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營山如何變“銀山”營山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推動農民脫貧增收紀實

(農民日報記者 李傳君)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是一個人口超93萬的大縣,要成功實現全面脫貧奔小康實非易事。近年來,該縣立足產業強縣、產業富民的指導思想,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正邁出堅實步伐。

  無論是花椒、柑橘還是中藥材、糧油,營山縣不僅在規模上做大了,同時在產業效益、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去年,全縣第一產業產值達43.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91元,同比增長9.6%。

看營山如何變“銀山”營山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推動農民脫貧增收紀實

  支部牽頭 實現特色產業貧困村“全覆蓋”

  近日,在老林鎮文昌村,連綿的山巒披上了綠裝,漫山遍野齊人高的花椒樹散發著濃郁的香味,翠綠葉片下綴滿了細小的嫩果。“8萬株今年全掛果,4萬株已達豐產期。”村支書王才強高興地說,行情好的時候,每畝產值可達8000-1萬元,至少也能達到6000元。

  文昌村目前花椒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共有3個合作社,其中由王才強牽頭成立的“翰林昌盛”合作社種植了1000餘畝,還回引了5名返鄉創業者,共投資380餘萬元。

  產業發展帶給村民的直接收益就是土地流轉費和務工收入,僅務工一項全村每年可增收150餘萬元。據瞭解,目前老林鎮花椒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每年創造的勞務收入可達上千萬元。

  營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鄧萍介紹,全縣共建成花椒基地7.5萬畝,其中集中連片5萬畝、脫貧奔康產業園2.5萬畝。這些基地的建設,均離不開各村黨支部的牽頭和返鄉創業者的積極參與,每年產生的土地流轉費就在1500萬元以上,創造勞務收入超過3750萬元。

  目前,營山縣花椒產業正以“一箇中心”“兩大片區”“全面覆蓋”的格局蓬勃發展。“一箇中心”就是建設以縣城為中心的青花椒產品研發及精深加工中心。目前,回引人才創辦的企業“新瑞農牧”已在第二工業園區徵地30畝建廠,新引進的研發及精深加工企業正在加緊備建。

  “兩大片區”就是以雙林、青山等鄉鎮為核心的花椒產業區。目前,“兩大片區”已帶動老林、湧泉、清水、黃渡、帶河等鄉鎮建成集中連片基地5萬畝,涵蓋12個鄉鎮、48個自然村,形成了花椒產業龍頭企業6家、專業合作組織42個、專業大戶65戶。

  “全覆蓋”就是全縣76個貧困村花椒產業“全覆蓋”。目前,新建了2.5萬畝脫貧奔康花椒產業園,還採取統一購苗、統一技術、分戶栽植的方式,建成貧困戶花椒庭院2.1萬個。

  7.5萬畝花椒達到盛產期後,按平均畝產鮮果750公斤,產地銷售均價16元/公斤估算,全縣每年花椒總產值將達到9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1290元。同時還將帶動花椒深加工、苗圃、交通旅遊等相關產業發展,產生良好的示範作用。

  激發活力 促進貧困群眾利益最大化

  黃渡鎮蘭武村是一個貧困村。長期以來,村裡班子渙散,村民自主脫貧意識差且村內矛盾重重。南充市委組織部幹部楊濤到蘭武村擔任第一書記後,決定首先解決這幾大問題。

  “我牽頭成立了以黨員為骨幹、‘兩代表一委員’以及村民積極分子組成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又成立了精準識別貧困戶臨時領導小組,對現有貧困戶重新進行公開透明的精準識別,該進的進、該退的退。這樣很快就將全村的活力激發了。”楊濤說,所有磨刀功夫做完後,他才考慮全村產業發展問題。

  蘭武村主打產業是2000畝晚熟柑橘,目前共栽植8萬餘株。這些晚熟柑橘今年將全面掛果,預計可產50餘萬斤,總產值將達400餘萬元,豐產期總產值可達2000萬元以上。

  “我們多次組織群眾到外地學習考察,借鑑別人的先進經驗,決定成立蘭武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村集體和縣國投公司各佔少量股份,讓村民尤其是貧困戶佔大部分股份,來求得群眾利益最大化。”楊濤說。

  怎樣讓農民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蘭武村採取了6種股權入股分紅方式:產業投產前4年,村民以土地流轉費計價入股,投產後重新以土地流轉費形式支付;產業園建設期和後期的管護村民以勞務折價入股;貧困戶可以政策扶持資金入股;群眾以現金方式入股;村民以產業園建設所造成的青苗補償入股;政策性投資股權量化入股。這6種方式很快激發了村民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晚熟柑橘是營山縣的一個重要產業項目。該縣規劃在新店、法堂、朗池等6個鄉鎮20個行政村建設5萬畝集中連片產業園區。目前,全縣已引進陝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栽植了春見、大雅、沃柑、清見、不知火等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的名優新品種。

  為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民收入,營山縣積極探索利益聯結機制。在柑橘園區,採取返租倒包、土地入股、現金入股等方式,目前返租倒包1100畝,受益貧困戶132戶;園區定崗用工335人,年工資性收入800多萬元,季節性用工30萬個,務工收入1800多萬元。

看營山如何變“銀山”營山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推動農民脫貧增收紀實

  依託園區 邁上現代農業新高地

  營山縣是四川省傳統農業大縣,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103.4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39.96萬噸;油料播種面積達32.45萬畝,總產量達5.2萬噸。

  近年來,優質糧油、生豬、營山黑山羊、現代水產、花椒、果蔬、中藥材形成了營山的優勢產業。目前,全縣共規劃佈局現代農業園區19個,已建成10個。

  立足糧油,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一直是營山農業的託底之本。糧油生產除了繼續穩保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種植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現代化種植也正成趨勢。

  覆蓋了東昇鎮、駱市鎮6個村的營山縣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計劃總投資2.5億元,總佔地面積約1.5萬畝,其中林地5000畝、旱地5000畝、水田5000畝。園區以“融合型、綠色型、科技型、創新型”為發展方向,突出“精品農業、精美村莊、精彩文化、精緻養生”特色,推進“農業+旅遊+文化+養生+數字”,以打造產業高度融合、產品優勢突出、生態環境優美、農民生活富裕的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標杆。

  連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這裡的春耕生產正熱火朝天,特別是5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如火如荼開展。“這5000畝中有水稻種植、稻魚共生示範區4000畝,高科技現代產業基地200畝,蔬菜基地400畝,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區400畝。”鄧萍說,此外還有休閒農業區、農業加工區、農業社會化服務和技術服務中心等板塊。

  據鄧萍介紹,園區由縣國資中心出資成立的營山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為平臺,以“公司+村集體+業主+農戶”為主體,四者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建、共營、共享,共同推動全縣現代農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