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資料:認知過程——思維

思維是人腦間接地概括地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人的思維是藉助概念、表象和動作,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認識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質的特徵和規律性聯繫的心理過程。

一、思維的特徵

間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維過程的主要特徵。

1.思維的間接性 表現在它是藉助其他事物為媒介間接地認識事物。比如,醫生難以直觀感知到病人心肌缺血,但藉助心電圖描記的ST段下移和T波倒置就可間接地診斷為心肌缺血。

2.思維的概括性 表現兩個方面:一是對一類事物共同本質特徵概括性的認識。例如,在醫院裡用於醫療的工具很多,而且具體用途也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都是用於醫療的工具,抓住這一本質特徵,就可統稱為醫療器械。二是對事物之間規律性的內在聯繫的認識。例如,嚴重腹水的患者一般都有移動性濁音,這是醫生對“嚴重腹水”和“移動性濁音”之間規律性聯繫的認識。

二、思維的分類

根據任務的性質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分為三類: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語言邏輯思維。根據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為兩類:聚合思維;發散思維。根據思維的主動性和獨創性分為兩種:習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

三、思維的過程

思維過程,就是在腦中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體現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解決問題一般會受到以下心理因素的影響:

(1)定勢,就是過去解決問題的經驗往往會影響目前解決問題的心理準備狀態。

(2)功能固守,就是人們常常把某種功能牢固地賦予某一物體,這種心理狀態會影響問題的解決。

(3)刺激的空間排列組合。即是否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這往往會影響問題的解決。

(4)遷移,指的是由於一些問題的解決而影響另一些問題解決的能力。

(5)動機。是解決問題的內部動力,缺乏動機或動機過強都會影響問題的解決。思維障礙常出現在許多類型的神經或者精神病患者中。包括思維形式障礙和思維內容障礙兩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