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死後,第一次發文?”當信仰足夠大,連死亡都讓家人變強大

導語

今天是愚人節。

相信不少朋友都收到了社交軟件上的一些朋友圈裡的"假通知",但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則"朋友圈"確實真的。

"歡迎回到德倫!我希望你們已經準備好了迎接美洲獾的另一個神奇的賽季。《巫茲納德系列:第一季》現在已經推出。"

“科比死後,第一次發文?”當信仰足夠大,連死亡都讓家人變強大

德倫是科比系列小說中描述的一個地方,而此次科比ins的發文正是想要向大家推薦宣傳這部小說。

縱有ins更新,可是,科比仍然是回不來了。

這次的科比ins發文實際上是對於科比本人未完成心願的一個延續,與此同時科比的家人也在同一時間發文,協助科比的愚人節第一彈的推送。

通過這次的事件,我們不難發現科比儘管在去世後仍對家人有著重大的影響。他的妻女儘管失去了丈夫,失去了父親,當仍然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裡展現出海量科比的"曼巴精神",她們堅持信仰,在丈夫死後仍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和積極態度。

一、科比一生的信仰啟示

1、曼巴精神會化作一種信仰而永遠存在

這次的發文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其中其實無不展現著科比的曼巴精神。

精神,也是一種信仰。信仰是一種充滿積極正能量的精神。

科比的曼巴精神的要義是:永不言敗,堅強奮鬥。

這次發文引起的巨大反響事實上仍是對這一精神的側面積極策應,科比對大眾的如此強大的積極影響力,即便是在死後的ins更新中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科比死後,第一次發文?”當信仰足夠大,連死亡都讓家人變強大

ins中的小說《巫茲納德系列》正是科比原創的書寫記錄自己勵志故事的小說。

小說的知名,伴隨著今日發文的火爆反響,顯而易見,曼巴精神不死。

2、科嫂和女兒的堅強

在科比ins更新的同時,科比妻子瓦妮莎自己的ins上也發佈了與丈夫同樣的內容。

瓦妮莎在丈夫故去後仍然堅持為丈夫未竟的事業努力著,依然堅強地與女兒向周圍的人宣揚正能量,積極地擁抱生活。

這足以看出,科比妻子與其女兒的堅強,科比家庭的穩固以及科比家庭內部的強大意志力和凝聚力。

科比的曼巴精神,本質上也是一種信仰,而接下來我們就將主要來討論信仰對一個家庭的力量。

二、信仰給家人的力量

1、信仰是家人瀕臨崩潰的唯一救命稻草

蘇軾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是的,在一個家庭裡,只要有家的存在,就一定會經歷分分合合,這是無法避免的。

“科比死後,第一次發文?”當信仰足夠大,連死亡都讓家人變強大

任何家庭,無論多麼富有,一定會經歷的就是生老病死,而家庭成員中任意一人的生老病死往往會使家人崩潰。

而信仰,就是支撐家人面對親人離去而面臨崩潰的唯一救命稻草。

對於親人的離去,家庭裡的每個成員都會悲痛欲絕,而信仰的力量卻可以化悲憤為力量。

信仰會告訴你,對於家人的離去,痛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與上帝對抗,不被上帝施加給自己的痛苦所左右,家人的離去,更是一種對自己的鞭策激勵。

信仰可以幫助家人有一個強大的情感支撐和寄託,會讓家人以已故去親人未完成的事情為基準,努力地去擺正自己的心態,更積極地投入新的生活,而不是所謂的殉情。

2、信仰是家庭前進的導航燈

一位名人說過:她是我們的母親和姐妹,是我們的土地和江河,她的名字叫做信仰。

“科比死後,第一次發文?”當信仰足夠大,連死亡都讓家人變強大

對於那個年代的人們來說,對於信仰是堅不可摧的,家庭中也是一樣的。

這樣的信仰,是偉大的、美好的,無時不刻浸潤在我們的血液中的。

這些信仰對於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盞盞黑夜裡指路的明燈,一座座黑暗中照亮大海的燈塔,它的關鍵在於指引和追求。一個家庭的組建與存在,不能沒有信仰,一個家庭的發展延續,更不能離開信仰。

在家庭所必然面對的瑣事中,只有信仰是出淤泥而不染,一直指引著我們對家庭的追求與期望。

三、在喪偶家庭中,如何堅強?

