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人和塞爾維亞“老鐵”並肩作戰

中國與塞爾維亞的“鐵桿”友誼近期頻上熱搜。除了攜手戰疫情,中塞兩國人民與還在保障生產有序推進上積極聯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211廠北京裝備公司員工鞏向騰和師超超,就在近期往返塞爾維亞執行產品交付任務。他們通過多重嚴格身體檢查,全程做好個人防護,順利交付U殼產品生產線,最終平安歸來。

凌晨3點出發 七八次下車接受檢查

2月的一天,凌晨3時,稀疏的星星或明或暗,河北衡水的一個村子裡,鞏向騰家燈火通明,他扒了兩口飯,做好防護,背上行囊,向外走去。

2019年,航天科技集團一院211廠北京裝備公司拿下了海信公司的訂單,要向其在歐洲的子公司出口一條U殼線。

按照合同要求,2月,北京裝備公司將派1名機械工程師和1名電氣工程師飛往塞爾維亞,完成U殼線的調試並對當地工人進行培訓。鞏向騰正是此次被派去的機械工程師。

經過5個多小時的奔波,七八次下車臨檢,鞏向騰終於來到了德州高鐵站,坐上了開往北京的高鐵。

堅持隔離後再上崗 堅守40多天

“你們的檢測結果沒問題,明天可以去工廠上班了。”海信公司在塞爾維亞的工廠負責人告知鞏向騰和師超超。電話這邊,倆人擊掌相慶。

那時,他們已經在塞爾維亞隔離了一段時間,此前他們堅持通過視頻電話遠程指導工人調試U殼線。

次日清晨,倆人準時到達工廠,開始了忙碌的一天。測試機械動作、根據客戶產品圖紙調節U殼線加工尺寸與細節、測試優化程序……然而,到了中午飯點,食堂卻沒有飯。

中国航天人和塞尔维亚“老铁”并肩作战

原來,當地人並沒有吃午飯的習慣,而是在下午的時候喝下午茶。這讓本是一日三餐作息的鞏向騰和師超超十分不適應,而且附近沒有一家餐館營業。他們只能咬牙堅持,繼續工作。

此外,當地的食物也讓倆人難以適應。兩三片面包夾點肉和生菜便是一頓飯,“剛開始還行,吃了幾天就難以下嚥了,不過,好在我們早有準備。”師超超笑著說。他們的準備就是從國內帶去的老乾媽辣醬和小包的榨菜。

中国航天人和塞尔维亚“老铁”并肩作战

北京裝備公司已經不是第一次安排員工出國調試家電鈑金生產線了,2015年的巴基斯坦、2019年的南非……早就有前輩提醒過他們,海外的飲食吃不慣,要準備一些榨菜、辣醬之類的方便食品帶過去。

在各種困難和考驗下,他們在塞爾維亞足足工作了40多天,U殼線加工的產品也一步步達到了工廠對產品外觀和尺寸的要求。

讓塞爾維亞工人能獨立操作 圓滿完成交付任務

3月10日,歐洲疫情愈發嚴峻。海信公司在塞爾維亞的工廠開始給員工發口罩,並加嚴了防疫管理。

中国航天人和塞尔维亚“老铁”并肩作战

看此形勢,鞏向騰和師超超迅速作出反應,梳理了一下在塞爾維亞工廠的剩餘工作。“設備已經調試完畢,工人在我們的培訓下也已經具備獨立操作設備的能力,我們此次來歐洲的工作基本完成。”師超超說。他們立即向北京裝備公司彙報了情況,公司批准他們儘快回國。

但是買票成了難題。由於歐洲疫情加重,飛往中國的機票一票難求。他們白天忙著交接工作,晚上搶票。國內,北京裝備公司的同事也在全力幫他們搶票。“我們一直保持著微信聯繫。”負責幫助鞏向騰和師超超搶票的韓銳說。

由於是公務出行,搶到票後還需要公司領導授權才能完成交易。北京裝備公司的領導特地囑咐搶票人員,不論幾時搶到票,都要立即通知他們授權,一定要讓公司的英雄儘快回家。“只要有飛回國內的航班我們都不放過。”韓銳說。

終於,他們搶到了3月18日飛回國內的機票,於3月19日抵達上海。鞏向騰和師超超則按照防疫要求在上海就地隔離觀察,待隔離期滿便可返京。

雖然一路坎坷,但鞏向騰和師超超出色地完成北京裝備公司出口歐洲U殼生產線的任務,贏得了各方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