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分數有點高呀,跨考真的可以嗎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分數有點高呀,跨考真的可以嗎


啊,老師,我對歷史感興趣,特別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我考中國史怎麼樣呢?


很多同學考中國史或者說歷史都是由於興趣,因為這個專業,就業面比較窄,大部分人油水不夠多。如果不是因為興趣,很難堅持得住。


1. 就業方向


科研單位,高校老師:

優:專業對口,學有所用;高校環境優越,工作穩定,自由支配的時間頗多;收入中等,但社會地位較高,屬於歷史學專業最理想的就業出路。

劣:如今高校招聘教師動輒要求博士學歷,還需花費更多的時間求學深造;青年教師待遇不高,生活壓力依然較大。


公務員:

優:“鐵飯碗”,是當前各大專業的熱門就業選擇;研究生專業限制相對較少,可報考崗位相對較多;公務員考試側重對文科知識的考查,考試相對有優勢。

劣:相對法學等專業,報考限制相對較多;公務員報考競爭壓力大,考上並非易事


優:相對可以發揮專業優勢,個人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待遇中等,社會地位尚可。

劣:工作不穩定,壓力相對較大。


企業從事文案工作:

優點:入職門檻低,就業相對容易。

缺點:專業優勢和學歷優勢幾乎無法發揮,成長空間不大,除非有意從事企業工作,否則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有話說:


屬於長線專業,社會需求以教學單位為主。但由於盲目擴招、畢業生數量膨脹,使得本就飽和的該專業就業市場始終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面,競爭非常激烈,職業發展空間不大,薪水也不太高,比較適合未來工作中求“穩”的同學,所謂“撐不死,餓不著”。


如果你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或是與歷史學有關的社會工作,亦或是僅僅為了取得一個研究生的文憑,報考歷史學的研究生可以說是物有所值。但若是想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豐厚的物質回報,歷史學不太可能滿足這種需求,正所謂“榮華富貴,勿入斯門”。


歷史學不等同於我們平日所見的歷史故事,正如科學不等同於科普。它枯澀嗎?“板凳要坐十年冷”或許是最合適的回答。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史學工作者,必須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所謂治史需三文:行文、古文和外文,三者缺一不可。行文,便是一手漂亮的文章起碼得有行雲流水的小成境界。縱觀古今中外的史學大作,無一不是文史兼備,都可以稱為當之無愧的文學典範。


再來談談古文。讀歷史,若是古文不過關,是做不出什麼成績的,真正的古文不僅是繁體字,還有很多變形的異體字,更重要的是沒有標點,若是這一個基礎關卡過不了,那想做好歷史就是白日做夢。


而外文在史學研究中也是越來越重要,學術無國界,隨著各國學界交往的日益頻繁,若是學不好外文,那麼與國際學術前沿保持一致就是空中樓閣,尤其是對於世界史的同學,由於一手材料全部都是外文,若不能精通外文,就必然做不出什麼成績。筆者所認識同道中,學術小有所成的基本都會兩門及以上的外語,更有甚者已經通達四國語言,其所需付出的努力可見一斑。


四川大學中國史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分數有點高呀,跨考真的可以嗎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分數有點高呀,跨考真的可以嗎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分數有點高呀,跨考真的可以嗎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分數有點高呀,跨考真的可以嗎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分數有點高呀,跨考真的可以嗎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分數有點高呀,跨考真的可以嗎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分數有點高呀,跨考真的可以嗎


中國史學姐學長經驗


我對川大的出題思路以及考察特點,有自己的瞭解和認識,但還是少說為主。這份資料適用於中國史考研的一般準備,不僅僅針對川大。


1、中國通史:主要讀呂思勉《白話本國史》,這本書很多人不願意讀,但呂思勉先生直接引用史料,可以按照呂思勉引用的史料來間接讀文獻。然後是聽閻步克主講的《中國通史》,這套課程,閻步克主講先秦至魏晉,隋唐到宋遼金,由鄧小南主講,元代至清,是由張帆主講。我建議,是把這套課程下載到電腦裡,把閻步克等學者的課件打印出來,然後一邊拿著課件,一邊聽做筆記。視頻下載到電腦裡,可以隨時聽,不擔心資源丟失;課件很大,打印也比較費錢,然後在閻步克講述的基礎上把涉及的論文和著作找來讀。當然,中國通史不止準備這些,這裡只是挑最主要的。
2、史料閱讀:周予同:中國歷史文選。這本書分上下兩冊,1962年出版,都周予同先生主編。同其他類似著作相比,這套書有幾點好處,第一,在版本方面,本書選用比較完善的刻本,再以其他善本校勘,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當時點校二十四史的工作還沒有完成。第二,在註釋方面,本書採用簡注的方式,這會增加讀者的閱讀困難,但也是為了培養讀者閱讀原始資料的能力;第三,本書繁體豎排。第四,本書選文32篇,中國傳統史書的體裁特點,基本都兼顧。以上特點決定了本書比較難讀,但我覺得這是其他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能夠把這32篇通讀一遍,在考斷句、標點、繁轉簡的時候,會容易得分。這套書,可以把電子版打印出來讀。一是年代較早,找不到紙質版;二是,繁體豎排,打印出來讀,效果更佳。除此之外,我還建議了王力的《古代漢語》,這套書除了史料,還側重古代漢語的語法學習,是理解史料的重要入門型著作。


3、宋史方面:把宋史方面,包括遼金元史的論文,因為宋朝先後和遼、金、元對峙,打出來,以這些論文為基礎,可以有助於自己的專業課針對性複習,其他相關專業著作,暫不詳述。這些資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
複試
川大複試通知下來後,便可以開始按照要求繳費、準備必備的材料以及筆試和麵試。川大中國史今年公佈的招生名額是45人,推免24人,因而,剩21個名額。複試讓30個人去,要刷掉9人,淘汰率還是比較高的。況且按照川大的成績算法,初試是10分抵1分,複試是4分抵1分,因此,我們的心態便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獲得一個較高的複試成績。在這個過程中,還面臨著要不要找一個學長或學姐瞭解一下去年的複試情況以及要不要給老師發郵件的問題。


可以帶5本宋史方面的專業書籍,這樣老師問題來能夠答的比較準確,同時,也是為複試筆試作些準備。由於複試筆試只考宋史,範圍太大,自己又打印了一些論文和書籍的片段,這樣使得自己準備的更加全面,以備老師出冷門的題目。面試方面,自己把大學的證書複印出來,並且把自己幾篇寫的比較可以的文章打印出來,並準備了個人簡歷。英語口語方面,自己下載了一個模板,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改寫。


宋史考的是:錢穆在《國史大綱》中關於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的論述,也是如何評價。這道題選擇性較大,容易得分,但不容易得高分。明清史考的是:任選一位你熟悉的明清史學者並評價其作品和學術。這道題自主性最大,但也最難,最容易考察考生的史學功力。答好了高分,答不好低分,中間分比較少。宋史的題,容易出現中間分。我花了80分鐘,寫完A4紙張的4面空白,並且把自己的答題思路全部寫出來了。缺點是沒有寫小標題,老師看的不仔細,會遺漏一些點。這個我當時沒有考慮到的。複試面試,是我最緊張的,因為,我英文口語很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