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團女團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Mrs李的博兒


存在即合理,男團女團的存在自有她們的意義。

1.觀賞性強。 一群青春靚麗的年輕男孩女孩們,在舞臺上揮灑汗水,跳躍的節拍,錯亂的舞步,最吸引人。

2.養成性。都說愛豆是販賣夢想的人。追星女孩,從男團女團中,看到了夢想,無論是有個虛擬男友的夢想,還是捧她成為大明星的夢想,都讓很多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3.潮流引領者。我國每年都有很多年輕少年少女們去當練習生,這些人都是男團女團的受眾。喜歡明星光鮮的生活,毅然追夢。

總的來說,雖然男團女團在我國不如影視大眾,但影響力越來越廣,成為很多年輕人娛樂生活的一環。男團女團的選秀,總是最火爆的秀場,看著年輕美麗的年輕男孩女孩們,一步步從普通人變成大明星,其實的各種糾葛,故事,成長性都讓人真情實感。

今年是網綜選秀大爆第三年,又有兩個s級選秀節目出來了。不知道有幾個女孩能

成團,完成素人到明星的蛻變呢。






娛樂巨星談


一:增加GDP

韓國的娛樂行業算是韓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經濟來源,韓國政府也非常重視這個市場,每年也花了不少金錢,不少政策去支持。

二:增加韓國形象

你想想一個國家要是每年都有不少長的好看,又有禮貌,實力又強的明星可以在全世界火,那大家對這個國家會不會增加好感度,那是一定的啊。很多人去韓國也是被明星影響,感覺明星很好,就會感覺整個韓國都很好,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的,雖然韓國沒有什麼好的。

好了,感謝你看完了我的評論,請一定要給我點個贊哦,寫評論很辛苦的。謝謝了。




小陳說世界


其實這是我在一個問題底下的回答,但是編輯好了以後因為一些原因就沒有放上去,雖然和防彈沒有直接關聯,但是我還是先放在專欄裡吧。

我想從三方面來論述的問題:市場、產業以及偶像自身三個方面論述。

一、產業我在很多回答裡都提到過,韓國的娛樂娛樂產業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SM首創的練習生機制已經成為很多國家(主要中國)學習的對象。這種模式雖然前期投資大,但是素人入門的門檻較低,練習生出道後所得的利益也能在短期內收回,所以素人成為明星的限制被極大放寬。從90年代末到現在隨著產業規模越來越完備,韓國的娛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練習生群體也越來越龐大,偶像組合也呈爆炸式出現。這其中是政治與商業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男團女團的出現與發展也是這個大環境使動的結果。說的直白點,如果沒有產業現實構建的現實環境,偶像也不會出現。反之,偶像的出現也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們看到的韓國偶像從單純神秘的練習生機制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Rookie機制再到現在很流行的養成式(mnet一系列選秀節目的播出,比如和各個娛樂公司合作的“選拔”新女團新男團的節目,再比如類似選秀的Produce 101等等),都是在不同時段發展的不同表現。按照這個趨勢,之後的偶像培養模式肯定會越來越公開化,與粉絲的交互性會越來越強,說不定以後練習生的選拔也會有粉絲的參與。二、市場:我覺得要從粉絲自身問起,我們為什麼要關注他們?我們為什麼要飯愛豆?如果我們想通這些問題就可以知道他們為何存在的一部分原因。其實對於很多商品來講,有需求才有市場。偶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粉絲的需求。其實選擇愛豆都是基於粉絲自己的個性和審美,抑或是可以在愛豆身上找到與之產生共鳴的共性。另一方面愛豆也是粉絲通過自己的選擇來進行自我滿足的商品。再說的幻滅點,對於大眾來講他們就是娛樂產品。就舉我個人的例子,我為什麼追星?因為有段時間我的生活很無聊,我需要一些生活中沒有的東西來填補空白。更直接的原因是,我當時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花費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中,我的愛豆正好適合我的審美與喜好。我可以通過聽他們的歌曲和舞臺表演中獲得最直接的歡樂,也能從同一個飯圈的小夥伴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社交方面的滿足。當然現在也逐漸成了興趣之一,除了學習和工作,興趣也是生活很大的構成。其他的比如偶像激勵我好好學習好好生活之類比較理想化的啟示都是在逐漸接觸他們以後才逐漸get到的。這就是偶像於我個人存在的意義。前面我們也說到需求製造市場,在粉絲的需求基本被滿足的時候怎麼辦?怎麼能突破這種窘境?那就是製造需求。通過不斷製造新concept不同的團體去最大限度地滿足粉絲的需求,娛樂公司也可以通過不斷製造新概念去吸引粉絲。因為女團的概念隔離比較清晰,所以還是以女團為例。如果你喜歡性格撩人的御姐類型,你可以去飯EXID、AOA、SISTAR,為了市場的再次細化,性感又分為健康性感,活潑性感,成人性感等;如果你喜歡清純可愛的,可以去飯宇宙少女、oh my girl、Lovelyz、Twice或者Gfriend,同理,清純也分為power清純,夢幻清純或者活潑可愛型的清純等等...如果你喜歡比較帥氣的可以去飯轉型後的CLC和BLACKPINK等等。這麼多款,還不夠粉絲挑嗎?粉絲通過不同的需要來選擇自己的愛豆無可厚非。不過,現在的愛豆市場幾乎把消費者能想到的concept都佔領了,其中最直接製造需求的方式就是不斷更新。就像我們不斷追求某種新款商品一樣,新鮮感也是商品具有競爭力的賣點。少女時代當年以清純妹妹的形象出道,當她們的年齡不適合這個concept,大眾逐漸疲勞的時候馬上就有以同樣concept出道A pink 和次時代的G friend(經評論區指出並修改)的來接替市場,同樣還有BLACKPINK和2NE1等等。面對同類產品,某些粉絲就是喜歡更新款是無可爭議的事情,這一點對於女團來說更明顯也更殘酷。這種環境無法避免但他們又不得不承擔。但對於大多數團體來說,粉絲多是沉迷於自身的一種對偶像的幻想和情感的寄託。這種寄託更多的是基於偶像本人而不是作品。扯遠了,因此,愛豆之於粉絲的需求而存在,他們的發展也是在不斷地滿足粉絲不斷更新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愛豆的職業生涯鼎盛期這麼短的原因,主要還是市場的選擇。然而還是有例外,愛豆的本職是歌手,因此他們職業的根基多數是音樂。有些愛豆能夠長久的原因是其突出的音樂性,比如Bigbang,他們的成功在於音樂的風格穩定的基礎上不斷更新音樂作品,愛豆本身沒有多大變化,但是粉絲的年齡層卻在不斷更新。三、粉絲經濟的推動

