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1,品質高低是否與海拔有關?

答:品質高低與海拔無關,與土壤、陽光、基因、水分、樹齡,是否足夠成熟這六大要素有直接關係。與海拔無關,證據——加德滿都平均海拔1300米,產地海拔2000米,產地山區海拔2200到4800米。加都很多寺廟也種金剛樹(尼泊爾最低海拔僅1300米),因為寺廟的金剛樹一律樹齡長+嬌生慣養,所以品質都很高(而產區(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方)海拔明顯比加都高,但因為畢竟是產區,受到影響的,比如受到土壤並不肥沃,陽光可能有所遮擋,水分不足或過多,樹齡短,等要素的影響)品質極低;沒受到影響的,也會因為本身基因和授粉影響,出現品質的參差不齊(當然品質有高有低)。高海拔地區,基本沒有幾顆金剛樹,並且處於無人看護管理狀態,土壤很差,風大,寒冷,這些都是不利於金剛生長的環境,實際觀察結果是海拔過高地區,品質又會很低。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高海拔=高品質】,這是人為炒作,因為高海拔意味著去【進貨批發】承擔了高風險和高難度,再結合著各種武俠小說的描述(好靈芝都在最陡峭的懸崖峭壁,好人參都在最寒冷的山峰,天山雪蓮?更別提了),所以,變相以高價格出售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總結:要相信科學,金剛樹不是自虐狂,也需要好的自然環境+好的自我基因+耐心呵護。

2,玩金剛到底是尺寸重要還是總體品相重要?

萌發週期——萌發激素+種皮能承受的內部壓強——萌發時間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根據多方諮詢和考察,從萌發角度得出如下結論

1,金剛菩提樹萌發後第6或第7年開始產金剛子。

2,金剛菩提樹產籽後第14年以後,種子可以用於種植。

3,14-25年前後的種子用於種植金剛樹,萌發時間為1年。

4,25-45年前後的種子用於種植金剛樹,萌發時間為2年。

5,50年以上高樹齡的所產的金剛子,用於種植金剛樹,萌發週期為3年左右。

結論:皮質的好壞與樹齡相關,全尼泊爾,基因好,樹齡久,有人看管照料,每年耐心等待其徹底成熟後再打下樹去皮流入市場的,四瓣五瓣六瓣七瓣大金剛,少於五萬顆。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尺寸與樹齡的關係:

(因為此兩者關係同樣包含,陽光,水分,土壤,下樹時間等關係,一律以徹底成熟後大體規律為準)

樹齡15年±5年——尺寸:21-30mm,越大的越少。大批量尺寸:21-24mm

樹齡25年±5年——尺寸:18-27mm,越大的越少。大批量尺寸:19-22mm

樹齡35年以上——尺寸:15-24mm,越大的越少。大批量尺寸:16-20mm

因為自2008年到今天,中國市場極力追捧大尺寸,尼泊爾商人投其所好,也確實,尺寸越大就越少見,就造成了以尺寸作為核心定價標準的一個怪圈,誠然,如果品相無限好,那尺寸越大越好,但偏激的只追求大尺寸,實際並非是明智之舉。

3,大肉紋,滿肉紋,變態肉紋,是否是尼泊爾產的?

答:筆者在尼泊爾樹下撿起來的金剛果實,親手搓開過很多頂級紋路的大金剛,如果你非要說這種紋路的是緬甸貨?老撾貨?那我就不想多說些什麼了,中國邊貿蠻發達的,機票也超級便宜,歡迎大家去老撾或者緬甸組團找金剛菩提子。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4,文玩金剛真的像文玩核桃一樣,有那麼多品種嗎?

