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文 | 易职尚暮音

《饥饿游戏》故事背景梗概:

故事的开篇就说十二区是个能够安全的把人饿死的地方。边缘的围障是带刺通电铁网,围障的外面是凶猛的野兽和恶劣的生存环境,治安警禁止区内的人进入林子,禁止偷猎,禁止私自拥有武器。

通过12个区的劳作来供养中心圣城凯匹特城的奢靡生活。当12个区的人们被工作累的弯腰驼背无法享受生而为人的乐趣时,城市里的人们为了威慑而制造出各种每年一度的饥饿游戏以供凯匹特城的人们消遣,同时威慑发生过暴动的12个区,这是一种威慑,更是一种享乐式的消遣,圣城凯匹特的人们将之当做可以一场持续一年的狂欢。

12区的人们通过每年的收获节获得的食品券兑换来的少量食物生存,而饥饿游戏的赛事中,贡品们必须战斗到死,最后的幸存者胜出,而后胜出者的所在区,能够获得一整年充足的食物和其他物资,其余区只能继续在饥饿煎熬。

将孩子们从亲人身边带走互相残杀,还迫使人们观看,凯匹特用这种方式让人们记住是他们平息了暴动,带来和平,还要求人们举办收获节,感激神圣中心凯匹特的所谓“恩惠”。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1.推崇用个人英雄主义的尖刀打破阶层的界限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尼采从“人固不平等”到“人生而平等”的奋斗过程中的哲学理念,其中个人英雄主义成为打破这种界限的尖刀,被欧美强烈推崇。

影片里的刚开始的世界观是:有人生而为弱者,这部分构成了社会的大多数,有人生而为强者,是极少数的部分,如故事的13个被奴役区、一个中心圣城凯匹斯,可以看出这种设定。

凯匹斯是强大的,无论是科技还是军事实力,都强大无比,而剩余的12个区则是缺乏生命活力的,缺乏个性的。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从凯匹斯城民众个性的服装设计、夸张的装饰表示出强者的个性分明,是个体意志的充分体现,可以仿真模拟真实场景的高科技则代表着创造精神。而其他12区的人们则是统一的服装、被奴役的黑暗生活,则代表了缺乏个性、生命活力低下。

强者与弱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生命发展必然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打破这种规则,主角的身上让人们看到了对生命的自我肯定,崇尚生命本源意志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成为打破强者与弱者界限的那把锋利的刀,一种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就被大众所推崇。

这是一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是西方所推崇的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即个人完全拥有自己的生命,不能无故被他人控制和侵犯的价值理念。

可以说饥饿游戏就是塑造一个女性个人英雄,一个人可以成为抵抗强大权利意志的英雄,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极端推崇,这是欧美英雄电影最喜欢用的一种方式。

且这种方式千百年来从未发生过改变,也一贯受到欧美观众的强烈喜爱。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2.作品贯用古希腊文化中个人与命运的抗争激发生命活力

欧美文化中一直都推崇古希腊文化,很多的文化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子,人们乐于在生活中表现和发展希腊神话,乐于在作品中反复的运用希腊文化的典故。

《饥饿游戏》这部作品的设定,同样也采用了古希腊神话中,关于雅典王子忒修斯为了阻止米诺斯牛头人身儿子米诺陶洛斯每年享用7名童男童女,自荐前往克里特迷宫,杀死牛头人身的怪物的故事。

在《饥饿游戏》中凯尼斯特也是如同忒修斯般的英雄人物,她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和忒修斯是极为相似的。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当主角凯尼斯特为了家人能够吃饱,提供几个自己的名字在收获节上抽签时,当为了保护妹妹,减少被选中的几率,从不敢用妹妹的名字时。一切却好似命中注定一般,被她保护的妹妹却被选上了,而另一个被选中的人是曾经有过救命之恩的皮特。

当凯尼斯特因为父亲的去世,母亲陷入哀愁的恍惚中,无法照顾她和妹妹时,这个脆弱的女孩独自撑起了全家,在花光父亲少量的死亡赔偿金后,饿得头晕眼花去翻垃圾桶时,是皮特故意烤焦了面包,并将两块面包扔给她,让她解了全家人可能饥饿而死的燃眉之急,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皮特麦拉克给了女孩面包和希望。

