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覺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每一句都近白話,似隨口而出卻乃詞中上品?

三九天冬泳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作者楊慎用幾近白話的語言,詮釋了豐富的人生哲理。作者用滾滾長江東逝水,感嘆人生的起起落落,成敗與得失,榮辱和悲歡,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切盡付之於流水。

一首好的詩詞,不在於詞藻修飾的華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能夠直指人生,打動人心,才能千古永流傳。

我對好詩詞的理解,任何一首詩詞只要能觸動你,讓你感覺有意境之美,能情不自禁的說好,就是一首好詩詞。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些名言詩句都是經典的“大白話”。

歸根結底,文字和格律只不過是詩詞的表達工具,真情實感才是一首詩詞的靈魂。唐代詩人劉禹錫說“心之精微,發而為文;文之神妙。詠而為詩”,如果一篇文章是米做的飯,詩詞就是米釀成的酒,好酒永遠都是醇香醉人,讓人難忘。





劉洪新


我認為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確實是每一句近白話,似隨口而出,但算不上詞中上品,要算,也只能是明詞的上品。為什麼這麼講,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

1.這首詞為什麼出名

①作者楊慎就是個大名人,粉絲相當多。

  • 楊老哥作為明代三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狀元,爹是大名鼎鼎的首輔楊廷和,可以說是一流人才加高幹子弟。
  • 老哥還是懟過兩任皇帝。第二次那是相當出名。明朝“大禮議”紛爭中,楊慎作為父親楊廷和告退後的領頭羊,先是糾結一幫人幹出了“左順門事件”,把嘉靖皇帝的新寵桂萼同志給海扁了一頓,然後又糾結二百多人,用一句“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帶著這幫官員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列宮大哭,抗議嘉靖皇帝的所做所為。結果吃了兩次廷杖,被打了個半死以後發配到雲南保山縣一帶。
  • 流放發配以後,老哥也沒閒著,此後三十年裡遊歷於四川和雲南,專心搞學術研究,也因此被《明史》寫道:“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楊)慎第一”。《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廿一史彈詞》)正是在這個時期所作。

這樣子的人,底子厚能力強事蹟牛,自然是圈粉無數啊,寫出來的東西首先就有了光環效應。

②因為楊慎老哥是個名人,這首詞跟《三國演義》很搭,在清初被毛宗崗父子修改《三國演義》(修改的同時摘錄了很多詩詞)時,放在了開篇,這下好了,大熱點又帶了一波,直接出名了,不知道楊慎的但肯定知道《三國演義》啊。

2.為啥好多人感覺這首詞似隨口而出。

①首先前面講了楊慎是明朝最博學的才子,對文、詞、賦、散曲、雜劇、彈詞,都有涉獵。壞就壞在他會的太多,而且好聽個曲,所以寫的詞,風格跟曲一樣,何況《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本身就是《二十一史彈詞》的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彈詞是一種傳統曲藝,是有別於詩詞的“俗文學”。是流行於中國南方的用琵琶、三絃伴奏的說唱文學形式。簡單說就是說唱,自然朗朗上口。

《二十一史彈詞》其他的開場詞也基本一個風格一個意思。舉幾個例子:

廿一史彈詞第二段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龍吟幾戰爭。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喚聲。誰弱誰強多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裡聽。

廿一史彈詞第四段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伯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豪傑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烏飛兔走疾如梭,眨眼風驚雨過。妙筆龍韜虎略,英雄鐵馬金戈。爭名奪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結果。

這麼一看,詞風都一個樣,一個類型的懷古說今。

②這首詞裡有很多都是從前人詩句中化用而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是非成敗轉頭空。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白髮漁樵江渚上。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而且這麼對比一看,楊慎寫的跟前人所做的,不論是遣詞上還是意境上都不如。等於說把前人所說的用自己的話又說了一遍。

3.這首詞為啥好多人認為是上品?

