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巴鐵”?中巴是真的很鐵嗎?

“巴基斯坦”源自波斯文,意為“聖潔的土地”或 “清真之國”。巴基斯坦是印度河谷文明的發源地,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1857年莫臥兒帝國(包括今印度和巴基斯坦)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

1947年6月英國頒佈了《蒙巴頓方案》, 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4日宣佈獨立,成為巴基斯坦自治省,包括巴基斯坦東、西兩部分。

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為英聯邦成員國。

1971年3月,東巴基斯坦宣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同年12月孟加拉國正式獨立。

何為“巴鐵”?中巴是真的很鐵嗎?

1956時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

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願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後又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但是在1958年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這位軍人總統在位期間,巴基斯坦完成了對華政策從搖擺到敵對,再轉向友好的過程,並且一直延續到今天。

何為“巴鐵”?中巴是真的很鐵嗎?

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

自身安全是巴基斯坦的對外基礎

巴基斯坦雖於印度一樣,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對中國抱有同理心,承認了中國的成立,巴由於見印與中國走的相對較近於是立場比較搖擺,並且是通過當時蘇聯承認的中國,也是保持這種狀態,尤其對於當時西藏問題,巴基斯坦領導人則持著事不關己的態度。

何為“巴鐵”?中巴是真的很鐵嗎?

巴基斯坦與中國接壤地圖

由於鄰國印度的軍事壓力關係,在阿尤布·汗總統執政期間,極力主張倒向西方

1958年,美國扶持阿尤佈政變上臺,於是加入到反共陣營。不管是在地界問題,還是西藏問題,臺灣問題都給中國發難,尤其不惜得罪當時蘇聯,把軍用機場借給美國從事針對蘇聯間諜活動。

阿尤布這麼做當時就是為了親和美國對抗印度。巴基斯坦從搖擺中立轉向倒向西方,其實是對抗印度不結盟戰略的一種應對方案,反共反華則是投名狀。

親西方之後巴基斯坦確實得到美國在經濟上的扶持。

卻由於西方美國肯尼迪政府的親印策略導致巴基斯坦的外交策略陷入尷尬

在外交國安問題上,無論是克什米爾問題還是對印度軍援,美國完全不把巴基斯坦的訴求放在眼裡。

由於巴基斯坦倒向美國,蘇聯也選擇向印度示好,公開支持克什米爾屬於印度

巴基斯坦的“親美反蘇外交策略”左右徹底輸給了印度的“不結盟中立”政策。

國際地位重要的印度保持中立可以獲得雙方援助,但是國際地位不那麼重要的巴基斯坦卻落成兩頭空,還得罪了當時的蘇聯,由於西藏問題,中印以及中蘇關係開始走向惡化,中國與巴基斯坦面臨同樣的邊界問題。

1961年3月,巴基斯坦主動向中國伸出了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橄欖枝,當時中印還處於緊張談判中,邊界衝突還沒有爆發也考慮到此時印度的反應,中國對巴的示好反而非常謹慎。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故倒於中國

“果阿事件”的出現,巴基斯坦全國上下彷彿看到了印度侵略巴基斯坦時美國的態度,於是聯合中國的輿論開始湧現。

注:果阿戰爭是指1961年12月18日至19日印度出動軍隊,武力收復被葡萄牙殖民者長期控制的果阿、達曼、第烏島等地區。經過48小時的激戰,最終取得勝利。


何為“巴鐵”?中巴是真的很鐵嗎?

果阿戰爭


1961年12月,巴基斯坦在聯合國大會上改變態度支持恢復中國安理會席位,繼續示好。 1962年,中印邊界衝突期間,美國加大對印軍援,同時要求巴基斯坦保證印巴邊界安全,這種近乎羞辱式的偏袒刺激了巴基斯坦,中巴邊界談判在中印衝突期進展迅速,年底達成協議,中巴長期友好的障礙被克服美國的態度直接把巴基斯坦推向了中國

巴鐵關係,投桃報李

中國對印軍的打擊讓巴基斯坦異常高興,這顯示了印軍的羸弱無能。從政府至民眾,巴對華好感飆升。其次,過程中美國對印度的大量援助,也讓巴基斯坦認為自己完全被出賣。最後,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巴基斯坦的訴求又被美國壓制。巴基斯坦因為對華關係改善而逐漸擺脫了美國追隨者的身份,為後來跟蘇聯關係的修復打下了基礎。

1965年9月11日,印軍突入巴基斯坦,反攻失敗後巴軍戰線崩潰。

9月15日,中國在中印邊境全段進行兵力調動,並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印度拆除越界工事、停止侵入行為。

9月18日,中國軍隊挺進中印國境線。

9月19日,再次向印度發出照會明確22日的最後期限,並警告印度勿對東巴(孟加拉國)有非分之想。

中國的軍事壓力與聯合國斡旋之下,雙方先後停火併簽訂停戰協議。此時,美國態度則是“中立不介入”、蘇聯則是“中立積極調停”。

由此中國把巴基斯坦從生死中拉了一把,巴和華關係由建國以來達到頂峰

截止到1966年5月,在戰爭結束不到一年之內,中國就向巴基斯坦提供了3000多輛坦克等作戰車輛、40~60架米格戰機,大大充實了巴軍的武器庫。

兩國的經貿合作也從無到有發展起來,藉著戰時共患難的交情,巴基斯坦對華就形成了延續到今天的對華友好的氛圍。

何為“巴鐵”?中巴是真的很鐵嗎?


在阿尤布執政後期,巴基斯坦開始走平衡主義的外交政策。但與前期搖擺中立不同的是,獨立自主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這種全新認識下,

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中國毫無疑問是巴基斯坦走上獨立自主道路的最好夥伴。

再往後,無論巴領導人的國內政治立場、派別如何,這種以近乎亡國的代價換來的至理一直都被奉若圭臬。

1.巴基斯坦對華外交變遷是一個國家尋求自身安全最優解的過程。

2.印度的國際地位重,與中國關係不友好,國際地位相對較輕的巴基斯坦對於親美被打臉,如與華關係搞好,則美國也無法忽視巴基斯坦的存在。

3.為何巴鐵如此之鐵:雙方是經過嚴酷考驗,鑑於雙方本國利益、地區和平穩定乃至世界和平而鐵

注:以上為個人結合歷史以及資料,如有興趣可評論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