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新產品上市失敗和產品難做的關鍵在於?

2017年3月武漢醫療器械春季展會期間,筆者王強看到湖北一家新成立的醫療設備生產企業在展臺上的DR,立馬判斷出這家企業的命運:三年後虧掉老本走人。最核心的原因是當時DR有140張產品註冊證,新產品怎麼可能生存下去?


國產DR的最低成交價已經做到23萬以下,利潤像刀片一樣薄,殘酷的市場引發惡性競爭,代理商可分期付款拿DR,DR質保期最長達到五年。 99%國產企業做的DR的零配件如非晶硅平板,球管,高壓發生器都是外採的,DR成本又降不下來,市場容量只有這麼大,國產DR太難賣了!同樣的,產品註冊證在一百張左右的注射器,B超,真空採血管等常規類產品也很難賣,即使賣出去了,也掙不了多少錢!


產品註冊證和企業經營的關係圖譜

醫療器械:新產品上市失敗和產品難做的關鍵在於?

點評:醫療器械行業細分領域眾多,以上分析只是針對大部分細分市場,有些門檻較高的領域如放療設備的企業就很少,進口品牌有美國瓦里安、瑞典醫科達和安科銳,國內有新華醫療,東軟,聯影。


醫療器械的上半場和下半場


醫療器械可分為醫用耗材和醫療設備,醫用耗材已經進入下半場,是因為行業政策和大環境的影響如持續降價,兩票制,提高集中配送度,耗材零差價,控制耗佔比,醫聯體和分級診療,DRG,SPD,集約化業務模式,行業監管,營改增和金稅三期,稅務大檢查等,商業流通巨頭如國藥,九州通,華潤,山東瑞康,潤達,迪安等跑馬圈地,醫用耗材渠道的生存門檻已經上升到五千萬,整個市場格局,競爭格局已定。


而行業政策和大環境對醫療設備的影響不大,更多的是來源於市場競爭,來源於國產替代進口的趨勢!筆者王強認為新產品攜技術優勢,商業模式的創新依然有其發展的空間,中小型企業和代理商依然有生存空間,所以醫療設備現在是上半場!


新品上市失敗的關鍵在於:沒有競爭優勢


有很多醫療器械企業在做新產品之前,看到其他企業做某產品能賺錢,我也去做。沒有對終端(醫院,OTC),渠道進行走訪,沒有全面瞭解競爭對手產品,價格,渠道和市場推廣策略,沒有對要進入的市場做深入透徹的瞭解。


2016年有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推出新產品 —— 殼聚糖,採取模仿+低於20%的價格開發代理商,開發醫院,結果在市場上推不動,因為皮膚科有上百個同類產品,價格不是優勢,因為市場上只有價格更低,沒有最低,85%以上的企業都是這樣做市場。


常規類醫療器械是以競爭優勢來驅動市場的發展,沒有做充分的市場調研,就不可能鎖定目標市場,不可能找準市場定位,更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差異化的營銷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