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粉絲喜愛一位idol,就會忍不住想了解他(她)更多;而idol需要從粉絲的愛、鼓勵中獲得安全感。雙方能相互成就、共同成長,這種聯動是最完美的。因此,「粉絲向」紀錄片才會被很多人需要。

2020年前兩個月,Vlog的強大力量再次得到了印證。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的同時,VUE、抖音、快手、微博上的許多用戶都以手機為媒介,向全國的用戶實時彙報著緊迫或感人的事實:


封城的武漢、逆行的醫生、不停運的快遞、快斷糧的家寵··· ···


無數個“我”的加和,用最快的反應速度讓無數個“我們”獲得訊息。以“我”的日常生活來拍攝微紀錄片,完全OK;但如果一部紀錄長片,完全以“我”為主,未免有失客觀——


除非,那是一部「粉絲向」紀錄片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美國甜心小姐 / 美利堅女士

Miss Americana

兩個中文官方譯名很有趣:

一個人畜無害賣萌可愛,

一個冠以國家態度堅決。


這兩個名字剛剛好地反映了紀錄片敘述的17年時間裡,發生在泰勒·斯威夫特身上的身份轉變——


一種從Love StoryLook what you made me do的轉變。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玩音樂 你黴是認真的


6歲時,黴黴被父母帶去觀看黎安·萊姆斯的演唱會,這是泰勒和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的第一次照面。


13,是黴黴的幸運數字:


13歲的聖誕節,她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同年,索尼音樂公司的門口,黴黴激動難捺,因為她要把自己錄製的Demo給唱片公司的人聽。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創作一首歌曲,oh聽起來就會讓人絞盡腦汁,筋疲力盡;但是黴黴寫歌的樣子,好像並不如此。


嗯,她真的沒有在憋任何旋律或者歌詞,一切好像都是行雲流水一般,彈著彈著就有調了,唱著唱著就有詞了。(這科學麼?)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演唱會上的黴黴又是一派大殺四方的迷人:鋼琴、吉他輪番上陣,180的身高、模特般的身材更是穩穩地成為舞臺上最靚的崽。


儘管片中沒提及,但維密秀邀請黴黴做嘉賓實在太合適了。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黴黴同學,10歲參加歌唱比賽,12歲開始創作,17歲時首張同名專輯Taylor Swift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認證的五倍白金唱片(翻譯一下,就是銷量超過500萬張)。


此後黴黴陸續發佈了7張專輯,它們或者獲得年度最佳唱片,或者為黴黴贏得了格萊美最佳鄉村歌手獎和最佳鄉村歌曲獎,又或者在Billboard單曲榜和鄉村榜均奪冠。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一不小心,就有張專輯1989發行首周在美國售出128.7萬張,打破美國近12年內最高紀錄,並在2016年獲得第58屆格萊美年度專輯。


又一不小心,名叫Reputation的專輯首周銷量123.8萬張,助力黴黴成為唯一一位擁有四張首周百萬銷量專輯的歌手


黴黴用音樂打拼的戰果,實在列舉不完,玩音樂,她是認真的。


本片導演Lana Wilson在Netflix的採訪中曾說,她希望看到80歲的黴黴在做什麼樣的音樂。


大家都相信,只要黴黴還活著,寫歌總不會停。

超進化 你黴是認真的


對比前期鄉村音樂甜美可愛畫風和2018年復出後蛇蠍女巫畫風,黴黴完成了自我的超進化黑化過程


What happened to her?


影片的開頭,黴黴身穿粉色睡衣,給大家展示她兒時的筆記本,展示自己做“Good Girl”的價值觀:


Do the right thing.

Do the good thing.


出道之後,她一直努力在鏡頭面前乖巧,不展示自己的政治主張,保持禮貌謙遜,對所有人報以微笑。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偏就有人要挑事,比如肯爺。


在2009年MTV頒獎典禮上,肯爺(Kanye West)中途打斷黴黴的獲獎感言,搶走話筒聲稱“碧昂絲的作品才是最棒的”,黴黴受到驚嚇呆在臺上,事後接受採訪也以卑微的姿態回應媒體。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片子用很短的時間把黴黴遭遇過的委屈一一道來:被拍到發胖的照片而強迫自己絕食,為此患上飲食障礙;面對狗仔隊的圍堵和互聯網的抨擊情緒失控。


對她各種各樣的指控越來越多,臉書上的話題#TaylorSwiftisoverparty變成熱度第一名,彷彿所有人都在指摘她是騙子、私生活混亂、為人虛偽。


“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希望人們喜歡我們,因為我們的內心沒有安全感,我們喜歡聽人們的掌聲,因為那會讓我忘記我哪裡還不夠好。”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待她一年後迴歸時,“黴黴超進化”已經完成了,還多出一個平和的男朋友,以及一點幸福肥。


她的歌詞裡開始出現髒話,她的MV風格開始帶有攻擊性,她開始公開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併為少數族裔群體站臺。


公關團隊和黴黴的父母不斷提醒她,這樣做很危險,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攻擊。


黴黴為自己的決定據理力爭,勸說自己的父親:“爸爸我只需要你原諒我這樣做,因為我應該這麼做。”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洗白白 你黴是認真的


紀錄片圓得很漂亮,甜心小妞受盡委屈之後強大起來,承擔起社會責任,成長為配得上“美利堅”國民的女子。


但重新審視整部片子,總覺得說服力好像欠了一些。終極原因還是在於——


一個被完全放大的“我”。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這是很多名人紀錄片都會存在的問題,通常可以把這類紀錄片形容作——「粉絲向」紀錄片


以取悅粉絲、樹立形象為主要目的的紀錄片,難免要選擇性呈現名人們善良、熱情、正能量up的一面,以此消解爭議、弱化負面,或者只是單純地取悅一下粉絲。


躲在導演組背後的那個小黑影兒,對就是你PR(公關),大家看見你了!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However,不是所有的紀錄片都必須以高超的敘事邏輯和嚴密的多方援引來敘事的,偶爾有些片面、有點主觀地去講述一個受人愛戴的偶像、鼓舞人心的idol、積極向上的藝人,並不是一件十惡不赦的事情。


相反,很多人在看完這樣的作品後深受感動、倍感鼓舞。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今年1月,一部關於王源的紀錄片上線了,20多分鐘的篇幅,乾淨利落的敘事,不花哨但很能吸引人。


片中沒有直接回應這位小小年紀的頂流明星室內吸菸的事件,而是借王源爺爺的口說出了那句“你看網上,沸沸揚揚的,他畢竟人也比較小,這些風浪他承受不了,我過去(北京)看一看,家庭多少能給他點溫暖”。


點到為止,要再給躲在後頭的PR豎個大拇指。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粉絲喜愛一位idol,就會忍不住想了解他(她)更多;而idol需要從粉絲的愛、鼓勵中獲得安全感。雙方能相互成就、共同成長,這種聯動是最完美的。


因此,「粉絲向」紀錄片才會被很多人需要。


至於它們或許不夠百分百的客觀,那又怎麼樣呢?

Netflix黴黴紀錄片不客觀,so what?

圖中父親說,他5歲的女兒看完黴黴的紀錄片後立刻走向鋼琴,開始創作人生第一首歌,這是「粉絲向」紀錄片重要的意義所在。


來自:稻來紀錄片實驗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