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吳用和公孫勝,誰更有眼光和謀略?

春色易得


在《水滸傳》中,公孫勝和吳用,都是軍師,那麼,他們之間,誰的能力更強呢?對此,我們不妨分析下。其實除了他倆,還有一個軍師,叫神機軍師朱武。先說朱武,他在山寨上為人低調,原因是山寨上是有派系之別。

與宋江形影不離的是吳用,那是炙手可熱,是梁山的核心圈裡的人物,其光芒遠蓋朱武,朱武是神機軍師,自然知道不可與之爭鋒。雖說公孫勝有呼風喚雨之能,也是圈內人物,但志不在此。

不過在高唐州的高廉所布大陣,吳用也是無能為力,遣神行太保戴宗與黑旋風李逵求救與在家孝順母親的公勝孫,才大破高唐州。後來梁山人馬征戰中所遇幾次危情,都是求救公孫勝才化險為夷。所以,如果從誰更勝任軍師而言,筆者更傾向與入雲龍公孫勝。

然後我們從人物性格和特長來分析。吳用為人沉著冷靜,足智多謀,知人善任,長於謀略,人稱智多星。公孫勝,性情剛烈,雖能獨擋一面,不夠持重,長於術而少於謀,稍遜一籌。

所以,在謀略上。公孫勝是要勝過吳用的。公孫勝與晁蓋起事的時候,胸懷大志,信心滿滿,可宋江上山後他便看破紅塵。公孫深知宋江之野心,早晚取代晁蓋為山主。霸山後,宋江定會受招朝庭,做高官光宗耀祖。公孫勝更知朝中文武豈能讓賊進朝為官為富,一日為賊,終身是賊。有用則留,無用則殺。吳用也曉得此由,可當官心切不能自拔。

最後,從工作性質來看,吳用是玩計謀的,公孫勝是玩法術的。玩計謀的,終究是玩不過玩法術的。所以如果公孫勝來當梁山第一軍師,宋江也支持他工作的話,顯然梁山會呈現另一番局面。你說呢?


慧生活慧讀書


公孫勝出場時,牛逼轟轟地闖進晁蓋的宅子,說是有一套富貴要送給晁蓋,結果跟晁蓋密聊時被吳用劈胸抓住,一頓搶白,一頓嚇唬。智取生辰綱,公孫勝幾乎沒出什麼力,此後更是夾著尾巴做人,把表現的機會都留給了吳用。

再後來,公孫勝乾脆請辭了,回到了薊州老家。高廉會妖法,梁山派了戴宗和李逵去請公孫勝出山。公孫勝本來不願露面,結果李逵差點砍了公孫勝的母親,公孫勝不得已現身;公孫勝本來不願出山,結果李逵斧劈羅真人,公孫勝被迫再入紅塵。

公孫勝終歸是個道人,他雖是梁山的元老,並立過許多奇功,但他並不關心梁山的發展,他也從未覺得自己是在幹事業。公孫勝是世外之人,來紅塵掛職而已——或許連掛職都不算,旅遊而已。

公孫勝很清楚自己的天命歸處,大概也預料到了梁山的悲慘結局。吳用善於人謀,到了不折手段、殘忍冷酷的地步。他一直在贏,可能也犯了過度自信的毛病。他跟宋江一樣利慾薰心,對朝廷的“死忠”其實是想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籌碼,哪知朝廷玩的壓根就不是這套。

總之,公孫勝能幹的,吳用幹不了;吳用能幹的,公孫勝也幹不了。若論眼光,公孫勝更勝一籌;若論謀略,吳用遠超公孫勝。


上頭派掌門


論謀略,吳用遠超公孫勝。論眼光,公孫勝又略勝一籌。

在《水滸傳》中,公孫勝是個矛盾的人物。他和晁蓋素不相識,千里迢迢找到晁蓋家裡提供生辰綱的線索,並提出劫取這筆不義之財的主張。

生辰綱的主人是大名府的梁中書,他是東京蔡太師的女婿。而蔡太師是朝庭重臣,劫取他們的財寶,無疑是摸老虎屁股在太歲頭上動土。不管事成與否,都是要掉腦袋的事。而且事後只能流落江湖落草為寇,對於稍有正常思維的人,都能預見到這種後果。