其實對於很多愛豆來講,雖然本質是歌手,但他們賴以生存的不是音樂而是粉絲。愛豆依靠粉絲消費衍生出巨大的粉絲經濟效益,以至於成為世界級現象。粉絲基數越大愛豆的身價越高,伴隨著愛豆衍生出來的東西也越多,從而粉絲數量又會再滾一番。

與愛豆直接掛鉤的就是唱片銷量、音源收聽率還有電視劇收視率等等。2013年讓各位exo粉絲驕傲不已的百萬銷量就是SM經濟公司在粉絲營銷的基礎上通過對唱片多版多封包裝的形式實現的。這是韓國實體業唱片又一次振興嗎?其實不然。不得不說,在數字音源分流的現在,能達到百萬銷量離不開經濟公司的運作和粉絲群體的集聚效應。但是,隨著粉絲經濟不斷擴張,韓國的愛豆組合只要有粉絲基礎,幾十萬的唱片銷量也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最有力的證據就是2016年韓國G榜年度唱片銷量冠軍被防彈少年團摘得,雖然沒有突破百萬數量,但是單版四封的包裝賣出70+萬的銷量,創下的記錄也是韓國新世紀以來頭一遭。

另外,經濟公司根據粉絲經濟創造的產品不僅僅是音樂、電影電視劇這些直接的文化產品,還會帶動其他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公司直接掛鉤的是演唱會、見面會、籤售會、拍手會、生日會等實體活動的收益,粉絲為了一睹偶像面容不惜砸重金買票。因此,這些活動還會帶動票務行業、周邊製造業等的發展。還有某些品牌商品因為代言人的關係而引起粉絲的瘋狂消費,從而獲得銷售額暴增等情況都是粉絲經濟帶來的巨大影響。

粉絲經濟中佔很大比例的“應援文化”帶來的經濟收入也是不可限量的,這部分收入有一部分會以禮物的形式送給愛豆本人,而其他的則是送到從事與之相關工作人員的手中。粉絲自發地通過各種活動自覺進行消費來為愛豆進行應援。比如,某個愛豆過生日的戶外廣告、公交車體廣告、建築物上的LED滾屏等都是建立在粉絲巨大消費的基礎上,比如很多粉絲為了偶像的影響力,經常將應援視頻投放在紐約時代廣場等人流量巨大的戶外媒體平臺,這些平臺因此也會收到不少的收入。再比如各個粉絲站的管理人員通過販賣周邊、集資應援以及代購等方式來獲得收入等等。

這也是我們所說的人氣效應,當粉絲足夠多的時候媒體資源和經濟收入就會源源不斷的找過來,我們看到很多愛豆其實並沒有很出彩的音樂或者影視作品但是依然可以賺的盆滿缽滿的原因就在於此。但是要成為大眾藝人還需要優秀代表作加持,粉絲群體還是和普通大眾有隔離,只有能讓大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才能邁過大眾判斷的門檻。

題外,粉絲經濟在中國內地更多的表現為流量小生、流量小花,雖然這些詞已經成為貶義詞,但是對於利益為大的今天,他們還是制霸中國樂壇&影壇的主力。沒有粉絲買單,一些商業作品恐怕收不回成本。

