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三+H+A”公司誕生,能賺又能花,四年虧損19億,研發19億

近日(3月30日),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7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顯示,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首發)獲同意,

這也是2020年第9家過會的科創板企業。

較為特殊的是,君實生物目前既是港股上市公司,也是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所以,截止目前,第一家“三+H+A”公司由此正式誕生。

不過,按照君實生物此前披露的規劃,公司擬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通過上交所上市委員會審核後,將擇機向全國股轉系統申請內資股股票終止掛牌。

第一家“三+H+A”公司誕生,能賺又能花,四年虧損19億,研發19億

君實生物核心藥物“一招鮮,吃遍天”,去年銷售收入近8億

君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12月,是一家專注於創新藥物的發現和開發的生物製藥公司,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臨床研發及商業化。

根據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君實生物此次募投項目包括創新藥研發項目、君實生物科技產業化臨港項目、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擬投入募集資金合計27億元。

第一家“三+H+A”公司誕生,能賺又能花,四年虧損19億,研發19億

君實生物表示,公司自主開發並建立了涵蓋蛋白藥物從早期研發到產業化的整個生命週期的完整技術體系。目前,通過源頭創新開發同類首創(first-in-class)或同類最優(best-in-class)的藥物,並已成功開發出包括JS001、JS002等多項生物創新藥。

公司核心產品特瑞普利(Toripalimab)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已於2018年12月17日獲NMPA有條件批准上市,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用於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公司是首家就抗PCSK9單克隆抗體和抗BLyS單克隆抗體取得NMPA的IND批准的中國公司。此外,公司向美國FDA申請並獲得了全球首個抗BTLA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臨床試驗批准。

截止目前,公司商業化的產品只有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這一款腫瘤藥物,但已給公司帶來不菲的營業收入。

根據公司披露的2019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75億元,較2018年的93.4萬元實現突飛式增長,同比增長828.86倍。

對於營收增長的原因,君實生物在年報中表示,主要由於特瑞普利於2019年2月商業化後銷量攀升所致。2019年,該產品銷售收入達到7.74億元,銷售毛利率為88.3%。

第一家“三+H+A”公司誕生,能賺又能花,四年虧損19億,研發19億

第一家“三+H+A”公司誕生,能賺又能花,四年虧損19億,研發19億

君實生物尚未實現盈利,近四年連續虧損額超19億元

君實生物自2012年成立以來,公司幾乎每年都在虧損狀態。2013年~2019年的這7年時間,君實生物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其中,近4年的虧損額就超過19億元。

業績公告顯示,君實生物2019年淨利潤虧損額為7.44億元。另據招股書披露,2016年至2018年,公司分別虧損1.35億元、3.17億元、7.22億元。至此,加上2019年虧損額,君實生物2016年以來的合計虧損額超19億元。

第一家“三+H+A”公司誕生,能賺又能花,四年虧損19億,研發19億

對於持續虧損的財務數據,君實生物在招股書中做出瞭解釋。

公司稱,尚未盈利且存在大額累計虧損,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公司自設立以來專注於藥品研發,連續數年發生較大的研發費用支出;

二是公司首個產品於2019年2月起剛開始實現銷售,銷售收入尚不能覆蓋成本、費用。

君實生物“能賺能花”,近四年研發投入近19億元,2020年將再投入逾12億元

在持續多年虧損的情況下,君實生物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也持續為負數。

2015年~2019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為-8200多萬元、-1.85億元、-3.11億元、-5.17億元和-11.8億元。

持續“失血”之下,君實生物也不得不持續進行融資。

2015年,君實生物掛牌登陸了新三板,掛牌期間,公司開展了數起定向增發,累計融資額超過18億元。2018年2月,公司通過可轉債融資2億元;2018年12月,君實生物赴港IPO,融資約30億港元。這一次,公司登陸科創板,欲再次融資27億元。

這些錢,很大一部分被用於君實生物的藥物研發。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是1.22億元、2.75億元、5.38億元、9.46億元,合計為18.81億元。

另外,從君實生物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了解到,公司2020年將在PD-1藥物上投入8億元的研發費用,公司總研發費用在12-13億元之間。

據瞭解,截至目前,公司共有20項在研產品儲備,其中有11項正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有13項為自主研發的原創新藥,且JS004和JS009為具有全球首創潛力的單抗藥物。

君實生物提醒,這些較為前期的、或創新的研發項目均會導致研發結果不確定性較大,具有較大的研發風險。

君實生物合作研發新冠病毒抗體,投資斯微生物mRNA新冠疫苗

在抗擊新冠肺炎方面,君實生物也做了多種努力。

據君實生物公告,為積極應對當前疫情,響應國家號召,滿足對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的緊急需要,憑藉自有的完整抗體商業化開發實力和基礎,結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病原免疫開發平臺和已取得的冠狀病毒相關技術秘密,公司與中科院微生物所將合作開發新冠病毒抗體並相應簽署與本次業務合作相關的協議。

本次業務合作有利於加快新冠病毒抗體開發,若項目能成功開發並順利實現商業化,將提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治療選擇,併為中國和世界疾病預防控制貢獻力量。

另外,在2月份,斯微生物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由嘉興領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君實生物聯合投資。

據悉,在此前國新辦就科技創新支撐疫情防控有關情況舉行的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介紹,國內正從5條技術路線同步加快推進新冠的疫苗研發,分別是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以及減毒流感病毒疫苗載體疫苗。

而處於新冠病毒mRNA疫苗研發第一梯隊的斯微生物亦對外透露,當前已經和國家藥監局開展了臨床前的溝通,計劃於四月中旬申報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

據介紹,斯微生物與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平臺合作,依託“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幹細胞戰略庫與幹細胞技術臨床轉化平臺”課題子任務——mRNA合成平臺成果,快速推動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研發。

在疫苗量產方面,斯微生物表示已與上海醫藥達成了戰略合作,已於3月開始生產工藝放大的準備工作。

在具體分工上,斯微生物將主導中試放大的研究,以及量化產品設備的操作,而上海醫藥則會主要負責GMP臨床樣品及後續疫苗產品的檢驗以及配套設施的保障。

按照目前初步的合作意向,上海醫藥將給予生產場地及生產人員的支持,為完成量產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