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一曲生命讚歌——追記樂業縣同樂鎮九利小學教師黎啟灃

庚子鼠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得猝不及防,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老師們原本的上課計劃。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關於沒有疫情或疫情較輕的地區,要集中精力加快推進脫貧攻堅”的講話精神,全面完成今年的脫貧摘帽任務。作為無疫情的樂業縣,從今年3月份開展,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開始組織幫扶幹部進村入戶瞭解疫情對貧困戶收入的影響、申報核實扶貧產業獎補、與貧困共商幫扶貧計劃等。

3月18日,樂業縣同樂鎮九利小學教師黎啟灃在下村開展扶貧產業獎補核實工作中,因積勞成疾,倒在了貧困戶的扶貧產業中,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8歲。

黎啟灃,1972年9月3日出生,1992年7月參加工作,生前系同樂鎮中心小學、同樂鎮九利村小學教師,主要負責數學教育工作。黎啟灃自任教28年以來,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神聖使命,以優異的教學成績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在開展幫扶工作中,他也是盡職盡責,不怕苦不怕累,經常利用週末時間或是節假日,深入貧困戶家中,與貧困促膝交談,幫助貧困戶申報各種政策補助,解決一件件實事好事等,贏得了貧困戶的高度稱讚,是樂業縣湧現出來的文秀式好乾部。

扶貧路上一曲生命讚歌——追記樂業縣同樂鎮九利小學教師黎啟灃

黎啟灃與同事一起探討教學

無私奉獻,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

“黎老師患有嚴重的痛風疾病,手腳都腫痛,但仍然堅持上課,右手痛得批改不了作業,就練習用左手批改。我的課是比較多的,但每次經過黎老師的辦公室,都能看到他在認真工作。”陳亞峰副校長告訴記者。

他熱愛自己的事業,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時代,教師的聖潔和崇高品質就在他的心中永存。1992年畢業後,夢想成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站在神聖的講臺上,他不曾忘記自己的誓言,不曾動搖過這顆育人的舉舉之心。他認真鑽研工作,吃透材料,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於課堂教學和實踐過程中,鼓勵學生用心參與、主動探索。他所教的班級數學科成績名列前茅,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榮獲樂業縣小學數學科教學質量達標一等獎,2018年9月被樂業縣人民政府評為優秀班主任。他憑著這種對教育的赤誠之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保持著一種崇高的敬業精神、忘我的犧牲精神、無私的奉獻精神。

他曾不止一次談到自己要用心地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處理班級裡的每個問題、用全部的愛呵護著每一顆純潔的心靈。在他擔任同樂鎮九利村小學教師時,在一次氣排球比賽中,他手指受了傷,本該休息的他看見學校人員不夠難以參賽時,就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忍痛參加比賽。他說:“大家為了這次比賽付出了這麼多,我這一點傷又算得了什麼呢?”

扶貧路上一曲生命讚歌——追記樂業縣同樂鎮九利小學教師黎啟灃

家長會上與學生家長交流

平易近人,心繫學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老師,您的教導如春雨般無私地滋潤著我的心田,雖然如今您已永遠地離開了我,但是您的這份恩情令我難以忘懷!老師,在這祝您一路走好!”九利小學三年級的徐雅婷在《致黎啟灃老師的一封信》中深情的寫到。

“老師、家長都說黎老師上課風趣幽默,學生都喜歡黎老師,元旦還送他節日禮物。黎老師去世後,大家都感到痛心,覺得惋惜。”莫遠征老師告訴記者。

“黎老師特別重視對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他總是堅持正面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主動親近他們,用愛開啟他們的心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積極克服自身的缺點,轉化後進生效果顯著。記得在黎老師所帶過的班裡有一位學生叫王學亮,他的個性張揚,肆無忌憚,總在校內外惹事生非,學習成績差,上課總開小差,做小動作,把科任老師氣得火冒三丈。面對這個“燙手山芋”,黎老師主動聯繫其家長,分析其後進的原因,幫助其家長改進教育的方法方式,常與家長溝通,耐心誘導。王學亮患病時,黎老師買了水果到醫院去探訪,鼓勵王學亮要堅強勇敢地與病魔作鬥爭,使王學亮深受感動。黎老師還動員班裡其他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幫助王學亮,關心他,讓他感到集體的溫暖。從那以後,王學亮逐漸改變了以前的許多不良習慣,逐漸成為一個尊師守紀、勤奮好學的學生。”陳亞峰說道。

多年來,黎啟灃注重個人修養,講究談話藝術,有較高的職業素質,不管自己在生活中有什麼不快,身體上有什麼不適,工作上有什麼困難,只要坐到工作崗位上就能將一個平和、可信的形象展現給學生。在教育學生時,他奉行的信條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已”。所以,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注意自己點點滴滴言行的影響。他教的課程為數學,因數學課程比較抽象,許多學生學習領會得不很好,黎啟灃總是耐心地一遍遍向學生講解,直到學生領會為止。平時工作中也經常與其他數學老師探討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一些學生對數學不理解,難免產生一些畏難情緒,黎啟灃遇到這種情況總是將心比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再不厭其煩地向學生做好解釋,許多學生都說他上課風趣幽默,非常喜歡他。每當元旦節、中秋節、教師節等節日的時候,黎啟灃老師總能收到學生們送給他的一些小禮物。

扶貧路上一曲生命讚歌——追記樂業縣同樂鎮九利小學教師黎啟灃

黎老師在學生家家訪,與學生家長交流

真抓實幹,為民辦好事

“這就是他家的產業了”。這句話也成為了黎啟灃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為做好吳天祥家的產業獎補核驗工作,2020年3月18日上午,黎啟灃和同事楊桂群、黎靜蓮一同前往上崗村開展扶貧工作。同事楊桂群回憶到:在他去世的前一天,由於我的貧困戶毛聚社和他的貧困戶吳天祥種植的產業在一個地方,就約好一起進村開展貧困戶產業獎補核實工作,第二天就和同樂鎮領導莫遠龍、村幹梁祥普一起去核實扶貧產業。

扶貧路上一曲生命讚歌——追記樂業縣同樂鎮九利小學教師黎啟灃

黎啟灃與貧困戶吳天祥一起進行產業核驗

因為之前下雨,而且山路陡峭,所以非常滑,黎老師走了一段距離,又回到車上換了提前準備的運動鞋。我們一路上都在談論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情況,步行了大約35分鐘,剛剛到吳天祥家油茶產業的位置,當鄉鎮領導詢問哪片是吳天祥的產業,黎老師指著吳天祥種植的油茶說:“這就是他家的產業了”。這是他生前最後說的一句話,說完就無力的坐下了。作為一位幫扶幹部,他所幫扶的三戶貧困戶都已順利脫貧摘帽,而他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天不遂人願,這位年僅48歲的人民教師,倒在了扶貧的路上。他走得猝不及防,沒有來得及留下更多的言語,只留下一袋精準扶貧的資料和一些精準扶貧工作照。當縣委組織部相關人員來到吳天祥家採訪時,吳天祥哭著說到:“我非常感謝他三年以來對我的幫助,我的文化不高也不知道怎麼形容,只能說要我給他打分的話我給滿分!”

海闊心無界,山高人為峰。黎啟灃同志心繫責任、甘於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描繪著不平凡的畫卷,他教書育人孜孜不倦、精準扶貧全力以赴,把人民教師忠誠的品格、高尚的師德留在了扶貧一線,是人民教師決戰貧困決勝小康時期湧現出來的優秀模範。黎啟灃同志雖然已離去,但他那為民務實、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這是一種精神的力量,這種力量推動我們在本職工作上不斷前進,在扶貧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