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這部小說,主題不是情,而是赤裸裸的資本綁架


《我的叔叔于勒》:這部小說,主題不是情,而是赤裸裸的資本綁架

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是由法國籍著名作家莫泊桑所創作的,是享譽世界的傑出文學作品之一。

莫泊桑,全名叫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總共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短篇小說。他和文學巨匠歐.亨利、契訶夫一樣均以短篇小說為主要方向,締造了自己的傳奇,更以其卓越表現,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被世界文壇傳為佳話。在眾多傑出的作家中,莫泊桑以其獨特性存在著。他不僅擁有最強的市民意識,而且市民生活也是過得有滋有味,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滋潤。眾所周知,他的父親曾是銀行職員,他自己也曾在海軍服役多年。唯一的遺憾是,他終身未娶,當了一輩子“高富帥”。他創作的小說場景都與自己的生活域場息息相關,故事中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小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傳遞出了法國社會的主體映像。

《我的叔叔于勒》:這部小說,主題不是情,而是赤裸裸的資本綁架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講述了主人公于勒由於早期行為不端,人財兩空後,被家人掃地出門。後來,他去了美洲,發了小財,成為了家裡人的“福音”。菲利普一家人渴望著發跡後的于勒歸來,二女兒也找到了未婚夫。在一家人高高興興去哲爾賽島旅行時,卻發現一個賣牡蠣的人酷似於勒。菲利普在船長那裡得到了確認,於是發財夢落空了,進入上流社會的幻想破滅了,甚至二女兒的婚事也可能成為泡影。最後,全家人不動聲色地改乘聖馬洛的船回家,以避免再次與于勒相見。整篇小說,讓人讀完忽喜忽悲,看似是一個“情”左右著故事的發展,實際上是資本綁架並左右了故事中人們的行為和情感。


親情在資本面前,一文不值

如果通讀小說,我們會發現如下一些情景:菲利普因為薪水低,常常受到妻子的奚落和責難。菲利普夫人對丈夫尖酸刻薄又含沙射影的貶損已經成為常態。

于勒因為早期揮霍了家當,成為家人眼中的敗家子、無賴、混賬東西。為了懲罰他,將其趕上去美洲的輪船。

當於勒在美洲賺了錢,寫信告訴菲利普夫婦將要擇機回家報答他們時,那個曾被家人視為毫無用處的廢物,一下子在菲利普夫婦及家人眼中又變成了正派人、有良心的人,甚至成為了達弗朗什家族真正的一員,同該家族其他人一樣誠實可信。

然而,在他們旅行中偶遇落魄的于勒時,菲利普夫婦的態度又發生了一百八十度轉彎,菲利普太太再一次惡狠狠地稱呼于勒為無賴,擔心再次被于勒騙吃騙喝。返程時,菲利普一家人急急地換乘了其他輪船,以免再次與于勒碰面。

《我的叔叔于勒》:這部小說,主題不是情,而是赤裸裸的資本綁架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菲利普一家人彼此之間的不睦,也看到了對於親人于勒更加反覆無常的情感變化和匪夷所思的行為表現,其根源皆可以追溯為來自於金錢的唆使。在資本的控制下,家人間的親情那麼不堪一擊,那麼不值一提,那麼一文不值。令人唏噓、哀嘆和感覺淒涼。


愛情在資本的懷裡,如一棵草搖擺不定

在小說中,有這樣一個細節。由於家裡經濟條件差,菲利普的兩個女兒早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然而卻無人問津,遲遲沒有絲毫動靜。

直到有一天,菲利普一家人在和一個年輕的公務員交流時,有意識地將於勒那封透出“福音”的家信讓其看了看,事情才出現了轉機。讓人浮想聯翩,有機會進入上流社會的信息傳達,一下子讓二女兒收穫了愛情,菲利普夫婦趕緊應允了這樁婚事。

《我的叔叔于勒》:這部小說,主題不是情,而是赤裸裸的資本綁架

這件事,讓人感覺有些滑稽和可笑。然而,事實的背後,卻反映出一個赤裸裸的現實:在資本的懷裡,愛情是多麼得渺小,就如一棵草一樣,在風中搖晃著,隨時都有可能被連根拔起而不復存在。令人驚歎,令人悲哀不已


友情在資本的眼裡,還不如一顆沙粒

通讀小說之後,或許我們會心存這樣的疑問:難道于勒一個朋友也沒有嗎?為什麼沒有人來幫助於勒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這樣說,並非意味著,于勒從出生到年老,一個朋友也沒有。我們可以想象,在他毫無顧忌揮霍家財時,照理應該有一些朋友圍繞在他的身旁。只不過,隨著他千金散盡,那些所謂的朋友也如鳥獸散了而已。

或許,他在美洲,尤其是賺了錢時,按理會有朋友與其交好。然而,當厄運來襲時,于勒依然是煢煢孑立,孤單一身。

這個,我們還可以從於勒在船上賣牡蠣時的神情和舉動窺見端倪。

《我的叔叔于勒》:這部小說,主題不是情,而是赤裸裸的資本綁架

為什麼,于勒沒有留下一個朋友呢?因為,在資本的眼裡,友情還不如一粒沙,極容易吹散,就像從來都不曾擁有過一樣。


馬克思說:資本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他的全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流著血和骯髒的東西。縱觀《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說,其徹底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為王“的現象。資本控制了親情、左右了愛情、架空了友情,讓人唏噓,讓人哀婉,讓人倍感心酸和無奈。


《我的叔叔于勒》:這部小說,主題不是情,而是赤裸裸的資本綁架

我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對此我們也需要理性對待。對於資本主義中“金錢至上”的理念,我們需要批判的思索。對於金錢,我們倡導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切不可成為金錢的奴隸,切不可由於追求金錢而泯滅了親情、輕薄了愛情、淡薄了友情。善待資本,就是善待自己和他人,這才是處世為人之道。只有這樣,幸福和快樂才能與我們常常為伴,我們才不會被資本綁架而失去自由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