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力量“護航”中山傳統制衣廠緊急轉產防護服

全面復工以來,中山市華沙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沙利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KR無縫”技術生產的防護服產量已達50萬件,先後送到了疫情重災區和本地醫院,成為了抗疫中的“生力軍”。從普通的服裝製造廠到防護服,財務人員黃小姐告訴記者在緊急轉產的過程中,離不開稅務力量的全力支持。

税务力量“护航”中山传统制衣厂紧急转产防护服

早在大年初五,華沙利公司就著手購置生產防護服的設備材料,籌備各項準備工作,準備一復工便立即投入生產,但是設備購買的資金問題卻困擾著企業。據悉,防護服的生產設備費用高昂,價格從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

“正當我們有意要狠下心來加大投入購買時,稅務人員的電話就打進來了,告知我們這些設備均可享受稅收優惠,稅費的減免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國家的支持。我們現在算下來,購置各種設備減免稅款將近一百萬元。得知我們成功申請了高新技術企業,稅務人員也立即告知我們企業所得稅率直接降至15%,還能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等優惠。”黃小姐說。目前,企業已將減免的稅費優惠投入建設最新的十萬級無菌生產車間,為擴大產能加碼。

在瞭解到華沙利公司轉產復工的情況後,國家稅務總局中山市稅務局沙溪稅務分局第一時間安排防疫先鋒隊專人對接,及時通過視頻、通話、重點走訪等方式為企業開展疫情防控期間相關新政的宣傳輔導,解決企業的稅費問題,確保稅收政策能夠無縫對接納稅人的疑難所在。黃小姐談到,這段時間有很多政策文件,經過稅務人員的梳理指導現已十分清晰,並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成功增加購買了百萬位發票,預計3月份公司營業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今年產值會是2019年的3倍。

此外,華沙利公司屬於第一批覆工的企業,為了讓員工儘快到崗,企業也支付了更高的工資和補貼。而其生產的防護服大部分都以最優的價格供應給疫情重災區,同時還捐贈了足量防護服以滿足本地抗“疫”的需要。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一系列關於公益捐贈、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疫情防控的稅費優惠政策,華沙利公司可享受相應的政策紅利,所捐贈的防護服價值均可從應納稅所得額中全部扣除,且預計2-6月共可減免社保費近7萬元。

“在抗疫期間能迅速轉產醫用防護服,離不開眾多政府部門的支持,接連不斷落地的稅費優惠更是讓我們對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華沙利公司董事長王貴表示。

【通訊員】林慧敏 潘涵

【圖片】彭瑾廉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伍傑 吳帆

【作者】 伍傑;吳帆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