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何止是咖啡,更是近期旅遊圈亂象的縮影

昨天,瑞幸承認交易造假22億元,股價盤前暴跌近80%。這家神奇的公司,一直以來的形象就是“薅資本主義的羊毛補貼國內的消費者”。不要覺得瑞幸有多麼高尚,它只不過是走了很多打著民族標籤的企業沒走過的路,並讓它們也許在很長的時間內無路可走。


瑞幸的何止是咖啡,更是近期旅遊圈亂象的縮影

瑞幸的融資特點,毫無疑問是把美國的投資方當成了韭菜,並且很聰明的利用了美國人對咖啡的迷之熱愛與信仰。儘管畫了一個巨大的餅,但是這餅充滿了咖啡因的味道,美國人喜歡。


旅遊圈其實最近也在經歷著瑞幸式的劇情


傳統旅遊行業其實是艱難的。OTA方面,攜程開始了直播帶貨,CEO梁建章親自上陣,甚至在最近的一次直播裡玩起了古裝(制服)誘惑。


瑞幸的何止是咖啡,更是近期旅遊圈亂象的縮影


酒店更慘,使出渾身解數,從優惠力度超過雙11的房券,到一年無限次的自助餐券,甚至到酒店的周邊產品(比如麻將),能賣的東西都拿出來賣了。


層出不窮的旅遊產品的出現,既是旅遊業現階段辛酸無奈的側影,也成了互聯網旅業販賣報復性旅行(即:無腦式消費)的大型韭菜收割現場。


這兩週時間內,8成以上的旅遊類相關微信公眾號的大部分推文都圍繞“抄底”、“骨折”、“王炸”展開——其實這本無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勵——如果推薦的產品的確過硬,如果前後的邏輯能夠自圓其說。


瑞幸的何止是咖啡,更是近期旅遊圈亂象的縮影


瑞幸的何止是咖啡,更是近期旅遊圈亂象的縮影


瑞幸的何止是咖啡,更是近期旅遊圈亂象的縮影


瑞幸的何止是咖啡,更是近期旅遊圈亂象的縮影

可惜這樣的良心帶貨並不多。許多文章從標題開始就在誘導衝動消費:刷新下限、趕緊囤、幾百塊的別墅、出門旅行的時機到了……說實話,我還沒在任何官方文件裡看到鼓勵近期出行的描述。


事實是,武漢依舊處於封閉狀態,北京依舊在派發隔離套餐,境外輸入的人數依舊沒有降下來。事實是,許多酒店即使你現在去住,健身房不開,餐廳不開,各項體驗也會大打折扣。


而這些,都是任何一個普通消費者在購買旅行套餐時,需要考慮的現實因素。我個人也熱愛旅遊,熱愛酒店,但說實話,我並不鼓勵在近期就去住酒店——所以上海卓美亞4月30日之前入住送一晚的王炸套餐,對我來說其實連雞肋都算不上。


許多套餐為了儘管核銷都會加上某月某日之前入住額外送一晚的醒目標語,也無疑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強烈誘導。商家是真的精明,知道這種時期若不是貪便宜幾乎不會有人來住酒店,所以利用這種心理來衝擊銷售額。至於宣傳這類套餐的博主們呢,反正又不是自己掏錢買,他們要做的只是渲染情緒讓讀者去買就夠了。


劣券驅逐良券,銷售到爆的房券裡,真正是靠產品力吸引到購買的寥寥無幾。即使是好的產品,在飢餓營銷、價格遊戲和多輪洗腦等割韭菜式的銷售套路下,也幾乎是節操滿地。


其實也有不少前期衝動的朋友們開始慢慢緩過神來,把無腦靠花唄囤的券退了。一輪輪的優惠衝擊中,真正下單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是永遠存在的,但與幾年前不同的是,這個時代的消費者也在不斷變化的營銷套路中變得逐漸免疫。


就像我一個朋友昨天跟我說的,哎,感覺今年能活下去就行了,囤房券還不如多囤些糧食蔬菜


如果商家能夠在設計房券產品的時候,能夠代入真正的同理心,考慮更長的有效期而不是為了短期核銷就不負責任的暗示儘快入住;如果博主們、廣告們能在推薦房券產品的時候,能夠真正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出行的可行性,負責任的“選貨”,而不是每天都在強調今天介紹的是王炸,最後發現一副撲克牌全是大小王;如果消費者能夠在選擇和購買房券時,不僅對價格敏感,而加入更多的理智,這樣的旅遊圈房券市場,才是一個生態健康的、更成熟的市場。


瑞幸咖啡的故事,此刻也許就在旅遊圈上演著,看似狂歡式的選購情緒其實多半是靠營銷文案渲染,看似火熱的銷售數字背後,也許正在吞噬消費者對商家和博主們信任。


旅行,在現階段更適合回憶,而不適合計劃;因為,計劃趕不上這個世界太過猛烈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