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路過淮安,見岸上迎駕的老人鬚髮皆白,御書“雪作鬚眉”


康熙南巡路過淮安,見岸上迎駕的老人鬚髮皆白,御書“雪作鬚眉”

清聖祖玄燁為了加強對東南的統一,同時為了治理黃河,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再次南巡,過山東,穿徐州,經桃源,沿黃河(當時黃河經淮安府城北流經今漣水入海),來到淮安府城。擬從淮關板閘下船,察看淮關關稅諸事,乘轎徑往府城。這天漕運總督、江蘇巡撫、淮安知府等大小諸官及地方鄉紳早早地就在板閘碼頭等候跪拜迎駕。許多老百姓也穿著整齊來到這裡,希望能親眼一睹天子的風範。


御舟在板閘碼頭靠穩後,康熙走下御舟,來到堤上。康熙見在岸上迎駕的諸官中,有一老人鬚髮皆白,心想此人是誰?忙叫歇駕,當即召引此人進前,一看原是老臣劉謙吉,心想:劉謙吉告老還鄉還沒有幾年,怎麼就這樣頭髮、眉毛、鬍鬚全白了。經過詢問,方知劉謙吉時年已81歲。康熙為了安撫老臣,令準備筆墨紙硯,隨即揮毫寫下了“雪作鬚眉”四個大字賜之。每個字足有尺餘見方,劉謙吉得到了康熙親筆賜字,老淚縱橫,感激皇恩浩蕩,隨後便摹勒於石,置於居所——簣園正堂之中(位於河下茶巷)。今淮安勺湖公園中的“雪作鬚眉”碑刻即是此石。劉謙吉(1622-1709),號六皆,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區)河下鎮人,居茶巷。康熙甲辰(1664)進士。祖父劉宗遠,廣西懷集所吏目,以勞卒於官。父劉源長,字介祉,一生著書甚豐,死後祀鄉賢祠中。謙吉中進士後,初官中書,為撫遠大將軍幕下,上承大將軍“用兵條議”,先後擬定了六條用兵方略,皆中大將軍機宜。於是大將軍益發器重。後入補刑部主事,審判定案,平反了許多冤案。又出任思南府知府,由於思南府地處偏僻,地方落後,人們不思學習。劉謙吉到任後懲治那些顛倒黑白的包攬訟師,嚴厲打擊投機奸商,振興文教事業。在任期間,所轄有四人中了舉人,他受到老百姓的稱讚。接著被上奉薦升山東提學僉事,期滿後告老還鄉。在居所“一簣園”中與老友吟詩作對,談天說地,不時課教子孫。劉謙吉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老死於寓所,時年八十七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