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又是一年清明時

又到一年安放思念的日子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何謂清明?

據《淮南子·天文訓》載:

“春分後十五日

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斗轉星移之間

清爽明淨的風拂面而來

這是自然的饋贈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在古人眼中

清明的標誌性物候有三

一候桐始華

此時桐樹開始開花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二候田鼠化為鴽

喜陰的田鼠都躲回洞穴

喜愛陽氣的鴽鳥開始出來活動

田鼠化為鴽

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三候虹始見

雨後的天空

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

就可以見到七色彩虹

清明的詩意,全然融進了春天裡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晏殊《破陣子·春景》


柳絮垂絲,春風拂面

萬花爭豔、春蕊初吐

好春光,就是夢一場!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本是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時節

微雨卻給了作者酒興

酒興又給了生活足夠的

人間煙火味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春事闌珊芳草歇

客裡風光,又過清明節

——蘇軾《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清明是仲春和暮春的交匯

蘇軾在春天的末尾

遇上了清明節

思鄉之濃,融在了這首詩裡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清明寒食到,宜紀念先人

恰是清明

備上一壺清酒

撫今追昔,緬懷先人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柳暗花明,景色旖旎

但已逝的親人卻無法享受這大好春光

怎不令人痛斷肝腸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江城子》


起初

清明只是一個節氣

其背後紀念祖先的含義

卻與寒食節有關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寒食》


在古時,寒食節這天

百姓家中不能生火


只有到了晚上

才能由宮中點燃燭火

並將火種傳遞到貴戚重臣中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在唐代

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相距較近

人們常常雙節並舉

紀念先人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清明時節,尋春問柳

恰是清明

備上一壺清酒

撫今追昔,緬懷先人


民俗專家表示

清明,除了緬懷追思之外

還是一個

郊遊、踏青、探春的好時機

“踏青訪春”和古時的上巳節有關。 漢朝已有上巳節。上巳節最早是在每年農曆三月第一個巳日,後來固定在農曆三月初三。


人們會在這一天結伴去水邊嬉戲,洗頭洗腳,以求祛病消災。杜甫《麗人行》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云云,就是對唐代長安上巳節節日盛景的描繪。


由於上巳節一般在清明節前後,大地一派生機,春意盎然。人們在掃墓之餘,就在郊外聚會冷餐,古時放風箏、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不一而足。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代的人們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盪鞦韆


橋邊楊柳垂青線

林立秋千掛彩繩

——文彥博《寒食日過龍門》


這首詩說的就是清明盪鞦韆的場景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

再拴上彩帶做成

後來逐步變為用兩根繩索

加上踏板的鞦韆

小小的鞦韆

成了許多人童年的快樂回憶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作為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插柳被賦予了諸多的意義

一表惜別

因楊柳飄悠

似有依戀之情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二表挽留

因“柳”與“留”諧音

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三表祝願

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

故藉此祝願客人隨遇而安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此外

禁火、蹴鞠、

踏青、打馬球

都是清明的傳統習俗

清明丨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


清明節

懷著一份思念

追憶一絲緬懷,釋放一種心緒,

傳遞一份祝福,祈禱一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