答:結合市場銷售方式和產地實地觀察,同樣是生長在尼泊爾的金剛菩提子,確實存在很多種(大概20種左右)通過長期從業或深入把玩才能發現的不同的品種,就像獅子頭就有接近40種,金剛也是如此,並無炒作想法,但大金剛確實有待大家對不同紋路,不同形狀細節,進行命名和定義。(筆者曾經出過的頂級籽大概有4種不同的基因,並且都是百裡挑一的,至於其他商戶能否慧眼識珠,這就是最大的從業經驗和悟性差別了)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文玩核桃,就像臺式機,筆記本,功能強大,內容豐富,但缺乏便攜性,而金剛菩提子就像只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保留了一定的功能,但用起來更加方便便攜,所以,基於文玩核桃的悠久歷史,文玩金剛菩提子,作為斜刺裡插入的一個異類,短短几年就擁有如此火爆的市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僅於此,我們還需要把文玩金剛菩提子類似於文玩核桃,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進行發展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

5,金剛菩提子漲錢的原因

答,金剛菩提子漲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業內人士,筆者總結,大概有如下幾個原因。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a,尼泊爾人不是傻子,假如08年一顆籽賣1盧比,來一箇中國人就全包,09年同樣的東西賣2盧比,來一箇中國人,也全包圓,現在,價格漲到一個什麼程度呢?就是你帶幾十萬人民幣去那裡,換成盧比,也根本無法包圓任何一家店鋪或者批發大亨的東西,而且,國人能承受的價格,當然也是國內去尼泊爾做金剛生意的人,首先要考慮的東西,我說的價格,自然已經是一砍再砍的價格了。

b,從產業鏈角度來說,下面是價格排序,國內零售>國內批發=尼泊爾零售>尼泊爾批發>尼泊爾產地直接拿貨,尼泊爾產地在哪裡,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說了也怕擾亂行業潛規則,引來不該有的禍,總之,今年的情況是,一大批根本不懂行的國人,湧入尼泊爾產地,以較高的價格,收了不多的貨,還都是黃了吧唧未成熟的爛通貨,這直接讓產地的農民和商家樂開了花,他們自然就把價格漲起來了,但筆者認為,這個價格的漲起,是擾亂產業鏈的結果,並非真正的市場自然健康發展的結果,價格漲起來,很難跌下去,但到了一個極限的關卡,就會造成買家玩家的流失,總銷售量會下降,於是,價格如果提前達到瓶頸,就會造成長期不漲錢,甚至起伏。

c,自然健康漲價幅度,這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國人喜歡金剛的人漸漸的多了起來,不僅僅在中國,現在金剛菩提子之風,已經席捲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再加上以前就擁有幾百年金剛菩提子歷史的印度,印度尼西亞,尼泊爾本地,有30億左右的巨型市場作為消化胃口,不漲錢,也是不正常的。

6,金剛菩提子,是種植的還是野生的?

答:上面已經提到過,金剛菩提子,在約600年前,已經在印度,印度尼西亞,尼泊爾開始銷售了,所以,現在,在尼泊爾的主產地,山區等,99%的金剛樹,都是由有經驗的農民,在若干年前播種種下的,至於野生金剛子,當然有,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有路且不難到達,基本上也是屬於某個村子或個人的財產,如果路很難到達,那綜合各種成本,沒人去採摘,自然也毫無意義。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種植的金剛樹,並不像文玩核桃一樣,存在什麼嫁接,基因選擇,改良等人工手段,