而公孫勝做為一個出家人,即然有這種想法,說明他已具備與朝庭為敵的打算。

可是,上梁山後,他的所做所為卻與當初的作法大相徑庭。他根本就沒在山上消消停停地呆上幾天,不是下山看望老母(而且不像其他人,把母親接上山),就是下山尋仙守道。既然有這個心思,還做什麼打家劫舍落草為寇的勾當呢?

不知施耐庵先生安排這麼個人物上梁山,到底是出於何種考量?

當然,在北伐遼國大獲全勝後,在南征方臘之前,公孫勝再次離開梁山,一去不回,落得了優哉遊哉的好下場,算他看透了朝庭以毒攻毒的詭計,沒有和梁山弟兄們再次拼殺疆場非死即傷。在這一點上,他還是頗有眼光。

說到吳用這個人物,形象就很簡單了。

作為一個私塾先生,胸懷大志卻懷才不遇,因此他想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算不枉此生。在劫取生辰綱中,他是主謀。上梁山後更是如魚得水,施展平生抱負,出謀劃策屢建奇功。論謀略,在梁山他當然是拔得頭籌。

但是,這個人的內心世界不太純潔。

一是晁蓋還沒死,他就和宋江綁在一起,活生生把晁蓋拋在一邊。最明顯的是晁蓋帶隊下山攻打曾頭市。也就是說,山寨一把手帶隊,無疑是御架親征,山寨的其他三個頭領竟無一人跟隨,這無論如何都不是正常現象。宋江不去,是晁蓋不讓他去。公孫勝不去,是因為沒有法術方面的事,他去不去都無所謂。而吳用作為軍師竟然也不跟隨,這說明什麼?分明是很耐人尋味的一件事啊!結果晁蓋下山即中了埋伏,中毒箭身亡。

二是朱仝奉滄州知府之命,帶領年僅四歲的小衙內出外觀燈。為了讓朱仝拋棄雜念,死心塌地的跟著他們上梁山,吳用竟暗示李逵殺死了小衙內。這種行為實在有些背棄人倫。

三是哄騙盧俊義上山,不僅哄騙盧俊義在自家牆上題反詩,而且在盧俊義並沒有歸順梁山的前提下,就打發管家李固回去告發盧俊義已反。弄得盧俊義家破人亡。

四是吳用的所做所為與宋江的招安之路是一脈相承的。即:只有打得官軍一敗塗地,才能贏得朝庭的重視而實現招安。可是,當招安後被朝庭利用而損兵折將,特別是當他看到宋江被奸臣毒死後,他才徹底醒悟:他和宋江的美好願望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的一廂情願,朝庭是不可能放過他們的。所以他才萬念俱灰吊死在宋江墳前。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論謀略,吳用遠超公孫勝。論眼光,公孫勝又略勝一籌。


文化一家人


  公孫勝和吳用都是梁山的軍師,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更何況是兩個相當重要的人物,因此在梁山中,吳用的地位看似一直是比公孫勝要高的,兩人雖說都是軍師,但是在一些戰役中小編覺得還是公孫勝的力量更大一些,畢竟公孫勝能文能武,不過吳用比公孫勝更重情義。

  公孫勝和吳用兩人誰更厲害一些?

