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登寶:從警無悔 歲月無痕

劉登寶走了。

3月17日下午,一紙訃告刺痛了榆林公安民警的心:榆林公安刑偵戰線優秀的人民警察,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大隊主任科員、警務技術一級主管劉登寶同志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於2020年3月17日11時30分去世,年僅52歲。

人們無法相信,記憶中總是一臉笑意的登寶,竟然會以這樣一種無聲的方式與親人和同事們告別,正如他默默付出、勤勤懇懇的一生。

鞠躬盡瘁,無悔付出終收穫

1988年7月,劉登寶畢業於陝西省人民警察學校,先後在榆陽公安局孟家灣派出所、刑警大隊工作,因工作業績突出,被調入榆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

自幼家境貧寒,劉登寶養成了勤儉節約、勤奮好學的習慣,別人都覺得鑽研技術枯燥,他卻甘之如飴,系統內的各種業務培訓,他都積極參加,每天記錄、及時總結。對他來說,聽課、工作都是學習,只不過是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區別。勤學實幹的作風讓劉登寶成為榆林公安系統刑事科學技術的權威專家,在指紋檢驗、槍支鑑定等方面積累形成了一套理論經驗。

多年的公安工作積累的經驗,讓劉登寶對刑偵工作新技術的應用有了深刻的體會,他意識到只有常學常新才能適應新時期公安刑警工作,特別是刑事技術工作的需要。除了積極參加各種理論、業務培訓,他還不忘將學到的知識進行轉化,服務和幫助基層。

常年的刑警生活,加上作息不規律,讓劉登寶的身體亮起了紅燈,2018年,他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但身體還沒完全恢復,他就又投入了工作。為了讓年底的刑事技術業務培訓取得實效,劉登寶主動申請,帶領三名同事深入到各縣區開展基層送教。半個月時間,一車四人的流動講堂,足跡踏遍了十四個基層單位,完成了十餘次專業知識培訓,百餘名刑偵人員接受了面對面、手把手的現場教學。曾經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在市區組織授課,非要忍受路途顛簸呢?劉登寶說:“基層工作辛苦,實地指導的效果好,流動授課可以節約的大家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多跑跑也沒啥。”

刑警支隊年輕民警郭強清楚的記得,2018年7月份的一個夏夜,他在單位值班,已是凌晨兩三點了,悶熱欲雨,在檢查單位門窗時,發現劉登寶的辦公室還亮著燈。“敲開門一看,劉工正在整理當天出現場的情況,筆記本上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的記錄著現場狀況。”郭強說,“問他怎麼還不休息,他說怕第二天整理有遺漏,要連夜把現場圖繪製出來。”

從技術員、工程師到高級工程師,一本本職業資格證書記錄了劉登寶的成長曆程。2003年,他入選全國刑事科學技術青年人才庫,2010年取得刑事科學技術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獲得痕跡檢驗高級工程師職稱,2013年通過全國刑事警察高級執法資格考試……,一步一個腳印,他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刑事科學技術專家。

整齊的筆記、準確的勘繪、細緻的記錄,劉登寶手繪整理的《刑事技術指紋檢驗使用手冊》已經成為年輕刑警的實用技術指南,他撰寫的多篇學術論文先後被行業權威期刊刊登。從警三十二年,劉登寶用過的筆記本不計其數,就在他離開的前一天,桌面上攤開的筆記本上,還記錄著2020年的工作打算。

吃苦耐勞,抽絲剝繭尋真相

再次翻開劉登寶的履歷,看到他光輝的足跡:榮記個人三等功5次、個人嘉獎8次、被表彰為優秀公務員4次,獲得其他獎勵10餘次……一本本榮譽證書和沉甸甸的獎章背後,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和耐得住寂寞的執著堅守。

熟悉劉登寶的人都知道,他為人謙和,極少發脾氣。榆陽公安分局陳海軍回憶起他與劉登寶在榆陽分局工作時,他唯一一次“發火”。

1998年,陳海軍剛參加工作,劉登寶作為他的業務老師,將自己掌握的痕跡檢驗最新知識和實踐經驗傾囊相授,那嚴謹的工作態度、進取的敬業精神也在感染著他。那時候,辦案條件極其簡陋,日常通訊僅靠傳呼機,一天夜裡,傳呼機突然響了,陳海軍一看來電號碼,就知道發了大案。寒冬臘月,等發動著那輛破舊的踏板摩托車,到達現場時已經有些晚了。這時劉登寶早已在現場忙碌上了,看到陳海軍後,他黑著臉一言不發,只顧埋頭工作,後來,陳海軍專門提起了這件事。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生氣,記憶中也是唯一一次,還有點心慌。”陳海軍說,“登寶說,案子發了,咱們只有及時到現場,才能讓受害人家屬早點安心。”在劉登寶的幫助下,陳海軍也很快成長為榆陽公安的刑事技術骨幹。

作為刑警支隊痕檢實驗室負責人,劉登寶具體承擔著全市重大疑難刑事案件手印、足跡、工具痕跡、槍支彈藥等現場勘查、痕跡檢驗、視頻偵查等工作。參加工作以來,他參與勘查的現場不計其數,養成優良的工作作風,無論什麼時候發生案件,都能隨叫隨到。