7.紅皮黃皮最正統解釋大揭秘

普及幾個概念

首先,就算皮質最好的大金剛,去掉果皮果肉之後,也不可能存在紅色皮色的金剛,頂級皮色是亞麻色或淺栗色(不知道的可以百度一下就知道顏色了),大多數是土豆黃,未成熟的是香蕉皮黃。所謂的紅皮是曾經的一個概念,因為那時候金剛並不那麼火爆,進貨而來的籽,很多都是尼泊爾積壓過一兩年的,到了國內,也會積壓一段時間,隨著空氣的自然氧化,所以,在金剛菩提子並沒有現在如此火爆的幾年前,買家在選購的時候是可以買到紅皮籽(陳籽)和黃皮籽(新籽)的,並且,因為密度,油性,積壓時間,去皮方式,氧化程度,保存方式等等諸多方式的不同,可以說,只有使用優良方法統一去皮的同樹籽,才有可能在拼手串的時候徹底無色差,而且,就算同樹籽有輕微色差,因為本是同根生,後期也是一定沒有色差的。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紅黃皮的秘密就在於此,新籽不可能有老籽的暗紅,這和皮質檔次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所以,現在我們說的紅皮,就是不特別黃或者顏色特別淺,容易上色的皮質皮色,現在我們說的黃皮,則是那種非常黃或者顏色特別淺,上色慢的皮質皮色。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8.五瓣六瓣比例大揭秘

根據海量數據得出結論,平均一棵樹產金剛子15kg,11.5公斤五瓣,2公斤六瓣,1公斤4瓣,0.5公斤連體金剛+七瓣(七瓣較多一點兒),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八瓣或者三瓣或者其他瓣數。所以五瓣的數量是六瓣的接近6倍,並非像曾經一直宣傳的理論,中國人收五瓣,印度人收六瓣,五瓣六瓣各百分之五十的產量,六瓣都被印度人包了,這是一個錯誤的噱頭。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9.肉紋大揭秘

筆者在2014年4月份,曾經發表過一個猜想,就是金剛樹的進化完全符合達爾文進化論,筆者親自撥開了一些,剛剛發育的金剛子,發育比較成熟的金剛子,已經接近成熟的金剛子,已經徹底成熟的金剛子,同一棵樹上,越是成熟的金剛子,有如下幾個特徵,1,尺寸略大,2,紋路略飽滿,3,瓣線間距越飽滿就越窄,甚至接近合併。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特意找相關人士得到確認,因為金剛子的傳播主要依賴的,是兩點,一是各種動物食用之後,隨著動物的遷徙,糞便排出的地方,就是金剛子最有可能生根發芽的地方,二是人類的選擇。

為了讓動物吃了這個東西,不至於把果核咀嚼碎裂,並且不至於吃到有核的地方就不吃了扔掉(如果無法遠距離傳播種子就會造成小空間內同種植物過多,爭搶陽光水分養料的道理),所以,足夠的密度,堅硬,無法被牙齒破壞胃液消化,是金剛子皮質好的第一要素(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而是,在同等尺寸的前提下,表面積越大,則果肉和金剛子的附著性越強(很容易理解的是大肉紋和大柴文,哪個表面積大了吧),這些要素,決定了錢百萬年來,金剛樹通過自然選擇,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再加上農民伯伯們對金剛子種植的近百年的人工選擇,於是造成了大肉紋並不是那麼罕見稀有的現實情況。

10.四五六七瓣金剛樹和多瓣金剛樹是不是屬於同品種金剛樹?

a,四五六七瓣大概佔了尼泊爾金剛樹的99.9%以上,四五六七瓣金剛樹也會產多瓣,但基本上不會高於13瓣;四五六七瓣金剛樹產的多瓣,尺寸較小,且俯視角度看,大多數形狀為圓形多瓣,屬於普通金剛樹變異籽。而真正多瓣金剛樹產的多瓣,俯視角度為橢圓,俗稱元寶籽。

b,多瓣金剛樹基本上符合正態分佈的概率分佈,瓣數越多就越罕見,正統多瓣金剛樹所結果實要比四五六七瓣金剛樹的果實大得多,每年成熟期也要早一個月。

c,基本上每跨越5個瓣數,就是另一種樹,能產17瓣以上的金剛樹,本身很少(少於10顆),且樹齡悠久(大於60年),人工栽培成本高,基因突變概率大(授粉要非常小心),可以說每年徹底不賣多瓣了,種100顆,過兩三年發芽的只有10顆不到(種子倉本身並不像四五六七那樣健康健全),等再過十幾二十年,能順利產17瓣以上的,又會因為很多其他原因而失敗。