  公孫勝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公孫勝,道號一清先生,祖籍為河北薊州府,自幼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人稱公孫勝大郎。

  學得一家道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他作“入雲龍”。後與托塔天王晁蓋、智多星吳用等人共謀劫去了梁中書的不義之財——生辰綱,上梁山後與吳用為軍師。

  公孫勝與晁蓋等人智取了生辰綱,上了梁山。後梁山好漢劫江州法場,救出宋江後,他因思念母親而下山回鄉。後來梁山軍馬攻打高唐州時為高廉妖法所敗,只得再請公孫勝出山相助。公孫勝大破高廉的妖法,從此留在了梁山。

  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與晁蓋等人智取了生辰綱逃上梁山, 成為奸詐狡猾的黑幫軍師,是梁山第3條好漢。

  吳用是小說水滸中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根本不同於其名字是一個沒用的人,事實恰恰是相反的,吳用在水滸中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智慧的人。正史因為他的足智多謀,人們都稱他為“智多星”。

  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後,隨宋江征討方臘回京授封武節將軍、武勝軍承宣使,賜金銀五百兩,綵緞八表裡。因宋江被害後託夢給他,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左側。

  作為一個軍師,自然要懂得如何去善用賢能之士,結交各路英雄好漢。在軍事上面,吳用也算是一個神機妙算,能夠運籌帷幄,即便人在千里之外也能做出一個完善的戰略部署。即便如此,但是吳用還是不夠堅定,因為受世俗的影響,性格上面有些懦弱。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對朋友重情重義、對梁山的盡忠的本質。

  但是對於智多星吳用的結局,只能說是比較淒涼的。吳用在知道宋江受奸人所害致死後,最後選擇在宋江墓前自殺身亡,這也表現出了吳用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天睛970


《水滸傳》中吳用和公孫勝,誰更有眼光和謀略,我的答案是:吳用。

第一,智取生辰綱是吳用一手策劃的。

第二,林沖火併王倫是吳用不動聲色策劃的。

第三,賺盧俊義上山是吳用精心策劃的。

第四,協助宋江招安是吳用巧妙策劃的。

第五,吳用是“智多星”,排名在公孫勝之上。


光華的小說鋪子


個人認為還是公孫勝更勝一籌。公孫勝是水泊梁山中下場最好的,在宋江接受招安就全身而退,回薊州隱居山林終老。吳用則跟著宋江接受招安,結果最後面對招安後梁山兄弟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分崩離析的悽慘結局,只能自掛東南枝。

從名號上我覺得也能看出一斑。吳用,諧音“無用”,本身就不吉利,暗示他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智多星”,聽起來不錯——足智多謀,但是仔細揣摩,難道“智多”不是在暗示他“聰明反被聰明誤”嗎?!

再看“入雲龍”公孫勝,從名字中有一個“勝”字,暗示他是人生贏家。而且其綽號為“入雲龍”,《易經》說“雲從龍”,“雲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密不可分,是吉祥之意,後人將其代表君臣風雲際會,也暗合公孫勝上山的背景。而且“入雲龍”也符合公孫勝的特點,平時神龍見首不見尾,大家很難見到他,關鍵時刻顯身手,比如高唐州一戰。而他的結局是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又像隱藏在雲中的龍一般,不知所蹤,充滿神秘氣息。


孤竹逍遙遊


吳用是社會科學,公孫勝用的是自然科學。陰謀詭計,挑撥離間,政治鬥爭等等是“智多星”吳用所擅長的。公孫勝是以道士身份做掩護的具有政治抱負的人,會“呼風喚雨”——古代氣象觀測知識;會八卦陣用來行兵打仗,吳用更梁山一些,而相比之下公孫勝則更超然一些。

吳用和公孫勝是梁山上的首席正副軍師,兩人假如合體,那就活脫脫一個諸葛孔明再世。所以兩人在梁山上地位非常高,僅次於宋老大盧老二之下,位列第三第四位,是全軍的政委和總參謀長!而公孫勝不僅智力出眾,武力也頗了得,在東溪村甩晁蓋家僕十數人如拋稻草人,舉重若輕,面不改色。


巷子市集


我覺得公孫勝更有眼光和謀略,他不但有智謀,還能進退。


一筆眾生


公孫勝


中考助力車


吳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