1、在過去的痛苦中成長

1)、正確理解喪偶人的期望

一位心理學者說過:人的記憶力不是越強越好,因為在被記憶的過去裡,總會有悲傷。

對於喪偶的家庭來說,喪偶的那一刻其實是最痛苦的那一刻,而人們對於生活中越痛苦的記憶來說也就儲存地越深。

“科比死後,第一次發文?”當信仰足夠大,連死亡都讓家人變強大

所以,在喪偶中要堅強,就必須從喪偶的過去裡找到不痛苦的理由。

每個離自己而去的愛人,親人,多多少少會在生前或彌留之際表白一些自己的心願和心意。

在我們面對喪偶的痛苦時,要記住對方給我們造成的痛苦只是一時的,他們留下的期望確實永恆的。

我們要在面對喪偶時往對方未完成的事情上想,想想自己應該怎麼幫助對方完成這些事情,而不是在那裡怨天尤人。

我們要知道,對於死去的愛人,一味地在那裡痛哭其實是一種不尊重,對於他們希望的繼承和理解才是重要的。

2)、把喪偶當作一種奮進的動力

在明白離開我們的愛人未完成心願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我們就會得到一種對於生活奮進的動力。

我們要知道,所有的故去的愛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在遠端的天堂,或多或少都不會希望我們還是保持著一副哭天搶地的模樣,他們希望的其實更是我們不要為了他們而怨天尤人,我們要為了他們而活得更好。

“科比死後,第一次發文?”當信仰足夠大,連死亡都讓家人變強大

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對於離去的愛人來說,在他們的離去後獲得更好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2、朝向未來前進

1)、找到其他事做

心理學家說:當你困擾一件事情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到其他事情來擠佔這件事情在你腦海裡的空間。

這也是所謂的以毒攻毒。

對於喪偶的家庭,我們也需要以毒攻毒。

喪偶只是自己人生漫長路上的一件事情,它或許是重大的事情,但卻並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對於喪偶的痛苦,完全可以通過主動尋找生活中其它需要我們付出努力而完成的事情來代替,這樣喪偶的痛苦就會在日復一日的其他事情擠佔中得到一定的排解。

更具體的事情,這裡也不妨推薦一下,這就是運動。

運動,會分泌多巴胺,也就是快樂因子,經歷喪偶的痛苦時,不妨嘗試一次戶外鍛鍊,把痛苦都發洩出來,當你滿身汗的時候,或許喪偶的痛苦可以減輕一些呢。

“科比死後,第一次發文?”當信仰足夠大,連死亡都讓家人變強大

2)、開始一段新的婚姻

婚姻之所以沒有在上一點提到,是因為它並不好被認為是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要走出喪偶的痛苦,對於新一段婚姻的認知確是必備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開始一段新的婚姻,並不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也不會給別人看不起我們的理由,每個人都有權利尋找新的幸福,而死去的愛人如果真的愛你的話,應該也是如此希望的。

其次,開始一段新的婚姻,會佔有你大量的精力,與上文同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排解掉自己的喪偶痛苦,這也不失為一種應急手段。

喪偶若要堅強,就必須經過喪偶前期的考驗,而喪偶前期最大的敵人就是每天起來自己的婚姻伴侶不在身邊。

這樣的情況下,找其他愛你的人,信守承諾的人結婚,並不是一種糟糕的選擇。

“科比死後,第一次發文?”當信仰足夠大,連死亡都讓家人變強大

綜上,信仰的力量對於家庭來說是巨大的,信仰是幫助家庭渡過生死離別階段的救命稻草,也是指引一個家庭奔向遠方的導航明燈。對於喪偶的家庭來說,要學會堅強,要從過去的痛苦中走出來,對於未來有一個更好的規劃。

結語

科比的故事和科比的家庭告訴我們,喪偶的家庭並不恐怖,恐怖的是如何去面對喪偶後的生活,哪個家庭能夠在喪偶中堅定信仰,堅強下去,哪個家庭就可能重獲新生。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