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要燒無數紙錢,地府不會通貨膨脹嗎?看《西遊記》怎麼說

每到清明節,燒紙錢祭祀故去的親人,是我國流傳很久的風俗。

中國傳統文化裡,講究“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說,人世間有什麼,地府也應該有什麼,“燒紙錢”這一習俗就應運而生了。

清明節要燒無數紙錢,地府不會通貨膨脹嗎?看《西遊記》怎麼說

紙錢用於祭祀,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但那時只是“剪紙為錢”,並不燒掉。

真正開始燒紙錢是在唐朝時期。為什麼要燒呢?根據道家的說法,火是將信息上達於神靈的介質,比如道教符籙,也是一定要燒掉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事死如事生”,那清明節大家都燒紙錢,數目多得無法計算,地府會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呢?

對這個帶有神話色彩的問題,我們從民間最流行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裡可以找到答案。

清明節要燒無數紙錢,地府不會通貨膨脹嗎?看《西遊記》怎麼說

《西遊記》第10回、第11回,講到了一個“唐太宗地府還魂”的故事。

話說唐太宗李世民陽壽到頭,被無常拘到了地府。地府的崔判官生前是魏徵的至交,李世民就利用這層關係,得崔判官大筆一揮,增加了二十年陽壽。

然而,當崔判官引李世民去還陽,經過“枉死城”的時候,被無數冤魂攔住去路。

李世民一打聽,原來這些冤魂都是自己奪取天下時死去的人,現在都來糾纏李世民,向他叫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李世民嚇得不知所措,後在崔判官指點下,借了地府的“金銀一庫”,給了這些冤魂,才擺脫糾纏,回到陽間。

“金銀一庫”,這在地府也是一大筆錢,而這筆錢的所有者,竟然是陽間一個叫相良的凡人。

相良在地府有13庫金銀,堪稱是位“超級富豪”。

清明節要燒無數紙錢,地府不會通貨膨脹嗎?看《西遊記》怎麼說

回到陽間,李世民就派尉遲恭帶著大量金銀,去找相良“還錢”。

尉遲恭找到了相良,發現這人家裡很窮,兩口子一年忙到頭,也只維持個溫飽。

但相良是個大善人,手裡只要有點閒錢,就拿去“齋僧佈施”,或是“買金銀紙錠,記庫焚燒”。

就這樣,居然在地府攢下了鉅額財富。

眼下,當尉遲恭把大把金銀捧到相良面前,說明原委,相良也懵了。他打死都不肯收這筆錢,只說怕收了以後,“就死得快了”。

李世民得到尉遲恭回報,也就不再拿真金白銀“為難”相良了,但他也不能欠人錢哪,怎麼辦?最後靈機一動,捐錢建了個“相國寺”,算是還了錢。

清明節要燒無數紙錢,地府不會通貨膨脹嗎?看《西遊記》怎麼說

瞧,唐朝人在陽間燒的那點紙錢,到了地府就兌換成了鉅款。

以此類推,現在一到清明節,哪家不是“幾十億”、“幾百億”地燒,地府不得通貨膨脹才怪呢!

但根據《西遊記》所寫的,並不是陽間燒的所有紙錢,在地府都能兌換。地府自有一套嚴苛的兌換規則,杜絕了“通貨膨脹”的問題。

相良這樣一個窮人,之所以在地府成了“富豪”,主要還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大善人,齋僧佈施,積善行德,而不是燒了多少紙錢的緣故。

畢竟,紙張在唐朝也屬於“奢侈品”,不是窮人說燒就能燒得起的!

所以《西遊記》寫這個故事,無非是宣揚佛教因果,勸人行善積德。

而今天人們燒紙錢祭祀故去的親人,主要是寄託哀思的一種儀式,很少有人真的相信這些“錢”在地府能用上。

清明節要燒無數紙錢,地府不會通貨膨脹嗎?看《西遊記》怎麼說

話說回來,祭祀不能只重儀式,最重要的是要虔誠心、恭敬心,正如《論語》所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