皮特被选中的那一刻,凯尼斯特的命运之轮好似就开始运转,而当皮特的父亲特意过来看望女孩并给她一包甜饼并告诉她不会让妹妹挨饿时,凯尼斯特看到了皮特和他父亲身上如出一辙的善良品质。

善良总是能够深入人心,让人做出可能错误的决定。这种善良对于竞技场上的凯尼斯特来说无疑是危险的。尤其是当她感知到皮特一系列的作为,都是在努力争取活命机会时。

威力无穷的命运给人带来了困惑和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在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这令人们克服种种恐惧和艰难,最终实现目标。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3古希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多数人的权利剥夺

作者苏珊柯林斯 虽然说写作的动机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秀竞赛和有关战争的报道,交织在一起,都令人感到不安。”两者间界限的模糊才创作的这部作品,但是我们能够通过作品看出反映西方民主自由的两极分化弊端。

民主是少数派的民主,而大多数中下层阶级都是权利被剥夺者。政治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中下级的公民在很多时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于民主的假象间。

就像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和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利。

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

民主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只是对于公民的民主,而那些非公民的人,则在贫困或者资本剥削者所带来的资源战争中挣扎求生。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4.权利掌控者更迭权利,并不是为了真正的民主

权力掌控者一方面通过制造各种娱乐以满足少数人的安逸欲望,让其发泄多余的精力,以免引起政治权利之争,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压迫和绝对控制让多数人放弃抵抗,以维持权利的统治。

从《饥饿游戏3嘲笑鸟》中13区的出现,可以看出通过绝对的控制以及所有人都统一着装统一思想等行为,让13区可以将绝对的权利掌握在少数几人的手中,一旦出现不一样的思想,就可以通过集体意志加以干预。

这种统治群体意识的行为塑造的13区领袖,依旧是沉迷于权利斗争之中,并不想改变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统治者所关注的依旧是权利的更迭。

如同13区的那位女领袖科恩,宁愿损失自己的人员也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可在最终获得政治胜利时并没有要求改变现行的制度和方式,而是延续以往的政策。当新的统治者上位,饥饿游戏继续,也许未来新一轮的反抗也在继续酝酿,一切都没有改变。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前一种是借助娱乐行为麻痹城邦少数公民的思想,后一种是借助群体意志来达成统治目的。二者都是基于少数派的绝对权利,服务于权利本身,要求绝对的统治。

当有人试图不遵守规则,使权利得不到绝对执行,就会出现危机。比如剧中所说如果凯特尼斯不认同13区的科恩是继任者,那么凯特尼斯就会成为反对者,这也是他们那批胜利者会遭遇诛杀的缘由,为了保持统治者的权利,没有异议的声音。

比如饥饿游戏第一部中,凯特尼斯和皮特表演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两个人决定一同赴死,让游戏没有胜利者,通过观众的呼声影响统治者的决策,进而达成最终活命的目的。

这是第一次博弈,凯特尼斯以心底的真诚获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在此之前的74年,12区只有一名获胜者,12区一直是垫底的存在。终于74年来,这一场竞技游戏中,12区有两个人同时取得了冠军。

《饥饿游戏》完结:塑造出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的价值理想

5.用个人英雄主义来决定权利归属,完成真正民主界限的突破

凯尼斯特也一路进军,成为嘲笑鸟的标志,让各区的人们在她的影响力下奋起反抗,个人的英雄主义在权利之争中起到最大限度的作用。

主角凯特尼斯正如尼采在《权利的意志》中所说的那样:“人的生命总有一天要终结,所以我选择全力以赴向前冲。时间总是只有那么一点,所以我选择把握此时此刻的瞬间。”

最终主角凯特尼斯通过个人英雄主义式,阴奉阳违将本该射向前统治者斯诺的一箭,转而刺杀掉意图恢复相同权利统治意志的13区领袖科恩,实现了各区平等,守望相助的局面。

整部剧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是自我精神的不断觉醒,也是对“人生而平等”的一种追求,追求不再有压迫的生活以及真正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

最后反思:个人主义英雄所体现的一切为了保护个人利益的“个人至上”价值观是否值得推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