2016年10月24日,府谷縣新民鎮發生一起爆炸案,公安部、省公安廳和市公安局迅速成立工作組,開展案件偵破工作。劉登寶首當其衝站在了案發一線。要從一片狼藉的案發現場收集固定相關證據,無異於大海撈針,劉登寶安排現場刑事技術人員,劃定責任塊區,用篩子過濾每一片可疑物殘骸。榆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杜增凱至今還記得,現場勘查相關裝備來不及供應的情況下,為了儘快開展工作,劉登寶身穿警服,頭戴浴帽,迅速投入工作,汗水蒸發在浴帽上又滴在頭髮上,脖子和鼻孔裡全是土……每天連續10餘個小時的工作強度,劉登寶和刑事技術民警一蹲就是7天,由他繪製的現場勘查及復原圖受到公安部專家的認可,為案件偵破提供了重要依據。

劉登寶先後參與了1993年凱歌樓“12.18”、2016年府谷“10.24”、2018年米脂“4.27”等多起重特大疑難案件的偵破工作。特別在2017年神木“4.20”特大保險櫃被盜案和2018年清澗“5.18”投毒案中,他在案件現場勘查中發現並提取到犯罪嫌疑人遺留的痕跡,迅速查明瞭涉案嫌疑人,為案件成功偵破提供了關鍵證據,還原了事實真相。

劉登寶先後參與各類案件現場勘查和痕跡檢驗近3000起,其中重特大疑難案件的現場勘查及檢驗鑑定850餘起,出具可直接認定罪犯的鑑定書500餘份、現場證據材料2300餘份,檢驗鑑定槍支530餘支、彈藥23800餘發,無一差錯。

鐵血柔情,大愛無聲送忠魂

登寶走了,留下相濡以沫的妻子李靜。每每回想起和劉登寶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李靜淚如雨下。

劉登寶自小家境貧寒,一度因為無法承擔學費差點輟學。高中時期,得知養兔子可以賺錢補貼家用,他就自學養殖,靠著賣兔子的錢供自己上學。在省警校學習期間,因為寒暑假照看宿舍樓可以領到一點補助,所以他放假都守在學校,沒有回家。剛參加工作不久,又連連遭受母親去世、父親患病、兄長早亡的打擊,一大家子的重擔落在了劉登寶的身上。微薄的工資,一部分要償還上學時欠下的舊債,一部分還要供弟妹上學,留給自己的所剩無幾。一年四季,劉登寶基本不捨得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一身警服既禦寒又抗暑,陪伴著他走過春夏秋冬。

結婚後,劉登寶和妻子一直輾轉租房居住,直到一位親戚將自己家空著的房子借給他們居住,才算安定下來,雖然生活簡樸,但是劉登寶對妻子和女兒付出了所有的愛。

“他為人和善,責任心強。”李靜說,一大家子,不管是誰有事,都愛找他幫忙,親戚住院、紅白喜事,只要他有空,一定會過去搭把手。在李靜眼中,他是個顧家的人,更是個嚴守工作紀律的人,單位的事情回家從來不提,對案子更是守口如瓶。1993年榆林凱歌樓“12.18”儲蓄所搶劫殺人案發生後,劉登寶連續五十多天沒回過家,早已經習慣他工作性質的家人知道一定有大案發生,直到聽到鄰居們說起凱歌樓的案子,才想他肯定是去了那裡。

公安刑偵工作性質特殊,有時候一上案子就是好多天,劉登寶不在家的日子裡,每天早上5:30,他都會準時給妻子打個電話。兩個人通過電話寒暄問候、互報平安,這個習慣堅持了多年。“案子從來都是第一位,總是這樣,說走就走。”李靜流著眼淚。

女兒是劉登寶生前最大的驕傲。1995年2月,女兒劉歡出生了,在劉登寶和妻子的悉心養育下,劉歡健康成長。劉登寶對女兒極為細心,從小到大,不管是在單位上班還是外出勘查現場,女兒的作業都是他親自輔導,遇上不懂的題,劉歡就會打電話給爸爸,以前是座機,後來是手機,如山的父愛從沒有因為距離而缺席。

劉歡從小成績優異,後來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大學,2011年繼續出國深造。同事們對劉登寶的耐心教育方式羨慕不已,一提起女兒,劉登寶的臉上便滿是欣喜。

然而,最讓劉歡心碎的是,父親離開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遠在澳大利亞的她無法回國盡孝,送父親最後一程。

“蒼天垂淚別戰友,大愛無聲送忠魂”。送別儀式上,白花刺眼,輓聯低垂,親人聲聲呼喚,戰友依依送別。

帶著未盡的事業,帶著無盡的遺憾,帶著深深的熱愛,那個關鍵時刻拉得出、靠得上的刑警技術專家走了;那個輕聲細語、耐心指導的師傅走了;那個心細如髮、溫柔平和的丈夫走了;那個滿心寵溺、如山如水的父親走了……

登寶,一路走好!(記者張建偉通訊員 付景宜 呂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