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賬、價值波動?貝殼開放平臺升級,技術服務金融風控

由於距離信息源頭較遠,一直以來,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在圍繞房產交易,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極易出現資產真偽、負債、價值波動等信息的不對稱,造成實際收益與預期背離,甚至引發壞賬等風險。

為了幫助金融機構破解這一難題,國內房產交易平臺“貝殼找房”基於自身積累的海量大數據,利用算法能力,通過“貝殼開放平臺”為合作伙伴提供技術與服務支持。

近日,“貝殼開放平臺”在原有房本OCR識別與房屋價值分析服務基礎上,新上線房本驗真、房屋驗真和房屋押品監控三大智能服務,為金融機構提升作業效率的同時,防控其在房產交易領域的潛在風險。

數據+技術的行業外輸出,貝殼開放平臺成效凸顯

去年12月,“貝殼開放平臺”首次對外開放了房本OCR識別技術和房價分析服務。其中,OCR技術(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符識別)是貝殼找房房價分析系統中運用的文字識別技術,能夠將全國一百多種房產證圖片中的核心信息提取轉化為結構化文本,涉及字段種類20餘種。房本OCR識別對新產權證中字段的識別率高達95%,對老產權證的識別準確率也可達90%,將原本需要300秒/單的錄入時間,縮短到1秒以內,以自動識別代替人工錄入,為合作伙伴大幅降低了人工錄入的時間、員工成本。

房屋價值分析服務採用“基值比較法”算法,相較行業普遍採用的“市場比較法”,能進一步確保在小區交易數據稀少時,金融機構仍能獲得較精準的分析數據。依據上述算法以及數據模型提供房屋價值分析服務,生成風險評估報告與房屋價值分析報告,給出基於房屋情況、風險總結等維度的房屋風險評級、精準評估。貝殼找房依託自身海量的真房源信息,在交易過程中不斷沉澱、更新數據,讓數據更加鮮活,大幅提升了分析的準確性。同時,通過樓盤字典,以房間門牌號、標準戶型圖、配套設施信息等多維信息定義一套房屋,給房屋價值分析服務提供更全面的參考。

“貝殼開放平臺”上線以來,已與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中航信託、長虹資本、重慶萬德等金融機構達成合作。以光大銀行為例,“貝殼開放平臺”為其提供了房本OCR識別服務,並進行私有化部署,將房本圖片批量轉化為文本信息,實現錄入提效的同時,保障客戶隱私安全。而針對中信銀行,“貝殼開放平臺”則提供了房屋價值分析服務,對申請貸款的抵押品進行價值分析與校驗,與貸款所附價值分析報告的分析值進行比對,檢驗分析差距是否過大,降低放貸風險。截至目前,貝殼房屋價值分析服務房e估已幫助中信銀行每天進行至少1000筆的校驗。

三項地產大數據服務推出,以技術規避“灰犀牛”風險

“貝殼開放平臺”本次全新上線的房本驗真、房屋驗真、押品監控三大創新能力,則憑藉貝殼找房平臺對房產交易風險的深度理解,幫助金融機構提升其風險防控能力,打破以往交易中存在的諸多限制,為規避金融行業中“灰犀牛”等慣常性風險提供了支持。

房本驗真適用於房貸審批的前置環節,以API等形式提供服務。貝殼利用OCR技術,在銀行房貸前進行房本信息自動化核實,驗證房屋中介信息與房本信息是否一致,有效提升行內業務承接效率;房屋驗真針對泛房產交易中的房屋信息核實環節,驗證房屋信息提交方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有效,包括線上房屋真偽信息、線下攝影團隊房屋實地勘察;房屋押品監控功能可針對抵押房產進行長期監控,預防未來出現的抵押品價值低於放款額,給出押品風險評估報告。

房產是大宗商品,金額大、不確定因素多,如何有效地對相關風險進行防控與管理,是金融機構一直難以破解的難題。貝殼找房通過對行業的深入研究與數字化建設,形成了對行業洞察,沉澱出大量的精準數據。伴隨“貝殼開放平臺”上線,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得以分享貝殼的大數據服務及技術成果,提升整體服務效率與服務品質,從根源防範風險,加速行業生態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