我說說個人的看法。

①第一個原因前面已經提到了,這首詞自帶光環效應。

②因為這首詞寫於明朝。為什麼這麼講?明詞那是公認的比不了兩宋金元,還比不了清詞。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詞至於明,而詞亡矣。

矮子裡面拔將軍,跟別的明詞一比,這首確實算好一點的了,也因此被好多人認為是明詞之首。

③但是放在整個詩詞界,《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就差點意思了。

  • 先來整體看看這首詞。開篇先言他物起興,然後以實入虛,用“浪花”一詞引出英雄令人矚目但也不過歷史間一瞬,隨後感嘆一句“是非成敗轉頭空”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就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最後以新的意象,續上前意,進一步突出事物永恆,人生不過而而的意境,並引出新的精神層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後面幾句都是這麼順下來。

全詞的遣詞用句亮點就是在一個“慣”字上,沁出了滄桑沉痛的感覺。其他的句句化用,有點陳詞濫調的意思。意境上逃不出有我之境,又想寫出無我之境,難免又落了俗套。當然這不能說是楊慎水平不行,因為明詞水平就這樣,他還遠在平均線之上。

所以這首詞在明朝的話,確實是能算詞中上品。放在現在?當成歌唱挺好的。


閫外男


感覺郎朗上口,一讀起來就像身臨其境身,又不拗口簡潔易懂就是好詞……比如床前明月光,又或清明時節雨紛紛等……


再見老鬼


詩莊,詞媚,曲俗,這是整體上對三者的概括。詩高雅,曲通俗,而詞則介於兩者之間,“近雅而不脫俗”。

詩詞曲的風格當然沒有標準來嚴格區分,但我們可以舉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詩;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詞;手舉著踐行杯,眼擱著離別淚。——是曲。三者的區別行家一看就懂,而初學者要仔細品。

而單從詞的語言風格上分,大體上有兩種,即“清詞”和“麗句”。這個也不是太好區分,因為不可能去定個具體標準。要說個大概都要長篇大論。還是舉例容易懂:蘇軾、幸棄疾、李清照、柳永用的是清詞。宴殊、宴幾道父子和中主李璟是麗句。而後主李煜比較有意思,我們熟悉的他的傳世之作基本上是亡國後所作,是清詞。而亡國前則多麗句。

清詞和麗句只是風格不同,沒有高低之分。

回頭再看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毫無疑問是清詞,本來在兩宋清詞就是偏口語化的。而詞到了明代,經過元曲的薰染,詞更接近白話太正常了。

上班中手機打的,有失誤處還請方家指正。喜歡填詞的條友請關注


煙雨樓ll落日孤鴻


讀一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你就明白了


dasa102007


能用大白話寫出意境高遠的佳作,更顯功力非凡,比如白居易的詞,不識字的人都能聽得懂,再比如李煜早期的作品用詞華麗,當俘虜後文風一變,寫出來的全是大白話,哪一類水準高?


用戶民工三十年


該詞確為上品,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主題闊大,立意高遠

作者將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一永恆的哲學命題,放在宏大的歷史場景中進行探討:古今英雄、是非成敗、漁樵笑談,到底孰悲孰喜,應該何去何從?

二、選景典型,景情相應

作者圍繞主題,選取長江東逝、夕陽青山、白髮漁樵、秋月春風等熟知景物,構織出動靜結合、虛實交錯、縱橫時空的意象畫面,又簡潔凝練秩序井然,使讀者猶如親見親想親感,激發起強烈共鳴和深深思索。

三、舉重若輕,功力超然

作者全篇不著一生詞冷字,看似平白如話,實則字字千鈞,句句情感充沛,能言人想言而不可言,道人想道而不能道。佈局謀篇,匠心獨運,理出自然。非功力絕厚者所能為也。

上述為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學會粵語讀古詩和詩詞歌賦,你就懂了


八月流火89049381


中學時,我曾聽我的一位老師講,古詩詞最難寫的就是明白如話流暢自然但又不乏詩意,讀幾遍就能記住的那些。這樣說來還覺得真有理,那些膾炙人口“床前明月光……”“鋤禾日當午……”“飛流之下三千尺……”“滾滾長江東逝水……”都是好的詩句,而那些貌似高深晦澀的就不是那麼容易在百姓中流傳了。明天易懂是最好的經典,不信可試試,做到又又朗朗上口明白易懂詠味十足又有詩意不乏經典還真難。


用戶zhou1054393174


“黃絹幼婦,外孫齏(ji)臼”,絕妙好辭,不一定非要文縐縐的!古代很多流傳千古的名詩、名詞,往往都是朗朗上口、自然流暢的句子!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道至簡,大美天成”都是這個道理。

再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樣的風格。楊慎的這首臨江仙雖然是大白話,但是開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氣勢磅礴,把千古興亡盛衰事以及英雄人物的不世功業,都看成過眼雲煙,付笑談中,其氣魄、其灑脫、其達觀,都讓人望其項背!

楊慎,憑此詞,足以名垂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