核合格後,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取得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醫學專業學歷或學位的,或者參加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認可的2年以上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總學時數不少於850學時)並取得相應證書的,或者按照《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有關規定跟師學習中醫滿3年並取得《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的,既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也可以開具中藥飲片處方。


這實際上就回應了社會普遍關注的“中藥注射劑”問題。


同時,通知還明確,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國家中醫藥局對《目錄》進行動態調整。


儘管相關部門有意迴避了“神藥”而使用“輔助用藥”概念,明確是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預示著還有第二批、第三批。


從遴選出來的第一批20種重點監控藥品看,也基本上囊括了近年來臨床使用的具有類似“神藥”特點的藥品。這20種藥品是神經節苷脂、腦苷肌肽、奧拉西坦、磷酸肌酸鈉、小牛血清去蛋白、前列地爾、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複合輔酶、丹參川芎嗪、轉化糖電解質、鼠神經生長因子、胸腺五肽、核糖核酸Ⅱ、依達拉奉、骨肽、腦蛋白水解物、核糖核酸、長春西汀、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馬來酸桂哌齊特。


4.醫保改革戰略規劃,或將是對安全無效“神藥”的最後一擊


202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印發。意見對未來10年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發展的提出了戰略規劃。在完善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方面,提出立足基金承受能力,適應群眾基本醫療需求、臨床技術進步,調整優化醫保目錄,將臨床價值高、經濟性評價優良的藥品、診療項目、醫用耗材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規範醫療服務設施支付範圍。健全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完善醫保準入談判制度。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目錄調整職責和權限,各地區不得自行制定目錄或調整醫保用藥限定支付範圍,逐步實現全國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建立醫保藥品、診療項目、醫用耗材評價規則和指標體系,健全退出機制。


按照這一改革思路,未來的醫保市場上,安全無效的“神藥”將徹底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