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批次化生產之5周批和36天批生產模式對比

豬場批次化生產之5周批和36天批生產模式對比

在當前新冠疫情和非洲豬瘟持續影響下,毛豬價格也處於高位運行,利潤非常可觀。再加上非洲豬瘟大規模流行已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清場、消毒、空欄的時間也足夠了。很多豬場已經陸續投入到復產當中了。在這些復產的種豬場裡,很多豬場選擇了大周批的生產模式。

大周批生產有以下幾個好處:

傳染病控制:1.不同日齡階段的豬易感的病原微生物有所不同,豬場裡面微生物就更加單純。2.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以5周批為例,每5周才集中配種一次,集中分娩一次,轉(賣)豬一次,尤其是每多一次外來車輛的靠近就多一份危險。

方便計劃和安排生產:以5周批為例,每5周才集中配種一次,集中分娩一次,轉(賣)豬一次。這樣工人的工作效率更高。每5週一個批次的循環和每20周的一個生產週期。可以更好的計劃生產和銷售。

營養更加精準:同一批豬,母豬同一個生產階段,仔豬幾乎同樣的日齡。所需要的營養是相同,在飼料品種的選擇和喂料量上是一致的。

當然。大周批生產也需要進行系統的知識學習,對相關的知識理解透徹。不然中途出現的異常情況就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導致批次循環出現問題,從而出現連鎖反應打亂整個豬群的生產節奏。


在眾多的大周批生產當中,最常見的是3周批、5周批。3周批生產適合產房為偶數單元的豬場,也是眾多大周批生產模式中容錯率最高的生產模式。而5周批是適用於任意數量單元產房的生產模式,尤其是現在很多豬場原有5個單元的產房,這樣就可以不對豬場做較大改動就可以實現的大周批生產。

而在豬場生產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了改良版的5周批生產"36天批生產"。在這裡我們就來對比一下5周批和36天批生產模式,以便於廣大養殖朋友們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豬場批次化生產之5周批和36天批生產模式對比


豬場批次化生產之5周批和36天批生產模式對比


我們同樣設計的首批母豬2月24日配種

從年度生產規劃來看

同樣可以配種9批,分娩6批。但是5周批可以斷奶6批,而36天批則只能斷奶5批,但時間僅相差了9天。

批次間隔和生產週期

5周批生產和36天批生產同樣是將全場母豬分為4個批次。在5周批生產中每個批次的相同生產節點間隔的是5周,一個生產週期為5周*4批=140天;在36天批生產中每個批次的相同生產節點間隔是36天,一個生產週期為36*4批=144天。

斷奶日齡

在5周批生產中我們設計5天的斷配間隔和115天的妊娠時間,則只剩下了20天的哺乳時間。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常常配種是在斷奶後的4-7天,妊娠時間115天變化不大。所以哺乳天數在18-21天的範圍。

在36天批生產中同樣設計5天的斷配間隔和115天的妊娠時間,由於是144天的生產週期,則可以留下24天的哺乳時間。再考慮實際生產中我們常常配種是在斷奶後的4-7天,則哺乳天數範圍為22-25天。這對很多家庭農場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哺乳天數了,斷奶仔豬個體較大,好管理。

生產安排

5周批的140天的生產週期正好被7整除。所以同樣的生產節點會落到每一週的相同時間上(如每批斷奶都是在星期五,而配種高峰都是星期二和星期三),這樣方便我們管理人員安排生產和休假,提高管理效率。

而36天批的144天生產週期不能被7整除。每批相同的生產節點會落到一週當中的不同時間(如配種高峰、分娩高峰、斷奶時間可以出現在星期一到星期日當中的任意時間)。這樣的話就需要全年拉通考慮,提前做好長遠的生產計劃。


那麼,這兩種生產模式怎麼來取捨。如果保育舍環境條件不是特別好,優先選擇36天批,這樣仔豬斷奶會大些。如果想更高效率的利用豬舍生產,保育舍條件又非常好,那麼就選擇5周批生產。其它情況根據上面的分析來綜合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