四、偶像本身。回題。

這個問題其實是從愛豆本人的職業發展規劃來提的,很多人覺得愛豆在享受過青少年、青年時期的盛讚之後的人生可能會有落差,可能前期輝煌燦爛的人生只是一種談資,可能覺得這種經歷對今後的人生並無多大意義。從愛豆本身來講,其實他們很大一部分都有懷揣著追求夢想的心。有些愛豆從小就在音樂或者舞蹈方面頗有造詣,他想繼續走這條路,想把自己的才能給大眾看想擁有更大的舞臺,愛豆這條路是能最快接觸大眾又比較方便的路。就拿我飯的愛豆來講,防彈的RM和SG追求音樂方面的造詣,而JM JH JK在追求舞蹈方面的舞臺,所以這條路對於他們來講是比較好的機會,是實現人生價值最好的途徑,也是滿足了自己對名利的需要,所以走的有點義無反顧。另一方面,大眾媒體有兩個隱性功能:社會地位的賦予和社會規範的強制。這裡只說前一點——社會地位的賦予功能。流行文化必然離不開媒體的傳播,當一個愛豆成名後無論其是否站在了頂端,必然會受到媒體的矚目。 理論上來講,無論是商品還是人物,只要得到大眾傳媒的廣泛傳播,就能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獲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 這是每一個成功以後的愛豆所能享受到的待遇,他們所受到的追捧和讚美都來自於媒體的給予,這是普通素人無法企及的事情。前面我也說到,有產業的推動,在韓國若要想很快地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除了網紅,成為愛豆是一個較為便捷的路徑。(當然網紅的地位普遍不比愛豆,這和媒體有關,不細表了)對於很多愛豆來講,媒體地位其實就等於社會資源。你們有沒有覺得名人在哪個領域過的比較容易?即使一個小小網紅,只要有點粉絲便會受到追捧。所以愛豆更是這樣,在職業生涯中,當他\\她成為媒體關注的中心之後,各種商業資源就會源源不斷地來尋找他\\她,盛名帶來的金錢能瞬間讓他賺的盆滿缽滿。當粉絲的瘋狂逐漸退散,大多數愛豆會轉型當演員或者繼續solo,即使他們很多人會被觀眾詬病,但這些轉型後職業生涯的開始只能藉著愛豆的頭銜,讓其發揮價值。有愛豆時期的粉絲積累,就有觀眾\\聽眾買單。即使以後退出娛樂圈以後,這種資源也不會貶值,很多愛豆在後期都會選擇從商,無論何種行業,愛豆的盛名便會成為一個活字招牌。比如xx開的咖啡館、xx創造的服裝品牌、xx開的飯店等等,單就這些就比很多普通創業人的起點要高很多,他們的人脈資源和社會資源也比很多人高一個檔次。(這也是粉絲經濟的另一個表現方面)綜合前兩點的總結,韓國愛豆在這種產業和市場背景之下,無論男團女團,他們的職業生涯可能只有幾年,但他們之於大眾的和自身都是很有意義的。當然,這些都是在這些偶像取得成功的前提下。


雷死人不償命囧圖集


第一.顏。

為什麼把顏放在第一位,大家心裡也清楚,男團女團是要走idol路線的,而現在的時代一副好顏是最能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所以要打造一個團,首先這個團的顏值得過關,其實這個在現在來說並不難,化妝可以彌補很多。

第二.唱跳實力

一個男/女團,不可能說只會唱或跳,唱跳必須都得會,這個一個團可以有所偏向,有人唱歌好有人跳舞好,但是不能像ycy那樣都不行吧,就算神顏這樣的人放在隊伍裡能幹嘛?當吉祥物,每次演出的時候就扮演雕塑?

第三.表現力

每首歌有每首歌的風格,有沒有詮釋出來呢?個人與團體怎麼樣才能達到一個平衡,既不會太過突出,又能彰顯個人魅力呢?這個放在最後,是因為目前在101山支大哥也只有她可以,但是騰訊自己也沒把這個概念提出來。


全球視頻精彩演繹


大家好,我是神彈幕娛樂。

男團女團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以多取勝”。

單個的明星出道,可能有人喜歡,有人無感。

況且單個明星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很難脫穎而出。

但是團體就不一樣,你不喜歡其中一個還可以喜歡另一個,繼而愛屋及烏,這個團體自然也就接受了。

大多數團體成員都是各種各樣的類型,就是讓粉絲有的選,而且每個人只要有一個小優點,就會變成團體的大優點。

老話講就是“集各家之所長”,最後形成一個以團為單位的群體偶像。


神彈幕娛樂


成為別人的夢想啊。

Idol的初衷是帶你渡過難關,告訴你有這樣一個耀眼的人,讓他(她)成為你的信仰,成為你的動力。我的idol也確實做到了,在我最黑暗的時期給了我活下去的理由

對於公司來說就是為了圈錢啊

對於愛豆本身來說,不管這個團隊多少人 他們都是在實現自己的夢想。

對於粉絲來說(這得分哪種了)男女團存在的意義是讓自己找到自己更想成為的人而努力。

不過也因人而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