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援荊州醫療隊近50個日夜:啃下“硬骨頭”授人以漁

<article>
廣東援荊州醫療隊近50個日夜:啃下“硬骨頭”授人以漁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員完成休整,蔡敏婕 攝

(抗擊新冠肺炎)廣東援荊州醫療隊近50個日夜:啃下“硬骨頭” 授人以漁

中新網廣州4月3日電題:廣東援荊州醫療隊近50個日夜:啃下“硬骨頭”授人以漁

作者蔡敏婕

千餘名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員3日完成為期14天的休整期後返回各自的醫院和家庭,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相聚團圓。

記者當天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看到,該院援荊州洪湖醫療隊102人從休整地乘坐大巴返院,5輛鐵騎為數輛大巴開路。下車後,醫護人員與手持鮮花和禮物的家人同事擁抱。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外科護師劉俊露的家人在現場等待已久。看到妻子那一刻,劉俊露的丈夫送上一大束玫瑰花。

廣東援荊州醫療隊近50個日夜:啃下“硬骨頭”授人以漁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員完成休整,蔡敏婕 攝

“支援的日子有點辛苦,但是自己能接受,這是我的工作職責。”劉俊露稱。

在此次疫情中,廣東支援湖北醫療隊不僅支援患者救治,還授人以漁,提升當地的醫療綜合實力。

初到荊州:困難重重

荊州地區相對武漢的醫療機構學科技術能力相對薄弱,醫護人員短缺,尤其是傳染病、重症、公共衛生等專業人才缺乏。

其中疫情最嚴峻的洪湖,在2月10日,醫療隊進駐之前,洪湖市未有治癒出院病例。

不僅如此,洪湖早期缺乏集中收治規劃,當地機構沒有核酸檢測能力和資格,市區僅有兩家醫院有CT,檢查速度緩慢,積壓大量病人。

啃下“硬骨頭”:救治重症

救治重症是新冠肺炎治療中的“硬骨頭”。34歲的麥聰是廣東省人民醫院重症室醫生,從2月20日起,負責廣東醫療隊荊州市中心醫院危重症救治中心ECMO(俗稱“人工肺”)的協調處理工作。

在荊州支援期間,麥聰草擬ECMO標準作業指導和查驗清單放在病房,幫助以前沒有頻繁接觸ECMO管理的醫護能夠儘快熟悉,遇見緊急情況第一時間反應,保證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及時有效。

針對前期患者收治分佈散的問題,廣東醫療隊實行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實行醫療組分組集中管理,每日實施全組查房制度,成立氣管插管救治小組和危重腎病治療組,開展相關技術,改善患者的氧合狀態;在普遍應用中藥輔助治療的基礎上,針對患者開展個體化的中醫特色治療,90%以上的患者臨床症狀緩解,胸部影像學表現改善,縮短病毒核酸轉陰時間。

不僅如此,針對醫療隊進駐前,洪湖不具備咽拭子核酸檢查的能力,廣東醫療隊用2天時間,搭建核酸檢測平臺並通過資質審批,並安裝AI醫學影像系統,補充檢查能力的短板。

3月27日,荊州市最後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全市實現確診病人“清零”。

授人以漁:幫扶醫療

陳麗芳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危重病監護二科護士長。針對荊州護理資源緊缺的問題,陳麗芳建立和完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護理流程,每日表格化跟蹤危重患者治療護理,並挑選17名護士組成ECMO專職護理小組,短期高強度強化培訓,考核合格後專門護理ECMO患者。

正因為團隊的護理技術和護理模式,ECMO患者病情變化能被護士們及時發現。“通過護士們的儘早發現,讓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心裡充滿成就感。”陳麗芳說。

就在此次離開荊州之際,南方醫院與洪湖市人民政府簽訂醫療支援幫扶合作協議,包括傳染病防治指導、新冠肺炎防治及隨訪數據平臺建設、醫護人員進修培訓、遠程醫療會診等多項協作內容。

今後,不但遠程會診系統接入遠在廣州的南方醫院本部,繼續幫助當地救治病人,還將通過人員培訓、學科建設和醫院管理指導等一系列工作,幫助洪湖老區提升醫療救治的綜合實力。(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