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是一個急性子,愛發脾氣,然後怎麼可以在快發脾氣之前,控制住?

穆學國


急性子沒什麼不好,脾氣不發出來對身體也不好。但是在很多場合不適合發脾氣,那就得需要控制了。那我舉例,我也是一個急性子,也會著急發脾氣,但在一些例如會議,課堂,社交聚會以及討論交談時我會特別注意,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著急,當自己快要控制不住時或者已經發脾氣的第一時間,我就會告訴自己這不關我的事,著什麼急,重複提醒自己直到冷靜下來,時間久了就會習慣了,凡事都會看淡,只要讓自己的急性子慢下來,做什麼事都慢半拍應該就好了,至少我是這樣的。


吻心問心


你好,我是南極飛鷹,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很遺憾的告訴你,快速在發脾氣前控制住是不可能的。

我們首先來了解下人為什麼會發脾氣?一個人發脾氣是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引發的心裡情緒變動。

既然是受到刺激引發了情緒變動,那麼這個脾氣肯定是要爆發出來的。我們可以做的有兩點,比較容易的是改變爆發方式,比如在家裡突然脾氣上來要打小孩,你就打打被子出出氣。還有一種比較難的是受到刺激之後,你心裡不做任何反應,也就是王陽明先生說的“受而不覺”。

1,改變爆發方式

急性子是因為受到外界刺激心裡的情緒變化比較敏感,所以會變成急性子。急性子和愛發脾氣是沒有關係的。

正所謂心之所發即為意,意之本體即為知,意之所達即為物。心裡所發出的情緒信號一定會表現出來,不會有所隱藏。所以你不要認為發脾氣我可以快速的冷靜下來,那是不可能的。有人說有可能的,只要這個人有極強的意志力就可以了。我想說,如果他有極強的意志力就不會受外界的影響讓情緒如此變動。

我們可以改變的是這個過程,也就是說,觸及到的物是什麼我們可以改變。就像我前面講的,大孩子的時候,我打個枕頭嘛。

2,受而不覺,不受外界的刺激影響

外界的刺激不會消失,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受這些刺激的影響,既然做到不受影響,那你的心裡就不會發出情緒變動的信號,也就不會有所表現。

無論上面那種方式都不是今天講明天就能做到的,這只是一個方法,你需要長期的練習才能遊刃有餘的控制好這些方法。


南極飛鷹


1、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先不要去想剛才發生的事情,深呼吸!繼續自己手上正在做的事情。2、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是你正在做的事情使你想發脾氣的話,那你就停下手上正在做的事情。出去走幾分鐘。這樣會好很多的。3、多往好的方面想,生活總是積極向上的,只有往好的方面想,事情才會往好的方面發展!4、如果是被領導批評了!就聽著就好,有個絕招就是,把他想成最可愛的人!這樣你的內心就沒有那麼憤怒了!



傾聽是銀


1

怎麼才能控制情緒呢?這就像是一起個千古難題,不管歷經多少年,我們卻始終無法解開。

有的人似乎天生就能很好的控制情緒,就像世界上就是有那種智商200的人一樣,他們似乎總能受到老天爺特別的優待,但作為芸芸眾生的我們,普通人一個,該如何面對那不可避免的情緒呢?

2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貌似只喜歡喜樂,不喜歡哀愁,甚至從心裡覺得即使這是人類正常該有的情緒,但是也希望它們在別人身上有就好,自己還是別介了。

我們喜歡聽別人的故事,裡面充滿了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彷彿故事情節越是跌宕起伏,才越是能激起我們的興趣。

我們的情緒被故事裡面的人物牽引著,他們開心,我們開心,他們傷心,我們也傷心,但是這種情緒往往只是短時間,甚至是一瞬間的事,即使我們再感同身受,我們也不會在那種情緒裡面出不來。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事情不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3

我們很多人都有過給別人當情感導師的經歷吧,當別人向我們訴說起自己的傷心事時,我們可以給別人分析的頭頭是道,一面安慰,一面講解,甚至還有一面藏在心裡,是什麼呢?我們會覺得當事人怎麼這麼想不開呢?是不是傻?

同樣的,因為事情不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這所有感同身受的情緒,對我們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一旦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呢?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僅僅是對事,對於情緒也是一樣適用,當我們自己身陷其中時,別人任何的勸解,在我們身上就如同隔靴搔癢,作用是有,但微乎其微。

4

有人會說,難受了,忍著,強大的人不是沒有眼淚,只是他們會含淚奔跑,這無疑是對的,含淚奔跑的人確實堅強,但是他們不只是忍著,因為只是忍著,是不可能最終解決問題的。

水滴石穿,一滴水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長年累月的這麼滴下去,再堅硬的石頭,都能被擊穿,這是時間的功勞,同樣的,情緒如果一直被積壓,也早晚會爆發。

人的心就那麼大,裝不下太多東西,只有及時的斷舍離,才能容納新的東西,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是真理。

5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管好的,還是壞的,但貌似我們只希望好的情緒可以天成地久的陪伴著我們,壞的情緒呢?都去見鬼吧,但,這可能嗎?