d,並非多瓣金剛樹(舉例,主力產9到14瓣的樹)就徹底不產17瓣以上的金剛菩提子,而是概率非常低,低到你想不到,也許好幾棵樹就那麼三五顆基因突變的,突然發現一顆18瓣19瓣的。

e,一瓣二瓣三瓣中,三瓣還不算罕見,但二瓣就已經非常罕見了,一瓣金剛子的稀有程度和二十一瓣是一樣的,但二十二瓣,二十三瓣,二十四瓣,產量和二十一瓣類似,二十一瓣的價格卻比二十二瓣,二十三瓣,二十四瓣還要高(宗教光環籠罩哈哈哈)。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11.為什麼國內很多文玩大戶也基本不敢涉足多瓣金剛市場?

這個和不同市場對於多瓣的要求不一樣,比如印度市場,印尼市場,尼泊爾市場,人家把多瓣當成神仙,根本不排斥什麼糠籽,沉水,花皮,陰皮,只要大體完整就可以,也正因為人家把多瓣當成神仙,就造成了,人家買不買,是看買得起買不起,尊重崇拜放在第一位,換句話說,買得起,那是一定得買的。

而中國市場主體上還是把金剛菩提子當做文玩的,文玩則具有商品屬性,商品,就要保證品質,說白了,不僅要能盤出來,看著還得舒服,有美感。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但既然有宗教需求撐著,尼泊爾人自然會選擇以【較高的價格,打包的方式】,賣給擁有宗教市場的採購者,多瓣金剛樹在尼泊爾大多被一些有勢力的當地權貴壟斷,比如某個權貴,今年獲得8-22瓣金剛子5000顆,一般的賣法就是必須全包,沒商量,好的壞的你都得要,這個賣法,印度人是100%接受並且願意買單的,但這一批貨,實際上,真正能做到,無陰皮,無花皮,高密度,皮質好,不柴,不畸形的,估計是五百分之一的概率,中國商人一下子花幾百萬進貨了,他會想自己怎麼出手賣掉,這個風險可就太高了。

筆者認為,既然有這麼大的市場(多瓣屬於全球市場)撐著,大家就應該也把看多瓣的方式換一個角度,當做一個投資,也試著尋求一個遙遠文明的宗教庇護,買不起的別去好高騖遠,玩玩五瓣六瓣也不錯,買得起的,也別總盯著名貴木料,多瓣金剛的保值性要比那些東西穩的多,不要叫條的以純文玩的審美和質量標準去衡量本來就非常稀有的多瓣金剛,因為它的定價體系已經徹徹底底完完整整的脫離了文玩屬性,屬於更高一個的級別——物以稀為貴。

12,金剛菩提子到底會縮水幾次?

a,第一次縮水:金剛菩提子在金剛果實裡面每年離果實變紅,也就是徹底成熟還有1個月的時候,這個時候打下樹,尺寸是最大的,舉個例子,在徹底成熟前1個月進行人工採果,如果某一顆籽的尺寸是24mm,那麼等果實徹底成熟之後,尺寸只有22.5mm左右。

b,國人購買回國後因氣候原因第二次縮水: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脈西側,氣候常年溼潤,和中國大陸的氣候溼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一般經過長途運輸,到達國內經銷商手中,拆箱拆麻袋一段時間後,尺寸又會縮水0.5mm左右。

c,清理後縮水,之所以很多商戶明知道,金剛菩提子清理後才能看出來色差、陰皮、花皮、斷齒,卻仍然賣“泥丸子”,堅決不清理,箇中原因就是清理後縮水,這個尺寸大概降低在1mm左右。之所以清理後縮水,是因為金剛子表面的果肉汙垢首先有一定的厚度,但很薄。

d,上手後縮水,隨著時間的推移,徹底盤成後縮水尺寸大概在1.5mm上下。

金剛菩提子漲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