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阅兵的"鬼畜"摩托车队,虽然严肃认真但依然笑点十足

提到我们的邻国印度,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挂满了人的火车车厢,"干净又卫生"的恒河神水,还是一成不变的咖喱和玛萨拉......诸多对印度的无情吐槽让这个邻国成了我们眼中不折不扣的"奇葩"。

但这当中最让人搞笑的就是已经被无数次吐槽的摩托车特技队,几乎每一次的出场都是带着满满地"诚意"而来。那么在这欢笑的背后,印度的摩托车特技队到底是因何而来呢,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地围观一番。


一、师承英国的技术

提到摩托车的发展历史,那么战争绝对是一个不能绕开的话题。早在一战期间,作为摩托车大国的英国军队为了向下属部队及时传达信息,便决定使用轻便快捷的摩托车作为工具。而且当时的无线电故障频发,为了使通讯兵能够在枪林弹雨中准确将情报送到位,因此驾驶摩托车的通信兵驾驶技术也必须相当优秀。

印度阅兵的

1927年,为了提高训练水平,英国成了著名的"皇家通信兵摩托表演队",该表演队的成员都是车技出众的士兵,乘骑摩托车向英国女王和军队高官进行摩托表演。而现在印度人玩的炉火纯青的"叠罗汉"技能,其实也是英国人教给他们的。

印度阅兵的

这样"奇葩"的技能也在不久之后传到了东方的印度,不久之后驻扎印度的英军也成立了"无畏魔鬼"摩托车特技队,"无畏魔鬼"的训练内容几乎和本土的摩托车表演队是一致的。经过英国教官和印度士兵的孜孜不倦地训练,"无畏魔鬼"的摩托车技能开始变得越发细致,花样和种类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丰富。

1935年"无畏魔鬼"首次在当地成功地举行了摩托车特技表演,受到了印度和英国高官的一众赞许。此后该特技队开始在印度全国举行巡回表演,每一场都引起了巨大轰动,当1947年印度从英国独立之后,新一代的印度政府决定在之后的国庆庆典中,将"无畏魔鬼"的摩托车特技表演安排进国庆表演活动中。

印度阅兵的

1950年1月26日,印度通过首部国家宪法,这一天被正式定为"共和国日"。"共和国日"当天,印度将会展现风土人情和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无畏魔鬼"也将会作为固定表演嘉宾参与了巡游活动。


二、技术+好车=精益求精

作为这样的特技车队,除了有花样翻新的表演方式和别出心裁的点子之外,拥有一辆优秀的"坐骑"也是十分重要的。"无畏魔鬼"的摩托车选用的也是知名品牌——英国的皇家恩菲尔德牌摩托车。1851年由英国人小乔治·汤森创立,最初只是一家生产自行车零件和整车的小型企业,1893年与一家皇家轻兵器厂进行合作,开始生产摩托车;1899年旗下首款摩托车研发成功,受到了广泛好评。

印度阅兵的

经过一战的成功推广后,1949年印度一家当地企业与印度军方牵头,正式签署了数量不菲的摩托车订单,此后恩菲尔德牌的摩托车开始大量进入印度市场;1956印度正式获得了摩托车牌照,而在英国总部由于财政问题出现经营亏损时,印度政府及时出手将这一老牌摩托车企业收购,让这家百年企业"起死回生"。

印度阅兵的

由于皇家恩菲尔德牌摩托车操作简单且价值性能优越,于是很快便成为印度军队的制式车辆,而作为表演使用的改良版摩托车,也在实际操纵中得到了包括"无畏魔鬼"在内的多个表演队的好评与赞赏。


三、不断发展的产物

为了将恩菲尔德摩托车性能发挥到最大化,印度各个摩托车表演队开始制订了许多精彩技术动作。而且印度摩托车的"奇葩"表演,不光是军队喜欢用来展现技能,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用摩托车来玩各种花样。

印度阅兵的

作为交通工具,摩托车是印度最常使用的。一家十几口人挤在小三轮摩托车上"招摇过市",这已经是印度心照不宣的传统。虽说安全隐患存在,但当地人早已是见怪不怪了,为了展现高超的车技,或者为了博得朋友的眼球,印度的摩托车"杂技"自民间开始自创了不少新花样,并且越来越多的印度民众热衷于此。

印度阅兵的

而且印度本身对摩托车特技表演也有自己的精益求精的一面,除了文中提到的"无畏魔鬼"之外,印度还有"JanBaz"、"龙卷风"、"冒失鬼"等众多的摩托车表演队。2016年,印度还创立了一支完全由女性组成的摩托车特技队,而这些特技队每年都在创造属于他们的世界纪录。

印度阅兵的

比如在2008年的6月,"无畏魔鬼"的251名队员在11辆恩菲尔德摩托车的帮助下,创造了搭建人体金字塔的世界纪录;2017年,单辆摩托车搭载最多人数的世界纪录也被印度军方的"龙卷风"摩托车特技队给收入囊中,在实际的挑战中,共有58名队员相互依偎,共同固定在同一辆摩托车上,精湛的表演技艺也得到了现场许多观众的热烈欢迎。

印度阅兵的

结语

由此可见,印度摩托车表演队是由英国人传过来,起初源于战争,后来在印度当地吸收了众多的民族文化而得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将技艺发扬光大并追求极致。因此当我们弄清印度摩托车表演队的前世今生,了解它在印度的影响力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样"奇葩"搞笑的摩托车特技,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罢了。

不过小编还是希望这样的"奇葩"特技还是越多越好,毕竟大家都愿意在工作紧张之余用这样"技术"让自己开怀一笑,不是吗?


1. 《印度人狂热的摩托梦》

2. 《趣谈印度阅兵》

3. 《搞笑的印度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