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見過精養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河中緯


看了你的詳細描述,你說你朋友家孩子一直精養是在說吃飯方面。

關於寶寶吃飯,一歲之內的寶寶是不需要吃鹽的,正常的添加輔食就可以滿足需求了。鹽添加過早會加重寶寶腎臟負擔,一週歲之後可以適當吃少量鹽,所以你朋友一週半還沒有添加鹽也沒什麼問題,她應該是講究科學育兒才沒有過早添加食鹽。

關於每天給寶寶精心準備輔食,如果有精力能做到這樣更是加分,因為根據食譜有規劃的餵養孩子可以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達到營養均衡,而且每天換著花樣做輔食,寶寶也不會挑食,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所以有精力在輔食方面精養當然最好,沒精力做粗茶淡飯也能養活,每個父母都有各自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養育方法,所以沒什麼好評論的,最終都能長大成人。[笑哭]



意洛麻麻分享育兒


什麼樣的養孩子是精養?你說的精樣是相對什麼來說的?父母不傻的都是精養的


升騰的六月


其實什麼叫精養?有些生活上精養,有些精神上精養,有些學習上精養,有些物質上精養。可能每一個孩子性格不同,精養的方式也不同。一般來說父母的性格,愛好,職業,價值觀,對養育孩子有比較大的影響。

我覺得給孩子在學習精神上精養,還是很有必要。小時候給孩子報報興趣班,讓他各方面都瞭解,增長見識,帶他國內外到處旅遊,擴寬視野。一個精神豐富的人,幾十年的人生在遇到低谷的時候,可以有自己調劑的方式。一個人精神豐富了他的人生是快樂的。


北漂小可愛


精養只要不成為溫室花朵就ok,太過精養,除了過多的限制約束,除了每天大量的灌輸,只怕會讓孩子孤僻,拘謹,適應社會性差,所以精養要適度,有些挫折性教育很有必要。放養的孩子缺少規則,但有精養孩子沒有的耐受力,在求學期只要肯發力,也有很多日後成才的。每個家庭情況不同,那個父母不想精養孩子,量力而行而已。


心靈之舞5


萬物皆有規律,育兒同樣如此。精養本身沒錯,但要看精在什麼地方,精到什麼程度。

首先,題主提到的這個例子1歲半不吃鹽、精心準備每天食譜的情況,在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眼裡這不叫精養,這叫矯情。一歲多的孩子不是一點鹽不能碰,是儘量少吃鹽。這個孩子的培養精神是值得學習的,但是有點兒矯枉過正了。育兒是門學問,我們都需要學習,而不是人云亦云。

其次,精養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盡力在孩子成長的各方面都提供極致的精細。這在很大程度是對孩子有幫助的,不能一味否定。起碼精養孩子的飲食質量和生長環境是沒得挑的。傾力傾為、精益求精的照顧孩子也是人之常情。不過精養和孩子成才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繫。

第三,精養還要講究精在什麼地方、精到什麼程度。孩子的飲食衛生和飲食質量精點很有必要,但是精到每天絞盡腦汁的出食譜查百度就略顯誇張了。再比如孩子的玩具只要是不益智的就不買;外出玩耍有一點髒的地方不去;稍微起點矛盾的孩子不玩等等都是在把“精養”這個詞,運用到了一個不太讓人理解的境地。

最後我想說的是精養可以,但是要選對方式方式精養。





淘淘爸帶萌娃


孔子曰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如果精神生活跟上了物質,那有什麼問題?就怕長大沒那個造詣卻得了那種毛病,小姐身子丫鬟命咋整呢?看看紅樓人物,都是這麼生活的[流淚]


灞陵有酒


這種提法,我很反感。什麼叫精養?誰家的孩子不是精心培養?

這種捉問,帶有傾向性。送國外去,叫精養?送精英私教,叫精養?農村孩子,叫粗養?留守孩子,叫粗養?養在溫室裡,叫精養?放在大自然裡,叫粗養?

在我看來,遵規循律,合乎天性,合乎健康,合乎教育準則,那才是真正的精養!





總渠紅報


你說的這個問題是一點毛病都沒有的,嬰兒少吃鈉,對身體就是好,父母有精力去弄,對孩子而言肯定是福氣唄。至於你認為的精養的壞處,可能是過度保護,使得孩子缺乏試錯的機會,不能更快的成長吧,全家人以孩子為中心,給他一種自己是皇帝,他人都是奴僕的感覺,也是不好的,所以兩三歲就得開始改變地位並且明確秩序和規則了


雄起吧紅胖子


變成精英


您好我是天亮


每個父母都會為自己的下一代精心培養,有的父母看似粗心,其實也是刻意為之而已,其方法不同,結果也不同。無論父母怎麼做,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無病無災。精明的父母更希望孩子將來有能力有地位。畢竟這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