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我們不應該太重視孩子的分數教育,而忽視了生存教育!

<code>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關注移動英語學習庫頭條號,及時接收精彩內容。/<code> 

李玫瑾,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李玫瑾:我們不應該太重視孩子的分數教育,而忽視了生存教育!


她既是育兒心理老師又是一位好媽媽。她的很多育兒理論值得我們學習參考!

家庭的撫養不僅是物質撫養,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



視頻文本:

我覺得我們現代教育當中,最值得反省的就是,我們一直有一種精英教育的思維模式。也就是說,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是金字塔的。金字塔什麼特點呢?就是過了一半以上就會越少。那下邊的都是挫折感。然後還有一個問題,選拔教育不能解決最基本的生存。


我曾經聽到一個故事,當然不知道是真的假的。說一個德國青年跑到中國來,想當個老師。我們立馬就把他安排到外教。他說,no,我不是來幹這個的。然後呢把他放到中學。他說我要到基礎教育去。中學說我們用不著德語,因為我們不考德語。後來教育局說我們這沒法接收你,他說你們哪個學校沒有老師,我可以去。他說這個語言我自己可以解決。最後給他安排個農村,特別偏僻,特別落後的。你能去嗎?他說能。他上的第一節課就是:孩子們,你能告訴我你們村莊是什麼樣的?然後發地圖,怎麼教這地圖?地圖教孩子們以後,怎麼畫出來?畫出來了。第二,如果要修路的話,那條線畫完了,就所有門口都有一條路。第三個問題解決就是這個地方能不能讓它亮燈?怎麼架線發電是什麼原理?他最後教了這幾年,家長都說這孩子好啊!他上學了以後,門口有路,知道怎麼描述東西南北,然後知道這電燈怎麼發電的。


我就在想我們國家這麼多貧困地方。我們的教育這種生存性的教育。真正的認真的搞過嗎?我們的方法是把農村地區的人全部吸到城裡來。到城裡來找不著北。然後回不去家了。所以我們很難在哪呢,我就覺得我們的教育。因為我們知道真正能改變落後地區的最原始的就是生產力中的人的因素。結果我們高考把窮地方的人全部都拿走了,窮的地方沒有改變的因素了。最優秀的人都走了。走了以後城市就裝不下了,他們回不去了。你比如說他學管理他要回那個地方,他怎麼幹?所以為什麼我們不去搞生存教育?我這地方山區,我就研究這地方出什麼,出礦我就研究礦。我去普洱時我就在講,普洱可以建一個普洱大學。從種樹到摘到燻,到最後茶道,一系列的東西,夠一個大學,這個大學可以把這個地方養的好好的。


跟它那裡的條件環境結合起來的一種教育。對生存教育,我們現在的不是生存教育,你學的多跟我們的生存沒關,就跟我們考數學,我們現在生活當中有幾個能用到數學。


點擊【瞭解更多】,免費獲得388元外教課

李玫瑾:我們不應該太重視孩子的分數教育,而忽視了生存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