一個人沒有愛,哪來的恨,沒有快樂,哪來的悲傷,就如同,沒有壞人,怎麼顯示出你是好人呢?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喜怒哀樂,都是人之常情,人不可能沒有情緒,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研究怎麼才能控制情緒。

6

轉移注意力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它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

積極的:更加積極地工作,健身,總之就是用各種可以產生良好後果的事情來麻痺自己,從積極心理學上來講,這麼做無疑是對的。

因為產生良好的後果,會讓我們開心,好像功過可以相抵一樣,這讓我們的傷心,難過,痛苦,壓抑,貌似都得到了緩解,但為什麼我們心裡還像少了什麼一樣?開心不像是發自內心的,外面像是套上了一層虛假的膜。

消極的:網絡成癮,煙不離手,酗酒甚至吸毒,總之就是做的一切事情,都會給我們帶來讓我們更加難以承受的後果,這些通通都是消極的。做這些,雖然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得到一時的放鬆,但最終卻會讓我們徹底淪陷,甚至萬劫不復。

7

靜心也是一種方式。基本冥想呀,打坐呀之類的,我都統稱靜心了。

也許有人覺得很有幫助,可我自己的體驗,沒多大作用。

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在那裡靜靜的,靜靜的,更容易胡思亂想,有時候還不如看個喜劇,聽個笑話,能讓自己暫時忘記煩惱,開懷大笑,雖然過後問題依然擺在那裡,我們還得去面對,但卻讓我們暫時冷靜了一下。

8

忍。很多人喜歡忍,甚至把這個字高高地掛在自家牆上,以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發怒,要冷靜,但忍字頭上一把刀,忍來忍去,早晚有一天還是會爆發。

9

自我反省。“一日三省吾身”,這句經典名言,教育了我們好多年。

不過這一般指的是事情發生了以後,我們再回觀自己,從裡面吸取經驗教訓,從而吃一塹長一智,以防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下一次如果發生新的事情呢?我們真的會那麼冷靜對待嗎?

人類遇到事情之後的第一反應往往出自本能,對心理學,尤其是精神分析有過研究的會知道,這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這一生遇到事情之後是個什麼反應,會怎麼處理,我們自己往往控制不了,因為真正控制我們的是我們的潛意識,而不是意識。

10

那麼我們就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控制我們的情緒了嗎?

前面說過,喜怒哀樂,人之常情,我們不可避免,既然如此,情緒就是情緒,它就是一種正常的合理的存在,我們需要接納它,接納所有得情緒,當你不再排斥各種所謂的負面情緒的時候,你才會慢慢平和下來。

不要執著於情緒,因為一旦執著於情緒,你就被情緒所控制,你都已經成了情緒,自然無法控制情緒。

有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情緒控制,一旦被情緒控制,痛苦就會產生,要想不被情緒控制,就要學會看見情緒。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只有跳出來,旁觀自己時,才可以慢慢發現我們面對一件事情為什麼會有情緒?會有怎樣的情緒?這時我們就看見了自己的情緒。

一旦你開始察覺看見自己的情緒,你就會回到當下,你會發現,有一種喜悅由心而生,這時不需控制情緒,情緒卻會自然平和。

學會看見,不是朝外看,而是朝內看。當你看見了自己的情緒變化,看見了自己情緒的觸發點,你就看見了你自己,這也是一種修行。


Q小姐的自愈室


有一個24秒定律,到發脾氣的臨界點馬上暫停24秒鐘,深呼吸,然後你就不想發脾氣了。


貓二零六


讓自己冷靜3秒鐘,很多時候爆發情緒就在一瞬間 當然 要讓自己控制得住自己也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可以去問下心理醫生一些問題


招財熊貓大師


在每次要發脾氣的時候先試著深呼吸一下 然後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忍一忍就過去了,再去冷靜分析使你發脾氣的事件本身,後面你會發現原來事情沒那麼複雜,除了發脾氣原來可以有這麼多方法能解決好此事,希望能幫到你。


心安心靜8


知道自己的缺點是進步。可以在發脾氣前與愛你的人先打招呼。因為他能包容你的缺點。脾氣發了,你氣也順了。他也不計較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